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星辰的你【本屋大賞最動人續作】(博客來獨家限量贈品版)

79折$ 331
5 /5
33位讀者評分
5
97%
4
0%
3
3%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3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午後細雨,窗邊有繡球花微微探頭。藍與紫的顏色交錯著,像是無法定義的情緒。讀《編織星辰的你》,就像坐在這樣的天氣裡,望著窗外,不為了等待什麼,只是靜靜地陪時間過一會。

凪良汐的故事總有一種內建的節奏,像是人生的步調本該如此——走得慢、看得深,也更容易聽見人心底那些沒有聲音的話。在這本書裡,那些話藏在日常對話的空白裡、藏在煮飯時的背影裡,藏在一封信沒寫完的句子裡。小說沒有逼你掉眼淚,但你知道它寫的是真的,那些細節、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感,都曾在某個晚上來過你身邊。

故事寫了幾段關係,有婚姻,有陪伴,有親情,有被遺忘的承諾,也有來不及說出口的喜歡。但最迷人的是,它沒有替任何一種關係下定義。這不是一場爭辯什麼才是正確的愛,而是慢慢描繪每個人如何在自己的人生裡,做出選擇,然後承受、然後靠近,或退開。

小說裡的人物,都很克制小心的活著。他們不喊口號、不追求什麼看起來特別的幸福。他們選擇日復一日的陪個人吃飯、讓孩子安心的長大、或者,在對方不說話的時候仍願意坐在同一張椅子上等一下。這些事說起來簡單,但在現實裡卻那麼稀少。你越讀,越能明白那些看似平淡的片段,其實藏了多麼巨大的忍耐與願意。

書名裡的「編織」不是巧合。它是一個過程,一種持續,一種選擇不放棄的動作。就像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天上最亮的星,但也許可以織出一塊屬於自己的星空。不是為了照亮世界,只是希望在某個人經過時,能抬頭看到那一點光,知道這裡曾有過溫暖。


封面上的繡球花是最好的象徵。它不主張、不搶眼,卻在溼潤的季節裡靜靜盛開。就像這本書裡的人物,即使過得不像傳統故事裡的主角,即使他們的愛不合時宜、不被理解,但他們還是選擇留下,選擇陪伴,選擇相信,即使慢,也總有路能走。


《編織星辰的你》沒有華麗的句子在炫技,也沒有情節轉折來搏眼淚。它用的是另一種方式讓人動容——讓你記起曾經有段日子,你也這樣為一段關係縫縫補補,不為結果,只為那份在場的真心。

這本小說適合那些不急著往前走的人。也許你已經不再相信浪漫的愛情、不再追求被誰懂得,但你還想知道:在人生這麼多模糊的選擇裡,有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把一點一點的生活,慢慢編織下去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4/09
劇透警告
自由與人生
我沒看過前作《宛如⋯⋯》但我覺得本書單獨來看也可以。第一章是草太心路歷程、與菜穗的過去,第二章大幅描繪編輯的世界,第三章是眾人的收尾。
展開
user-img
4.5
|
2025/04/07
劇透警告
何謂自由?
作為續作,也算是把北原老師和小結、明日見的關係說清楚了,櫂是疼痛的青春和刻骨銘心,與曉海是心靈上的歸屬,北原老師就是托舉曉海人生的恩師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30
我覺得撇開續作, 這是一本好看的作品, 也是我私心喜歡的作品
但當你以續作的角度去看這本作品,
是會有些許失望的

在評論之前,
前作是本屋大賞第一名,
這本續作在隔年獲得第八名,
所以在閱讀前我建議先期待續作的讀者先稍微降低你的期待值,
另一方面,
雖然這次的作品號稱續作,
但其實我認為其實稱之為"番外篇"是合適很多

