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doop 2x架构详解:读写流程与机架感知策略
下载需积分: 5 | 3KB |
更新于2024-08-05
| 36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本文将深入探讨Hadoop的读写流程以及Hadoop 2.x架构,重点关注DateNode、NameNode和SecondNameNode的角色,同时解析机架感知策略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还会讨论NameNode的数据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由几个核心组件共同完成。DateNode是存储文件Block的基本单元,它们负责存储数据并定期向NameNode发送心跳信息,报告Block的状态。NameNode则扮演元数据管理者的角色,它维护了文件与Block的映射,以及Block与DataNode的映射,这些信息都存储在内存中,确保快速查询。
SecondNameNode并非NameNode的热备份,而是用于辅助NameNode进行日志管理和快照更新。它定期执行日志合并,将edits日志整合到fsimage中,生成新的命名空间快照,这样在NameNode故障时,可以利用这些快照恢复数据。
机架感知策略是Hadoop为了提高数据安全性及优化网络带宽使用而设计的一种策略。在写入数据时,副本会分布在不同的机架上,以增强系统的容错性。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副本会在客户端所在的机架或集群内部选择,第二个副本选择与第一个副本不同机架的节点,第三个副本则在同一机架但不同于第二个副本的节点。此策略确保了即使单个机架出现问题,数据仍然可以被访问。
HDFS的数据写入流程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看,数据被分割成Block,每个Block会被复制到多个DataNode。微观上,客户端首先与NameNode交互确定Block的位置,然后直接与DataNode通信传输数据。NameNode根据机架感知策略指导客户端选择合适的目标DataNode。
对于NameNode的数据安全,Hadoop引入了SecondNameNode作为解决方案。通过定时生成checkpoint,将edits日志和fsimage合并,控制日志文件大小。具体设置包括`dfs.namenode.checkpoint.period`(检查点周期)、`dfs.namenode.checkpoint.txns`(触发检查点的操作数)和`dfs.namenode.checkpoint.check.period`(检查操作数的间隔)。当日志达到一定大小或操作数达到阈值时,NameNode会生成新的edits文件,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Hadoop通过精细设计的组件和策略,确保了大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数据的安全性。了解这些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和优化Hadoop集群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找工作必胜
- 粉丝: 3
最新资源
- Thor Contract Tool:vethor-contract的安装与应用指南
- OpenFin环境下的of-ui-router哈希路由测试
- 使用Docker和Java 7运行APKTool:容器化应用解析工具
- DoxieChain: 使用JavaScript构建的简易区块链模块
- 实现ERC20/ERC721/ERC1155代币掉期的MetaExchange合约
- vsimbot: 专注于国际象棋的IRC机器人
- node-country-to-iso工具:统一国家代码至ISO 3166-1 alpha-2标准
- 极简主义个人网站模板,按MIT许可证免费分享
- STEEM区块链到CoinTracking的自动化CSV导出脚本
- x-kernoel-x.NET Chat Engine:PHP/MySQL/JavaScript打造的极速开源聊天引擎
- JavaScript项目构建与优化指南
- React教程:实现评论框与多语言服务器示例
- FWAAME: AIM应用程序防火墙监控与记录工具
- 简易美元至雷亚尔转换器开发教程
- NodeJS与ExpressJS实现的区块链基础示例
- db-sync:高效同步本地MySQL与远程数据库安全searchreplace脚本
- 2nd_gig: GitHub IRC网关的Ruby替代方案
- grxy: 探索实验性Monorepo的构建与应用
- VB实现OCX/DLL控件注册工具:实用注册注销功能
- 破解IMessage实现GIF消息发送教程
- AddChat Laravel: 实现Laravel网站的实时多功能聊天解决方案
- 探索个人投资组合:丹尼斯·切鲁约特的技术之旅
- 数值计算开放式协作书籍的写作指南
- Python项目实现实时性别年龄检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