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file-type

数据仓库建模:规范处理的重要性与步骤

PPT文件

下载需积分: 10 | 167KB | 更新于2024-08-15 | 140 浏览量 | 1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在构建数据仓库的过程中,规范处理的阶段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数据仓库的性能、稳定性和扩展性。数据仓库建模技术是一个核心环节,它涉及到多个原则和步骤,旨在确保数据的有效管理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首先,数据仓库建模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包括: 1. 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数据模型应反映各种业务部门和不同角色的需求,提供灵活的查询能力。 2. 兼顾效率与数据粒度:设计时需平衡数据的抽象程度,既保证查询效率,又保持足够的细节来支持分析。 3. 支持需求变化:模型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便随着业务环境变化调整而不至于过时。 4. 避免影响业务运营:模型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对现有业务系统的影响,降低实施风险。 5. 考虑未来扩展性:设计时应考虑到系统的长期发展,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数据增长。 数据仓库与传统的OLTP(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在建模上有所不同,OLTP通常基于应用,而数据仓库则是按主题进行组织,如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形成更便于分析的结构。 在建模过程中,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 高层模型(概念模型):设计出基本的主题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客户、产品、订单等。 - 中层模型(逻辑模型):细化主题域,定义实体(如订单包含订单号、客户、产品等)。 - 底层模型(物理模型):具体到数据库表结构,明确每个实体的属性和键属性(如 ConsultantId 作为键属性)。 常见的建模方法有第三范式(3NF)和星型模式。第三范式是一种数据库设计准则,要求关系满足以下条件: - 属性的值唯一,无多义性。 - 非键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而非主键的一部分。 - 非键属性不依赖于其他关系的属性。 此外,数据规范化也是建模的重要部分,以确保数据一致性。例如,避免重复数据组,这是第一范式的要求,它强调数据的简单性和完整性,避免冗余和嵌套结构。如例子中的员工记录,通过去除嵌套的儿童名字信息,使得每个数据值都是独立的原子项。 总结来说,不规范处理阶段的数据仓库建模技术包括理解用户需求,遵循数据库设计原则,合理划分主题,采用合适的方法论(如3NF和星型模式),以及执行数据规范化以确保数据质量和性能。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稳定性,以支持企业长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