先來講講缺點,
這本書是以三個短篇,幾個在前作出現的角色們,
補足可能過往,亦或後續的故事,
但這次的作品雖然將很多事情合理化,
其中描寫的感情跟創傷與傷痕都相當精彩,
每篇都有其中幾句話是讓我有感觸且相當贊同,
單論某些篇幅是很棒的作品,
但這次的短篇描寫的是過於小眾的創傷,
假設沒看過前作的人,
這些創傷會變成:
這是得天獨厚之人, 這是特別的職業, 這是完全架構在前作之下的小眾情感,
在這樣的架構之下,
一般讀者或者沒讀過前作,或者忘了前作不少細節的讀者都會無法感同身受,
而在短篇集裡面作者也沒辦法去重新建構一次情感設定,
這也會剝奪很多讀者的認同感,
另一方面前作是一個純粹的感情被現實折損之下的悲劇,
但這一次的作品似乎是為了消弭一些悲傷氣息,
闡述建構在悲劇下剩下那些開心的事情或者如何彌補遺憾,
但悲傷過後,有點失去現實感的微幸福收尾,
我相信是很多喜愛前作的人會覺得稍嫌奇怪跟不足的缺點,
講了這些缺點,
但我其實很喜愛這次的作品,
得天獨厚之人的創傷一直是我很喜愛的題材,
雖然這是因為跟個人經驗呼應,
但這些悲傷作者描寫得大部分很真實,
也給予正向的力量,
其他短篇在職業跟家庭中的取捨描寫,
用了些面具或者現代男女的譬喻其實都很到位,
最後其實這是一本溫暖的作品,
幫讀者把每個角色安頓好,
把每個殘餘剩下的情感收拾好,
但這可能不是美感不是傑作,
會偏向一個好故事,
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閱讀的好故事,
只要你忘記他是一本續作

題外話,
封面設計得跟前作類似,
我覺得也是有用心的設計
展開
user-img
4.5
|
2025/03/30
一直覺得凪良汐這位作者的故事總是具有神奇魔力,以描寫細膩的心理狀態來突顯出那些不知道該怎麼評斷的社會議題的矛盾。讀者身處在其中,最後都能對於這些一般認為「不倫、不道德」的狀況,有了然於心的答案,但這些答案卻「用言語難以形容」。
——或許我們還是太常用自己的常理判斷他人、各種情況了。
看完這位作者的書,總是會想這樣的提醒自己不要這麼自以為的活著。


然後,我果然還是會最喜歡〈橫渡海波〉這篇,也就是北原老師和曉海的後半段人生。
看了很令人感動,也是一種「用言語難以形容」的感觸。帶著無法和愛人共度餘生的遺憾的曉海,繼續與身為恩人、伴侶的北原老師過日子——櫂是燦爛耀眼的火花,而北原老師像海。
在他人眼裡或許真的不太正常,也很特別,但對於當事人來說,這也不過就是平凡無奇的幸福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又能有哪裡不一樣呢?
再次的深刻體會到,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所謂的「正常」和「不正常」也並沒有客觀標準,那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又再躊躇什麼呢?


最後,老實說故事內容相較於《宛如星辰的你》來說略有遜色,沒有當初那種想一口氣看完的衝動。(上一本是轟轟烈烈,這本則是細水長流)
但以「續集」的定位來看這本書的話,我覺得已經把上本沒有解釋、完善的地方給完整起來了,已滿足。

非常建議還是要先看過《宛如星辰的你》,再來看這本啊!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19
劇透警告
《除了愛》
出版社寄了日本作家凪良汐的新作《編織星辰的你》給我。我很喜歡這位作家的作品,她的中譯本小說我都看過,特別是《宛如星辰的你》,看過之後簡直是魂牽夢縈,久久難以平復心中的惆悵感。這本《編織星辰的你》其實是《宛如星辰的你》的補遺,是前部小說的前傳加續作,把那段故事的宇宙填補得更完整。收到書後,我花了兩個晚上讀完。之後,我寫了簡短的mail給出版社的企劃,告訴她,我捨不得讀得太快,但還是一不小心就看完了。感想呢?難以用言語形容。

「難以用言語形容」這幾個字,也出自《編織星辰的你》,讀過這本書的人,應該更能明白我引用這句話的意義。

讀完書後第一時間的感受,複雜到難以言說,但沉澱幾天後,還是能理出一些思緒,在細細品味作者想要在這本書中傳達的些許意念之餘,也思考書中幾位重要角色的人物設定,愈想愈有味道。再者,在閱讀這本書時,前作《宛如星辰的你》中的某些重要文句或段落,也會出現在本作中,那種與孰悉的文字意外相逢時,心弦又再度被觸動的感覺,依然強烈,而且,因為在閱讀本書時,許多伏筆已獲得解答,相同的文字,讀起來的感覺就變得不一樣,就更覺得閱讀這本書的滋味非常動人。

引一段書裡的文字:「故事是種不可思議的東西。內容本身明明完全相同,但隨著自己當下的心境和處境不同,留在心中的場面和台詞也會隨之改變。翻看時偶爾會莫名喜歡上從前不太喜歡的角色,或是仍然不喜歡那個角色,卻能夠理解其心情。」讀這本書,就有這樣的感受。

