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痛失航母?075型四号舰已刷舷号(组图)

2025年5月,一艘刚刚刷上舷号“34”的075型两栖攻击舰赫然现身南方军港,标志着中国海军第四艘“小平顶”——075型两攻的四号舰即将正式入列。网上纷纷猜测其舰名或为“湖北舰”,如果属实,这将是湖北首次以省名冠名的海军主力战舰。不过相比舰名的归属,“湖北舰”所代表的中国两栖作战力量的新阶段与平台舰载机体系的不足,更值得关注。



▲舷号“34”的075型两栖攻击舰四号舰

曾几何时,两栖攻击舰是中国海军战力中的“软肋”,而今,075型已迅速成为战力跃升的“支点”。四号舰从2023年6月被发现开始建造,仅用半年时间就在沪东中华造船厂完成合拢并下水,效率令全球惊叹。相比首舰海南舰到三号舰安徽舰的建造周期,四号舰不仅工期更短,也显示出中国舰船工业高度成熟的系统集成能力。

075型采用类似美军黄蜂级的布局,长约232米、宽约36米、满载排水量达4万吨,是全球最重型的两栖攻击舰之一。舰体右侧小型化舰岛与隐身设计、X型航空舰桥与双桅杆雷达配置,令其兼具功能与隐蔽性。飞行甲板设有6个起降点,可同时起飞6架直升机,还能停放10~15架舰载机,具备强大的垂直登陆与空中支援能力。



▲美军“美国”级两栖攻击舰

尽管075平台设计先进,实际应用中仍受舰载航空力量发展制约。相比美军的F-35B、MV-22“鱼鹰”与CH-53重型运输直升机,中国当前仍缺乏相应的垂直起降战斗机与同吨位通用直升机可供上舰。目前075的舰载机主要依赖于直-8与直-9系列。直-8虽为国产主力,但由于采用的是法国SA-321超黄蜂的设计思路,体型宽大无法在甲板上纵向停放,需斜置,这直接导致本可设6个停机位的甲板,仅能有效使用5个,严重限制舰载机密度与调度效率。

更关键的是,中国当前尚未部署专用的舰载武装直升机。直-10M尚未舰载化,攻击任务需由武装型的直-20“突击型”兼顾。而在运输方面,直-20虽为国产化希望,但受限于产能及优先装备水面舰队,目前尚无法大量搭载至075舰上。



▲新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直-21

075四号舰的服役,恰逢中国下一阶段舰载机体系发展的重要节点。首先是直-20突击型的批量列装。该型直升机相较直-8更小巧、隐身性更佳,能更紧凑地部署在甲板与机库中,配合新一代红箭-10反坦克导弹等对地武器,将极大增强075的空中打击能力。

其次,备受期待的国产垂直起降战斗机(俗称“歼-20VTOL”或“歼-35B”)研发进程也成为075的“天命之器”。一旦该机型实现上舰,075将真正具备“航母化作战能力”,形成“空中火力支援+舰载空优”双线并进的能力格局,进一步缩小与美军两栖攻击舰在实战功能上的差距。此外,中国也在推进新一代重型直升机直-21的研发,航程更远、载重更大,将有效填补直-8与重型运输直升机之间的空白,适配未来075携带更大规模海军陆战队投送与空降作战任务。



▲075型两栖攻击舰编队

随着071型船坞登陆舰(如985号祁连山舰)与075平台数量逐步增加,中国海军两栖编队正在形成“火力支援+立体登陆”一体化作战格局。071负责人员、装备和重型载具的水平登陆,075则负责火力支援、垂直突击与态势感知。未来,在高强度两栖作战中,双舰联动将成为新常态,提升合成营级登陆兵力的投送效率与生存率。而随着新型武直、运输直升机逐步补齐,未来的“075编队”或能在96小时内跨越千公里,完成一线兵力的垂直投送,对台海、南海及西太方向的作战能力构成质变提升。

关于四号舰是否命名为“湖北舰”,尚未官方披露。但考虑到前三舰已分别命名为“海南”、“广西”、“安徽”,均以内陆或近海省份命名,湖北作为中国中部重镇,海军装备、航空、电子制造实力强大,具备极高的命名潜力。网络上湖北与江西军迷互相“谦让”舰名,也让这艘“小平顶”的命名颇具话题性。但无论最终命名如何,075四号舰的入列都标志着中国海军在大型投送平台建设上的持续进步,也象征着中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坚定步伐。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