心脏医学影像处理:3D动态左心室模型提取与MRI视图规划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1 01:34:09 阅读量: 1 订阅数: 8 


医学图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介入技术进展
### 心脏医学影像处理:3D动态左心室模型提取与MRI视图规划
在心脏医学影像处理领域,准确获取心脏的三维动态信息以及高效规划MRI视图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两种重要的技术方法,一是自动提取3D动态左心室模型,二是自动规划心脏MRI采集视图。
#### 自动提取3D动态左心室模型
为了从2D旋转血管造影图像中自动提取3D动态左心室(LV)模型,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
##### 变形向量的反投影
在估计3D运动时,假设每个网格点沿着其表面法线移动,这是合理的,因为LV的运动主要由心室的收缩和扩张主导。对于每个轮廓点M,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其2D法向量$n_P$:
1. 首先,使用4×3的投影矩阵P将3D法向量n投影到2D,公式为:
- $n_P = \frac{(P(M^+ + n^+) - PM^+)^-}{\|(P(M^+ + n^+) - PM^+)^-\|}$
- 其中,上标“+”表示使用齐次坐标表示原始向量,通过在透视平面的另一个维度添加“1”;上标“-”表示使用原始向量(对于2D,(x, y, s)转换为(x/s, y/s))。
2. 然后,通过求解以下方程计算3D位移的距离t:
- $P(M^+ + (nt)^+) = M'^+_P$
- 其中,$M'^+_P$是血池边界的2D齐次坐标,也是网格点新位置$M'$的投影。展开该方程可得:
- $\frac{P_{11}(M_x + n_x t) + P_{12}(M_y + n_y t) + P_{13}(M_z + n_z t) + P_{14}M_w}{P_{31}(M_x + n_x t) + P_{32}(M_y + n_y t) + P_{33}(M_z + n_z t) + P_{34}M_w} = M'_{P_x}$
- 这里,$P_{ij}$是投影矩阵P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M_x, M_y, M_z, M_w)$是$M^+$的坐标,$M'_{P_x}$是2D血池边界点的x坐标。
##### TPS插值
非轮廓网格点的3D位置需要进行插值。薄板样条(TPS)是一种流行的坐标插值方法,通过最小化一个物理能量函数来实现:
- $E = \sum_{i = 1}^{k} \|f(x_i) - y_i\|^2 + \lambda \iint_{R^2} \left[\left(\frac{\partial^2 z}{\partial x^2}\right)^2 + 2\left(\frac{\partial^2 z}{\partial x \partial y}\right)^2 + \left(\frac{\partial^2 z}{\partial y^2}\right)^2\right] dxdy$
- 其中,第一项是锚点的插值误差,第二项是“薄板”变换的弯曲能量。参数$\lambda$需要适当调整,以控制锚点的精确映射和变形的刚性之间的平衡。
##### 实验验证
1. **合成数据验证**:使用从12个4D CT扫描中提取的3D LV网格作为合成数据集进行验证。动态LV网格序列被重新采样为26个相位,以模拟图像采集期间的五个心动周期。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网格与真实序列,使用LV体积和点到网格误差来衡量准确性。结果显示,经过五次迭代,LV体积误差迅速减小,初始体积误差约为30 ml,最终平均体积误差为3.27 ± 0.71 ml,相对体积误差为4.0 ± 4.4%。估计的射血分数(EF)为43.7%,接近真实值45.8%。点到网格误差从初始的2.19 ± 0.56 mm显著降低到0.51 ± 0.11 mm,小于网格分辨率。
2. **真实数据验证**:在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