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file-type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与32位架构详解

PPT文件

下载需积分: 50 | 1.11MB | 更新于2024-08-20 | 100 浏览量 | 2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71年,经历了五代变迁,从最初的4位和低档8位微机(如4004、8008),到中高档8位微机(如8080/8085),再到16位微机(如8086/8088),直至32位微机,如80386、Pentium系列。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微处理器性能的提升,以及系统集成度的大幅增加。 在教学资源方面,推荐的参考书籍包括戴梅萼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沈美明和温冬婵的《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周明德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教材方面,孙力娟等人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本课程的主要教材,出版于2007年。 课程内容涵盖32位微型机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比如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结构、中断系统、I/O系统与接口电路设计。软件部分着重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它允许直接访问硬件、进行二进制代码控制、优化代码和充分利用硬件功能,但同时也存在编译困难、调试不易、针对性强和效率低下的缺点。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微机工作原理,掌握硬件组件功能,学会汇编语言编程,以及熟悉计算机与外设的接口技术。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建立起微机整体概念,具备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基础能力。 汇编语言作为底层编程语言,虽然在特定场景下具有高效和灵活性的优势,但它也对程序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并且可能不适合大规模、跨平台的软件开发。因此,理解和掌握汇编语言是深入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重要步骤,但也需要与其他高级语言如C++或Python等结合使用,以适应现代软件开发的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不同计数制(如十进制、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因为它们在数据存储、运算和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规则,如逢二进一的加减法原则,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二进制数据。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并重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微机系统理解和编程能力,为他们的技术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昨夜星辰若似我
  • 粉丝: 60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