《編織星辰的你》全書分成三章,分別是〈飛向春天〉、〈編織星辰〉、〈橫渡海波〉,每章的篇幅都約100頁,大約是中篇小說的長度。三篇故事各自獨立,但又首尾相連,也與前作《宛如星辰的你》層層相扣,許多在《宛如星辰的你》的空白,在本書中都補上了,所以讀完後,會有「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

〈飛向春天〉主要在補白北原老師和他的學生明日見菜菜之間的故事。

在《宛如星辰的你》中,我們讀到,北原老師原本有段不倫的師生戀,還生了一個女兒小結。北原因此不能見容於原本的學校,被迫辭職後帶著小結浪跡到愛媛縣的高中教書。在《宛如星辰的你》這本書裡,作者並沒有告訴我們這段不倫戀的經過,只在書末跟我們說,與曉海成親後的北原老師,後來意外與昔日的學生菜菜相逢,之後,每個月總有兩天一夜,北原會離家與菜菜約會,而曉海也坦然接受這一切。

北原為什麼會跟自己任教的高中女學生發生不倫戀?這個大謎團在本篇中有了解答。

〈編織星辰〉是把《宛如星辰的你》一書中兩位重要的配角:二階堂繪理、植木當成本章的主要人物,敘述這兩位出版社的編輯在尚人、青埜櫂死去後,如何完成他們的遺願,把他們當年的漫畫、小說再次推到出版市場,並發光發熱。

在《宛如星辰的你》中,曾簡短描述美艷女編輯二階堂繪理曾經與作家白尾老師有過不倫戀,這段故事也在本章中完整揭露。

〈橫渡海波〉則是整段故事的最末章。描述曉海和北原之間的無性婚姻最後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也把曉海心境的轉變作了非常清晰的描繪,為這段動人的故事寫下句點。

可以說,有了這三篇後,曉海和櫂之間這段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才終於完整。

但,也正如同所有名作的續篇,不管是電影或小說,創作時的困難度一定更高。除非在創作本作時,作者原本就已經規劃好了要續作二部曲、三部曲,否則,續篇因為先天受限於本作的框架,往往難有令人驚艷的突破或發展,稍一不留神,續篇常常會淪落至狗尾續貂的窘境,甚或破壞了本作原本故意留白的朦朧美,那就更讓人扼腕了。

從銷量來看,往往也是如此,續作的市場表現通常很難超過本作。以本書為例,《宛如星辰的你》是日本2023年本屋大賞第1名,但續作《編織星辰的你》只拿下2024年本屋大賞第8名。這或許也應證了邊際效用遞減理論的真實性。

話雖如此,但我個人還是覺得《編織星辰的你》是本值得一讀的作品。

因為野心勃勃的作者在本書內置入了許多重要的議題,如師生戀、職場不倫戀、無性婚姻、昭和夫妻、捨己為人的價值觀等,這些題材,在本書中都化成一段一段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不必說教,不必說服,讀完之後自有體會。

本書的另一個驚喜之處,在於作者把許多角色打磨得更立體,更有血有肉,讓我們知道,他們會活成那樣的他們,絕非憑空,更非偶然,背後總有深刻的印記和沉重的包袱。

例如北原老師。

在前作《宛如星辰的你》裡,他的存在是件令人好奇的事。一方面,北原老師太像聖人了,他在曉海快要墜入深淵時即時把她接住,並以「互助會」的形式與曉海成婚,與她過了多年的無性婚姻生活。在曉海得知櫂罹癌且不久人世時,很大方的鼓勵曉海飛去東京奔赴舊愛。更在櫂想要回歸故土時,全心全力的協助接送,讓櫂能在故鄉度過人生最後階段。他的這些所作所為,完全不顧鄰里眼光,根本已經到了無私奉獻的地步了。但,另一方面,年輕時代的他,竟然和任教的高中學生發生不倫戀,還讓女學生懷孕生子,兩相對照,這樣的行為實在太出格了,這麼天差地遠的行徑,怎麼可能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相信,一定有很多讀者跟我同感好奇。

