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file-type

TQ2440嵌入式Linux移植全程指南:包括U-Boot与内核烧写

PDF文件

下载需积分: 10 | 537KB | 更新于2024-09-16 | 195 浏览量 | 3 评论 | 5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嵌入式Linux移植笔记详细记录了作者将2.6.38内核移植到TQ2440开发板的具体过程。笔记的重点围绕串口设置、USB烧写步骤以及网络烧写技术展开。 首先,关于串口设置,作者建议将串口速率设置为115200,但需注意不启用RTS/CTS功能,其他配置保持默认。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拔掉串口线与Dock,确保串口程序使用的是Security-CRT。串口通信在调试阶段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没有u-boot的情况下,只能依赖于并口进行下载操作。 接着是USB烧写过程: 1. 安装H-JTAG工具,利用并口将U-Boot烧录到NorFlash中,确保在使用USB下载时要先断开与开发板的连接。 2. 安装USB下载驱动,通过NorFlash启动,利用DNW界面选择烧写Linux内核,找到合适的镜像文件并将其写入NAND中。 3. 同样使用USB下载文件系统镜像和logo文件。 4. 最后,通过SecureCRT连接串口,重启系统,选择进入Linux系统。 网络烧写部分则涉及到: - 使用H-JTAG软件烧写u-boot,还是依赖于并口。 - 需要确保开发板、主机和交换机正确连接,避免主机直接连接开发板。 - 主机设置IP地址为192.168.1.8,通过串口启动,利用TFTP软件进行文件传输。 - 在串口界面通过n和p选择烧写选项,验证连接是否成功,然后依次烧写u-boot、Linux内核、文件系统镜像和logo。 在移植过程中,作者提到的编译环境是在Linux虚拟机中创建的,同时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scp进行跨平台文件传输。编译步骤包括: - 使用开发商提供的交叉编译器,修改~/.bashrc文件以适应ARM架构。 - 修改Makefile,指定ARCH为arm和CROSS_COMPILE变量。 - 开始编译,首先执行`s3c2410_defconfig`以配置内核。 - 发现错误时,可能需要修改机器码,因为u-boot已将S3C2440的机器码设置为168,这表明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需要针对该特定硬件调整编译参数。 这份笔记提供了嵌入式Linux移植到TQ2440开发板的实用指南,涉及硬件烧写、软件配置、网络设置和编译技巧,对于进行类似移植工作的开发者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filetype
filetype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多种开发者工具及其对开发效率的提升作用。首先,介绍了两款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lliJ IDEA 以其智能代码补全、强大的调试工具和项目管理功能适用于Java开发者;VS Code 则凭借轻量级和多种编程语言的插件支持成为前端开发者的常用工具。其次,提到了基于 GPT-4 的智能代码生成工具 Cursor,它通过对话式编程显著提高了开发效率。接着,阐述了版本控制系统 Git 的重要性,包括记录代码修改、分支管理和协作功能。然后,介绍了 Postman 作为 API 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可创建、测试和文档化 API,缩短前后端联调时间。再者,提到 SonarQube 这款代码质量管理工具,能自动扫描代码并检测潜在的质量问题。还介绍了 Docker 容器化工具,通过定义应用的运行环境和依赖,确保环境一致性。最后,提及了线上诊断工具 Arthas 和性能调优工具 JProfiler,分别用于生产环境排障和性能优化。 适合人群:所有希望提高开发效率的程序员,尤其是有一定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和技术团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选择合适的 IDE 提升编码速度和代码质量;②利用 AI 编程助手加快开发进程;③通过 Git 实现高效的版本控制和团队协作;④使用 Postman 管理 API 的全生命周期;⑤借助 SonarQube 提高代码质量;⑥采用 Docker 实现环境一致性;⑦运用 Arthas 和 JProfiler 进行线上诊断和性能调优。 阅读建议:根据个人或团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工具,深入理解每种工具的功能特点,并在实际开发中不断实践和优化。
资源评论
用户头像
图像车间
2025.05.28
详细记录了Linux内核移植过程,实用性强,对嵌入式开发人员有帮助。
用户头像
杏花朵朵
2025.05.26
以TQ2440平台为例,具体步骤清晰,便于操作实践。
用户头像
白羊带你成长
2025.05.18
包含了错误解决方法,适合初学者学习和参考。
lzuzhp06
  • 粉丝: 16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