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file-type

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的DDPG-PID强化学习算法实现

版权申诉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 10KB | 更新于2025-01-06 | 201 浏览量 | 8 下载量 举报 7 收藏
download 限时特惠:#109.90
知识点: 1. DDPG-PID算法 DDPG-PID是一种结合了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的强化学习方法。DDPG是一种用于解决具有连续动作空间的无模型强化学习问题的算法,而PI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经典反馈控制算法。DDPG-PID结合了这两种算法的优势,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准控制。 2. 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 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是指通过调整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和舵面,使其能够保持预定的运动姿态,或按预定轨迹进行移动。这通常涉及到对机器人的纵倾、横滚和偏航三个方向的控制,是水下机器人导航与定位的关键技术之一。 3. Python程序 Pytho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以其可读性强和易用性而受到许多开发者的青睐。Python不仅支持面向对象、命令式、函数式或过程式编程,还具有丰富的第三方库,使得Python在科学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4. PyTorch PyTorch是一个开源机器学习库,基于Python编程语言,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PyTorch使用了动态计算图,相较于静态图,更加灵活和直观,使得其在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时更加方便。 5. 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子领域,它关注的是智能体(agent)如何在一个环境中通过试错来学习策略,以便获得最大的预期累积回报。在强化学习中,智能体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学习最佳行为策略,以达到其目标。 6. 连续动作空间 在强化学习中,动作空间指的是智能体可以选择的动作集合。当动作空间是连续的,意味着智能体可以采取无限多的可能动作。这给学习过程带来了挑战,因为与离散动作空间相比,连续空间需要更复杂的函数逼近技术来估计动作值函数。 7. 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指一系列用于调节系统状态以达到期望目标的数学和逻辑运算。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中,控制算法是关键部分,用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状态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8. 编程和调试 在开发水下机器人控制程序时,编程涉及将控制策略转换为机器能够执行的代码。调试则是确保程序按预期运行的过程,通常需要仔细检查代码逻辑、测试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并修正发现的任何错误。 9. 实践应用 DDPG-PID算法在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中的应用是一个实践案例,将理论算法应用于真实世界问题。这种实践不仅要求理论知识,还需要对水下机器人的物理特性、环境因素和控制要求有深入理解。 10. 研究与开发(R&D) 研究与开发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活动。在这个案例中,研究涉及对DDPG-PID算法进行创新,开发则是将这个算法实现为一个实际可用的Python程序,用于控制水下机器人。 通过综合上述知识点,可以看出,基于DDPG-PID方法的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Python程序集成了先进的强化学习算法与传统的控制技术,旨在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通过使用Python和PyTorch,开发者能够更加高效地设计、测试和部署这一复杂的控制程序。

相关推荐

filetype
机器⼈python路径规划_基于Q-learning的机器⼈路径规划系统 (matlab) 0 引⾔ Q-Learning算法是由Watkins于1989年在其博⼠论⽂中提出,是强化学习发展的⾥程碑,也是⽬前应⽤最为⼴泛的强化学习算法。Q- Learning⽬前主要应⽤于动态系统、机器⼈控制、⼯⼚中学习最优操作⼯序以及学习棋类对弈等领域。 1 项⽬概述 Q学习在机器⼈路径规划领域有较为⼴泛的应⽤,由于其只需要与环境进⾏交互,且仅需感知当前状态和环境即可对下⼀步动作进⾏决策。 本研究以 MATLAB为基础,设计基于Q学习的最短路径规划算法,并考虑智能体的斜 向运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同时使⽤DQN⽹络对Q 值更新进⾏⼀定的优 化,使得Q值表能够更加符合实际应⽤。 本次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设计⼀个有障碍物的地图,⽤户可以修改障碍物布局,可以指定起点和终点; 使⽤MATLAB编程实现Q-learning算法,⽤于机器⼈规划最短路径,学习算法参数可以由⽤户设置; 使⽤⽤可视化界⾯演⽰Q值变化过程及最短路径探测过程。 2 Q-learning算法思想 Q-Learning算法是⼀种off-policy的强化学习算法,⼀种典型的与模型⽆关的算法。算法通过每⼀步进⾏的价值来进⾏下⼀步的动作。基于 QLearning算法智能体可以在不知道整体环境的情况下,仅通过当前状态对下⼀步做出判断。 Q-Learning是强化学习算法中value-based的算法,Q是指在某⼀时刻的某⼀状态下采取某⼀动作期望获得的收益。环境会根据智能体的动 作反馈相 应的回报,所以算法的主要思想就是将状态与动作构建成⼀张Q值表,然后根据Q值来选取能够获得最⼤的收益的动作。 3 算法步骤 (⼀)Q-学习步骤 初始化Q值表。构造⼀个n⾏n列(n为状态数)的 Q值表,并将表中的所有值初始化为零。 基于当前Q值表选取下⼀个动作a。初始状态时,Q值 均为零,智能体可有很⼤的选择空间,并随机选择下⼀步动作。随着迭代次数增 加,Q值表不断更新,智能体 将会选择回报最⼤的动作。 计算动作回报。采⽤动作a后,根据当前状态和奖励,使⽤Bellman ⽅程更新上⼀个状态的Q(s, t)。 NewQ(s,a) = (1 α)Q(s,a) + α(R(s,a) + γmaxQ (s ,a )) 其中, NewQ(s,a)——上⼀个状态s和动作a的新Q值 Q(s,a)——当前状态s和动作a的Q值 R(s,a)——当前状态s和动作a的奖励r maxQ (s ,a )——新的状态下所有动作中最⼤的Q值 重复步骤3,直到迭代结束,得到最终的Q值表。 根据Q值表选择最佳路径。 (⼆)算法改进 避免局部最优 Q-learning本质上是贪⼼算法。如果每次都取预期奖励最⾼的⾏为去 做,那么在训练过程中可能⽆法探索其他可能的⾏为,甚⾄会进 ⼊"局部 最优",⽆法完成游戏。所以,设置系数,使得智能体有⼀定的概率采取 最优⾏为,也有⼀定概率随即采取所有可采取的⾏动。 将⾛过的路径纳⼊ 记忆库,避免⼩范围内的循环。 增加斜向运动 将斜向运动的奖励值设置为 2/ 2 ,取近似值0.707,可以避免出现如机器 ⼈先向左上⽅移动再向左下⽅移动⽽不选择直接向左移动两格 的情况。设 置为此值是根据地图的两格之间的相对距离确定的。 4 MATLAB实现代码 %% 基于Q-learning算法的机器⼈路径规划系统 clear %% ⾸先创造⼀个机器⼈运动的环境 % n是该运动的运动环境的矩阵environment(n,n)的⾏列⼤⼩ n = 20; % 新建⼀个全为1的n*n维environment矩阵 environment = ones(n,n); %下⾯设置环境中的障碍物,将其在矩阵中标为值-100(可⾃⾏设置障碍物) environment(2,2:5)=-100; environment(5,3:5)=-100; environment(4,11:15)=-100; environment(2,13:17)=-100; environment(7,14:18)=-100; environment(3:10,19)=-100; environment(15:18,19)=-100; environment(3:10,19)=-100; environment(3:10,7)=-100; environment(9:19,2)=-100; environment(15:17,7)=-100; environment(10,3:7)=-100; environment(13,5:8)=-100; environment(6:8,4)=-100; environment(13:18,4)=-100; environment(6
lijie6677
  • 粉丝: 11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