但在《編織星辰的你》,這疑問有了答案,而且,從北原的出身、幼時所受的教養,讓他這一切的所做所為,都有了合情合理的解答。

原來,從小,北原父母就是這樣教他的。

「稍微吃點虧又有什麼關係呢?」

「總有一天,你做的善事都會回報到你自己身上。」

「比起損益得失,媽媽更希望你成為一個懂得為人奉獻的人。」

他的父母寧可自己多吃點虧,也不忘記為人著想,大半輩子都捨己為人。而北原自幼就是這樣的看著他們的背影長大。

北原雖然曾經抱怨,父母「對外人都比對自己家人更好」,也曾「渴望解開栓在我腳上,名為雙親的鐐銬」,更曾質疑「你所說的慈悲當中,身為兒子的我究竟在哪裡?」

他也曾為父母過度的仁慈憤憤不平,「現今這個時代,當個善人,有時就意味著成為弱者。天秤總是不公不義地擺盪,付出的一切鮮少被準確秤量。父親和母親為他人奉獻的一切並沒有回報到他們身上,他們只被當成了手無寸鐵的善人壓搾。眾人感謝我的父親和母親,同時又在內心某處輕侮他們。我自己也一樣,身為他們的孩子,我愛著父親和母親,心裡又覺得他們愚蠢。我對他們的愛有多深,此刻就感到多悲哀、多無奈。父親和母親犯下的唯一罪過,就是讓兒子嘗到這種滋味吧。」

他很掙扎,「我逐漸對雙親失望,對這樣的自己感到內疚,卻又愛著這兩位家人。我在身為兒子的自己,和身為社會一員的自己之間,一直孕育著對父母的憤怒,卻說不出口,也無法表現在態度上。」

北原一度自暴自棄,把自己人生的不順,埋怨到父母頭上,「我的父母優先關照別人,一直以來卻擱置兒子這個最親的『別人』;而我,把對雙親的愛當作藉口,將人生不能如願的責任轉嫁到父母身上。」

但後來他才終於明白,「俗話都說,好心有好報嘛。有些事原本是為了別人好,到最後因緣際會,福報總會回到自己身上。從這層意義上說,反而該感謝別人讓我們做這些事呢。」
北原覺得自己的父母簡直就是爛好人,但他自己也不能免除受到父母身教的影響。他在被迫結束學業、中斷研究工作時,把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研究成果無償送給學長,成就他人。

他是傻子嗎?

但受到他恩惠的學長,卻因為自覺掠奪了他人心血,而一直活在罪惡感裡,也沒有過得比較快樂。最後,在北原極需援助時,他向學長開口,學長不但不排斥,反而覺得如釋重負,更有種獲得救贖的感覺。北原此時或許會覺得,當年的善意,原來會能以此種方式獲得回報啊。

我也發現,作者設定北原老師的研究領域是觸媒,這也頗具巧思。

書中透過北原老師的口解釋:「觸媒本身不發生變化,它是能引發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或是增進反應速度的物質。」

看完本書,我會覺得北原老師本身就是個觸媒,他不斷影響身邊的人,去與他人發生化學反應,或增進反應的速度。

但,一輩子只當觸媒,永遠是成就別人的幕後推手,這樣的角色,會不會太辛苦了些?

幸好,到了書末,北原和曉海終於交心。他們的婚姻原本只是「互助會」,不含性愛,純粹只是屬於相互扶持的性質,但兩人在相處多年之後,心境也發生了化學變化。北原愈來愈在意曉海,曉海亦然。

最初,對於他們兩人來說,「即便有人對我們指指點點、說我們離經叛道,但現在這個瞬間,我們毫無疑問是幸福的─圍坐在這張平凡無奇,卻足以充分填滿整個世界的餐桌旁邊。」、「光是能一起吃飯,對彼此說好好吃,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了。」

可是,慢慢的,北原覺得自己愈來愈離不開曉海,「打從我們剛結婚那一刻起,我一直希望只要她想,她可以飛往任何地方,覺得這彷彿才是我的使命一樣。但在她提出離婚的時候,我卻出乎意料地焦急,起了阻止她飛離這裡的念頭。」、「我想動用自己的全力,將她推向她所渴望的未來。這種心情現在依舊沒變,卻不再有當時那種得償所願的暢快。我不想看見她飛離這裡。」

曉海也是,「我早已習慣受人非議,卻無法忍受北原老師遭人蔑視,甚至連我自己都為這強烈的憤怒感到不知所措。」

兩人共同生活多年之後,北原的孩子小結長大了,曉海自覺已經到了該跟北原提出離婚請求的時刻了。因為,她希望小結步入婚宴時,坐在主桌上的,是北原和小結的親媽媽菜菜,而不是她。她不想讓北原和小結困擾,想要成就他們。

