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分析
下载需积分: 50 | 559KB |
更新于2024-07-17
| 136 浏览量 | 举报
1
收藏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pdf"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的软着陆轨道设计问题。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二体运动模型,利用解析几何中椭圆的几何特性,结合嫦娥三号绕月运动的物理规律,分析了探测器在近月点和远月点的状态。计算得出,嫦娥三号在近月点的速度为1.6929 km/s,沿近月点切线方向;远月点速度为1.4544 km/s,同样沿切线方向。
论文进一步介绍了如何根据预定着陆点和嫦娥三号的运动规律,构建月球经纬度划分模型,采用反向推算方法确定近月点和远月点的具体位置。近月点位于北纬15°51'19",西经31°74'31",而远月点则位于南纬100°,东经74°31'49"。
为了制定最优着陆策略,文章将整个着陆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建立独立的着陆方案。主减速段的控制策略是通过轨道离散化,以最小燃料消耗为目标,利用龙格库塔算法求解微分方程,得到这一阶段的轨道模型。在这个阶段,推力设定为7500N。
在粗避障段和精避障段,论文重点讨论了月面障碍的识别。借助Matlab处理月面数字高程图,通过设计的图像处理算法识别并分析障碍,以实现避障控制策略。
整个着陆过程的推进剂总消耗量为1202.2千克,用时594.24秒。论文还进行了误差分析,特别是针对推力和比冲的系统误差对软着陆方案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推力变化对轨道的影响大于比冲变化的影响。
最后,作者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模型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改进方向。关键概念包括轨道离散化、龙格库塔算法、误差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高程图中障碍点识别算法。
这个模型不仅展示了数学建模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也突显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未来类似的太空探索任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推荐















doubleslow;
- 粉丝: 1w+
最新资源
- 图像增强技术全面介绍:从灰度变换到偏微分方程
- 单片机USB开发实用例程集锦
- 控制台编程工具CmdTool在Visual C++中的应用
- MicroBrowser4源码解析:Java实现的简易WML浏览器
- 编译原理实验:赋值语句词法分析与结果文件保存
- LabView环境下串口程序的实现与应用
- GDALTRANSLATE脚本自动化GIS数据处理
- HT49 MCU蜂鸣器设计汇编教程与示例
- C++ Builder中使用vlo库进行通讯编程
- 遗传算法优化的最小一乘回归新方法研究
- MATLAB实现图像直方图均衡化的教程
- C语言实现OTSU图像二值化自适应阈值计算方法
- 地震层析成像数学计算程序:建立矩阵的过程分析
- Xcode 14.5版本真机测试包下载指南
- Java实现的基于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智能程序
- SpringMVC5与Security5框架集成示例教程
- C语言实现全排列的Windows编程技巧
- VHDL/FPGA/Verilog:chap6精讲及135例题解析
-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
- C++ Primer第五版源代码下载分享
- Linux终端战争模拟器:士兵种类设置与模式选择
- U型管教学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应用
- MATLAB二维灰度处理的例程分析
- 操作系统页面置换实验报告:Visual C++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