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学习笔记:映象文件与执行机理解析

"ARM学习笔记概述"
ARM架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尤其在嵌入式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本学习笔记主要探讨了在使用ARM处理器进行系统设计时的一些关键点,尤其是针对S3C4510B芯片的实践经验。作者通过个人的学习历程,分享了对ARM映象文件、映象文件在Flash中的存储和执行机制以及地址重映射(remapping)的理解。
首先,ARM映象文件的生成与组成是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映象文件通常包括.axf和.bin两种格式。.axf文件是链接后的完整目标文件,包含符号表和调试信息,适合于调试和分析。而.bin文件则是一个二进制文件,只包含可执行代码和数据,适合烧录到Flash中。生成这些文件的过程涉及到编译器、链接器和工具链的使用,需要理解如何配置链接脚本以生成满足特定需求的映象文件。
其次,映象文件下载到Flash后,会经历加载域和运行时域两个状态。加载域是程序在Flash中的存储位置,而运行时域则是程序在内存中执行的位置。在S3C4510B这样的系统中,上电或复位后,CPU从0x00000000地址开始执行,这通常是Flash的起始地址。因此,初始引导代码(如Bootloader)需要放置在这个地址,负责将程序加载到SDRAM中,并调整CPU的PC指针以执行SDRAM中的代码。
最后,地址重映射是ARM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性,特别是在有多个物理内存区域或者需要动态更换执行代码的场合。在S3C4510B芯片中,可能需要通过修改内存管理单元(MMU)的配置来实现地址重映射,以便在运行时改变程序的执行地址。这个过程中,理解MMU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这篇笔记中,作者还引用了一个串口通信程序MySComm4510b002.mcp作为实例,详细介绍了其初始化和地址重映射的部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代码中的应用。
总结来说,学习ARM不仅需要掌握处理器的指令集和基本架构,还需要理解软件开发流程,包括编译、链接和调试工具的使用,以及与硬件交互的细节,如Flash编程、内存管理和地址映射等。通过这篇笔记,读者可以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为深入研究ARM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



















cashkan
- 粉丝: 1
最新资源
- Markdown创建与发布静态博客的步骤指南
- OODP_Gagstagram项目:Java类期末课程设计报告
- EarthCube项目推动netCDF-CF标准化扩展与合作
- dcfldd增强版:取证与安全领域的磁盘复制与分析工具
- DaiDebugLog:提升开发者与团队间信息传递效率
- 仿土豆网JS图片切换特效实现教程
- 创建简洁风格的横向三级jQuery菜单
- Ssh-Config-Parser: C# .NET解析OpenSSH配置文件工具
- KCV.Landscape插件:KanColleViewer界面布局扩展方案
- Juju与Docker交互插件:实现核心功能与接口封装
- dTree树形菜单插件:多级展开与无限级支持
- Gitpod.io平台上的Cypress.io快速开发环境部署指南
- Firebase用户身份验证:简化登录注册流程
- HTML按钮库集锦:基础到高级样式一览
- Kafka快速入门:Udemy课程实践与常用命令
- Odin项目:探索Google主页实验设计
- DevOPS实战:打造Python Web服务监控项目
- AJAX技术:实现HTML页面的动态异步更新
- 免费进销存软件GYY_SETUP_FR V8:全面提升库存管理效能
- Fedora模块化项目文档概述
- CQBot_fqy机器人:酷Q与http-API打造多功能社交平台自动化工具
- 基于TCSVT2018的行人对齐技术实现大规模人员重识别
- Jekyll主题:一分钟打造静态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 NPS:全协议支持的内网穿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