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file-type

ARM学习笔记:映象文件与执行机理解析

PDF文件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 下载需积分: 35 | 2.34MB | 更新于2025-02-23 | 93 浏览量 | 38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ARM学习笔记概述" ARM架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尤其在嵌入式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本学习笔记主要探讨了在使用ARM处理器进行系统设计时的一些关键点,尤其是针对S3C4510B芯片的实践经验。作者通过个人的学习历程,分享了对ARM映象文件、映象文件在Flash中的存储和执行机制以及地址重映射(remapping)的理解。 首先,ARM映象文件的生成与组成是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映象文件通常包括.axf和.bin两种格式。.axf文件是链接后的完整目标文件,包含符号表和调试信息,适合于调试和分析。而.bin文件则是一个二进制文件,只包含可执行代码和数据,适合烧录到Flash中。生成这些文件的过程涉及到编译器、链接器和工具链的使用,需要理解如何配置链接脚本以生成满足特定需求的映象文件。 其次,映象文件下载到Flash后,会经历加载域和运行时域两个状态。加载域是程序在Flash中的存储位置,而运行时域则是程序在内存中执行的位置。在S3C4510B这样的系统中,上电或复位后,CPU从0x00000000地址开始执行,这通常是Flash的起始地址。因此,初始引导代码(如Bootloader)需要放置在这个地址,负责将程序加载到SDRAM中,并调整CPU的PC指针以执行SDRAM中的代码。 最后,地址重映射是ARM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性,特别是在有多个物理内存区域或者需要动态更换执行代码的场合。在S3C4510B芯片中,可能需要通过修改内存管理单元(MMU)的配置来实现地址重映射,以便在运行时改变程序的执行地址。这个过程中,理解MMU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这篇笔记中,作者还引用了一个串口通信程序MySComm4510b002.mcp作为实例,详细介绍了其初始化和地址重映射的部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代码中的应用。 总结来说,学习ARM不仅需要掌握处理器的指令集和基本架构,还需要理解软件开发流程,包括编译、链接和调试工具的使用,以及与硬件交互的细节,如Flash编程、内存管理和地址映射等。通过这篇笔记,读者可以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为深入研究ARM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

filetype
一、综合实战—使用极轴追踪方式绘制信号灯 实战目标:利用对象捕捉追踪和极轴追踪功能创建信号灯图形 技术要点:结合两种追踪方式实现精确绘图,适用于工程制图中需要精确定位的场景 1. 切换至AutoCAD 操作步骤: 启动AutoCAD 2016软件 打开随书光盘中的素材文件 确认工作空间为"草图与注释"模式 2. 绘图设置 1)草图设置对话框 打开方式:通过"工具→绘图设置"菜单命令 功能定位:该对话框包含捕捉、追踪等核心绘图辅助功能设置 2)对象捕捉设置 关键配置: 启用对象捕捉(F3快捷键) 启用对象捕捉追踪(F11快捷键) 勾选端点、中心、圆心、象限点等常用捕捉模式 追踪原理:命令执行时悬停光标可显示追踪矢量,再次悬停可停止追踪 3)极轴追踪设置 参数设置: 启用极轴追踪功能 设置角度增量为45度 确认后退出对话框 3. 绘制信号灯 1)绘制圆形 执行命令:"绘图→圆→圆心、半径"命令 绘制过程: 使用对象捕捉追踪定位矩形中心作为圆心 输入半径值30并按Enter确认 通过象限点捕捉确保圆形位置准确 2)绘制直线 操作要点: 选择"绘图→直线"命令 捕捉矩形上边中点作为起点 捕捉圆的上象限点作为终点 按Enter结束当前直线命令 重复技巧: 按Enter可重复最近使用的直线命令 通过圆心捕捉和极轴追踪绘制放射状直线 最终形成完整的信号灯指示图案 3)完成绘制 验证要点: 检查所有直线是否准确连接圆心和象限点 确认极轴追踪的45度增量是否体现 保存绘图文件(快捷键Ctrl+S)
cashkan
  • 粉丝: 1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