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oot启动流程详解:从复位向量到内存重定位

在深入理解U-Boot启动流程时,首先要明确U-Boot是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的引导装载程序,它在开发板上电后负责引导处理器进入操作系统。本文将重点分析U-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从汇编代码层面展开,包括硬件初始化、复位向量和中断向量处理。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 BSP)中的`board/smdk2410/u-boot.lds`链接脚本,它指示了目标程序的链接顺序,其中`cpu/arm920t/start.o`是第一个链接的部分,这意味着U-Boot的入口点在该文件的`start.S`汇编程序中。`start.S`文件是U-Boot启动流程的关键部分,它包含复位向量和中断向量表。
当系统上电后,U-Boot的启动流程开始于`_start`标签,这里的复位向量是程序的第一行,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的异常,如未定义指令、软件中断、预取异常、数据异常以及一些备用的未使用向量。复位向量之后是实际的复位启动子程序,这部分代码会设置CPU的工作模式为SVC32(Supervisor Mode with Caching),这是ARM处理器的一种特权模式,确保后续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接下来,`relocate`部分非常重要,因为U-Boot通常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如Flash)中,但为了提高性能,它会被重新定位到随机存取内存(RAM)。通过比较当前代码位置`r0`与RAM中的地址`_TEXT_BASE`,程序判断是来自Flash启动还是RAM启动。如果在RAM中,会进行重定位,即从Flash复制代码到RAM,直到达到预设的末尾地址。
`stack_setup`区域初始化堆栈,为后续任务和函数调用提供内存空间。这一步完成后,U-Boot进入了真正的初始化阶段,包括加载设备树(Device Tree)来配置硬件、设置内存映射、加载内核映像等。这些操作都是通过C代码实现,从汇编的低级别启动程序过渡到更高级别的函数调用。
U-Boot的启动流程涉及底层硬件的初始化、内存管理、模式切换、代码重定位和堆栈设置等多个步骤,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无误地执行,才能确保操作系统能正确加载并运行。通过深入了解`start.S`和`u-boot.lds`文件,开发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关键环节,并针对特定平台进行定制化优化。
相关推荐

















savager_lee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2020秋季学期Web客户端课程:远程学习与实践指导
- React Next.js挑战:深入了解FRIENDS系列
- BSwarm:简化Bhyve虚拟机管理的脚本工具
- 探索Web API提案:增强网站间数据共享功能
- 探索hxDaedalus-Examples: Haxe的Daedalus-lib示例存储库
- Objective-C Instagram SDK框架使用及许可说明
-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MATLAB芯片检测方法
- 球形生成对抗网络SGAN的Matlab素描代码实现
- Matlab实现分形图像压缩技术与相关库功能介绍
- 小米智能设备新语言包MiBandageLang发布
- Next.js入门指南与实践:服务器渲染与路由映射
- 检测Google Maps API密钥安全性的Python扫描器
- Android元素周期表应用Elementary:参考与视频教学
- Cerbero:Rust实现的Kerberos协议攻击工具介绍
- 打造个性化自定义键盘:软件键盘的革新体验
- GitHub存储库入门工具包:Nexmo的开源标准和最佳实践
- 网页UI设计实践:从灵感到编码的全过程
- Beer Quiz应用:React与Next.js的实践学习项目
- 解析安全公告库:advisory-parser的功能与应用
- 面向初学者的quranweb前端开发教程
- Ansible.Role Prometheus监控解决方案:自动化部署与配置
- Laravel框架学习与实践:从入门到精通
- CI-BuildStats: SVG小工具展示持续集成构建历史
- 流式决策树C++库:华为streamDM-Cpp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