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与32位架构详解
下载需积分: 50 | 1.11MB |
更新于2024-08-20
| 100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71年,经历了五代变迁,从最初的4位和低档8位微机(如4004、8008),到中高档8位微机(如8080/8085),再到16位微机(如8086/8088),直至32位微机,如80386、Pentium系列。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微处理器性能的提升,以及系统集成度的大幅增加。
在教学资源方面,推荐的参考书籍包括戴梅萼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沈美明和温冬婵的《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周明德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教材方面,孙力娟等人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本课程的主要教材,出版于2007年。
课程内容涵盖32位微型机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比如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结构、中断系统、I/O系统与接口电路设计。软件部分着重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它允许直接访问硬件、进行二进制代码控制、优化代码和充分利用硬件功能,但同时也存在编译困难、调试不易、针对性强和效率低下的缺点。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微机工作原理,掌握硬件组件功能,学会汇编语言编程,以及熟悉计算机与外设的接口技术。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建立起微机整体概念,具备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基础能力。
汇编语言作为底层编程语言,虽然在特定场景下具有高效和灵活性的优势,但它也对程序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并且可能不适合大规模、跨平台的软件开发。因此,理解和掌握汇编语言是深入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重要步骤,但也需要与其他高级语言如C++或Python等结合使用,以适应现代软件开发的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不同计数制(如十进制、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因为它们在数据存储、运算和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规则,如逢二进一的加减法原则,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二进制数据。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并重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微机系统理解和编程能力,为他们的技术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昨夜星辰若似我
- 粉丝: 60
最新资源
- 德国帐号iban和bic验证服务REST接口
- 探索Den4200的GitHub个人主页
- Jekyll博客托管于Github Pages的介绍与解析
- 古希腊语和拉丁语OCR技术:Antigrapheus浏览器插件解析
- Web Share API:让网页数据共享变得简单
- AESTextCrypt:跨平台的AES-256文本加密开源工具
- 创建优雅简历主题的详细指南
- MYR在线编辑器:创新虚拟现实内容创作平台
- Zotero工作坊:构建在线协作图书馆阅览室
- 快速上手jmgs服务器:基于eggjs的配置与开发指南
- C#绑定Android Universal Image Loader库详解
- Node.js应用部署教程:本地启动与Heroku部署指南
- 自动JSON转换的类和结构生成工具(auto_json)已更新
- ebkalderon.github.io: 个人技术博客与投资组合部署指南
- React Native构建的移动端星链钱包应用
- B1nar1 t001 b00x:小巧的二进制学习管理开源应用
- Revisuic开源软件:双语词汇审查工具
- 蒙特卡洛方法在二十一点游戏中的应用
- 基于OpenShift的用户名分发Web应用
- ACME脚本:自动化SSL证书创建与管理
- DBIO: 免费OLTP数据库I/O仿真工具介绍
- Node.js与Docker内DB2实例连接测试指南
- myerp.github.io的使用方法及HTML标签应用
- studyflashcard:一款JavaScript学习卡工具的开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