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分类及微波频率倍增器设计中的应用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7 00:39:22 阅读量: 1 订阅数: 8 

# 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分类及微波频率倍增器设计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助力圆锥角膜分类
### 人工智能在眼科诊断中的潜力
在眼科疾病的诊断中,深度学习(DL)工具凭借其在图像分类方面的强大能力和出色表现,为该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与传统的依赖眼科医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诊断方法不同,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工具能够提高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同时减少诊断时间和误差率。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开发出了能够检测和分类特定眼科疾病的智能系统,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圆锥角膜等。
### AI、ML 和 DL 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智能系统,我们需要明确 AI、ML 和 DL 之间的区别:
- **人工智能(AI)**:是一组旨在使机器能够模仿某些人类行为的技术,如任务规划和自主学习。
- **机器学习(ML)**:是 AI 的一个分支,它将统计学与处理大型结构化数据集的算法相结合,使机器更智能并能够进行归纳学习。在 ML 中,数据结构需要手动进行处理。
- **深度学习(DL)**:基于多层神经网络,能够完成从特征提取到分类的所有任务。
### 圆锥角膜分类的研究现状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逐渐变薄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患者视力问题。许多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用于圆锥角膜诊断和分类的智能系统,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 作者 | 年份 | 方法 | 数据集 | 输入 | 准确率 |
| ---- | ---- | ---- | ---- | ---- | ---- |
| Lavric 等 | 2019 | CNN | 3000 | 180 × 240x3(图像) | 99.33% |
| Issarti 等 | 2019 | FNN | 851 | 141 × 141(图像) | 96.56% |
| Salem 等 | 2019 | RF | 500 | N. A | 76% |
| Luna 等 | 2019 | BNN | 60 | 16 参数 | 100% |
| Kamiya 等 | 2019 | CNN | 543 | 6 × 224 × 224(图像) | 99.1% |
| Yousefi 等 | 2018 | UnML | 3156 | 420 参数 | N. A |
| Hidalgo 等 | 2017 | SVM | 131 | 25 参数 | 92.6% - 98.0% |
| Ali 等 | 2017 | SVM | 40 | 12 参数 | 90% |
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系统在圆锥角膜分类中具有更高的精度,准确率约为 99%。
### 初步提出的分类系统
#### 系统架构
提出的分类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特征提取**:识别和提取待分类图像的特征,基于提取图像的所有像素和识别图像的兴趣点这两个原则进行处理。
- **特征预处理**:消除异常值,即那些不真实且超出范围的值。然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保学习算法处理正确的数据并在特定范围内进行操作,从而实现良好的分类效果。
- **特征选择**:消除冗余和无关的特征,以减小数据规模,简化计算并提高分类精度。
- **图像分类**:将分类方法应用于所选特征,对图像进行分类。考虑到基于 CNN 的系统的强大性能,未来系统将采用这种技术。
#### 案例研究和模拟结果
案例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使用了哈佛数据verse 的圆锥角膜数据集的一部分。数据集包含 249 个样本,使用 30 个参数将眼睛分为四类:正常眼睛(类别 1)、患有亚临床圆锥角膜的健康眼睛(类别 2)、轻度圆锥角膜眼睛(类别 3)和晚期圆锥角膜眼睛(类别 4)。
ANN 的详细信息如下:
| 人工神经网络详情 | 数值 |
| ---- | ---- |
| 神经元数量 | 100 |
| 激活函数 | Relu |
| 迭代次数 | 200 |
| 优化器 | Adam |
通过实验,得到了接收器操作特性(ROC)曲线,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 0.85。该系统能够轻松区分正常眼睛和不同阶段的圆锥角膜眼睛,分类准确率为 80.3%,AUC 为 85%。这些结果为未来的圆锥角膜分类系统提供了基础。
### 0.18 µm GaAs - pHEMT MMIC 频率倍增器用于雷达区域扫描应用
#### 引言
在现代技术中,微波设备是实现组件和电子设备集成与小型化的基础设备,其中频率倍增器是满足雷达、卫星通信、辐射测量和光谱学等应用对频率质量要求的重要频率源。它通过对正弦信号进行幅度或相位失真来产生多个更高频率,然后过滤出所需的高频分量。
传统的二极管倍增器与当前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集成要求难以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