但北原拒絕了。

而後來北原卻也向曉海提出了離婚的請求。這是因為他側眼看到曉海在滑手機時,會發出會心微笑。北原猜測,曉海應該是有了意中人,所以他不願阻擋曉海追求幸福的權利。

但兩人把話攤開來說後,都發現自己為對方想得太多了。而事實,卻跟自己想像中差距太大。兩個人都在不知不覺得把對方視為最重要的人,正因為深愛對方,才會想要成就對方,想要無私。但無私就會自苦。而繞了一圈之後,才發現真正的愛,是該彼此坦然相處,像如沐春風般的自在。

讀到這一段,會讓我不由得回想起歐亨利(O. Henry)的短篇小說《聖誕禮物》。一對貧寒的夫婦,為了要送對方聖誕禮物,只好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變賣掉換錢。妻子把一頭秀髮剪下賣給假髮商人,幫丈夫買了懷錶的錶鏈;丈夫賣掉金錶,買了一只漂亮的髮梳。聖誕夜當晚,兩人見面時,妻子沒了長髮,丈夫沒了懷錶,兩人要送給對方的禮物,瞬間變得毫無用處,但他們兩人都從交換禮物時,注視到對方的深情。

北原和曉海,就像這對夫妻。

二階堂繪理的角色在本書中也更清楚的浮現。

在前作《宛如星辰的你》,我們只知道繪理是一位厲害的編輯,她為了成功,不惜與名作家白尾老師上床,並取得了這位作家的新書出版權,還獲得了百萬銷售的佳績。她的我行我素,在出版業界刮起一陣令人為之側目的旋風。但在本作《編織星辰的你》,我們才知道,繪理當初是因為作家的一句話而怦然心動,陷入了不倫戀。

繪理說,「不知道耶,為什麼呢?平常根本不可能發生那種事,真要說的話,只能說是在特定的某個瞬間、某個地點、某些條件精準重合的時候,發生的神祕現象吧。說到底,『喜歡』本來就是種無法解釋的感情,而且即便是好男人,也並非人人都愛。」

最後,她決心跟作家分手,但她的作法,是用盡全力逼迫作家寫出最完美的作品,她不顧一切的奮力修改作家的文稿,一次又一次,直到把作家的全部潛能都逼出來,才完成那部曠世巨作。

不知內情的外人,都以為繪理靠著身體拿到了作家的名作,從此躍上龍門,事業平步青雲。只有作家知道,是繪理救贖了他,讓他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後,嘔心瀝血的把作品打造到最完美的程度。那樣的分子,繪理等於是用這部作品給自己一個交代,證明自己沒有白白談了這次戀愛,但對作家而言,因為繪理,他才有了令自己驕傲與滿意的作品。

但對於這場不倫戀,社會看待白尾老師和繪理的眼光卻是截然不同。這讓繪理很不平,「我犯下了違法亂紀的錯事,但白尾老師明明跟我犯行一樣,為什麼眾人觀看他的目光卻帶有一點『你很行嘛』的意味?為什麼女人卻更容易受到譴責?」、「男人只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女性關係方面的問題往往能獲得寬恕 ,在某些業界還會被評為追求更高藝術表現所需的經驗累積;而女人一旦成功,卻反倒會遭受更嚴厲的責罰。這確實無理至極,但我同時也覺得,與其受人同情,還不如遭人嫉妒更好上一百倍。」

繪理跟丈夫裕一之間的關係與互動,也是本書另一個值得看的重點。

裕一是個表現100%的丈夫,會主動分擔家事不說,不論是事業或生活,都非常尊重她,就連她百般拖延生育之事也一再寬容。

他最常掛在嘴邊的理由是,「吵架只會浪費時間和心力,讓人心情煩悶而已,什麼也得不到。我們雙方的工作都這麼忙碌,在外面已經累積夠多疲勞了,還是把家裡營造成能夠放鬆的地方吧。」、「強迫伴侶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是一種暴力。」

這麼高度尊重伴侶的丈夫,突然有一天在晚餐時,邊吃邊跟她說:「我們離婚吧!」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訊息啊!

主要癥結點還是為了要不要生育的問題。

裕一說,「對妳來說,每一次的『等一下、再等一下』或許只是細碎時間的反覆,但對我而言,這卻是一整段連續不斷的等待時間。而在這段期間,我的人生一直都停滯在原地。」

繪理得知後,她很驚慌的告訴丈夫,如果他這麼想要孩子,她會考慮。但丈夫拒絕。

他說,「若是為了我而犧牲自己想做的事、扭曲自己原有的道路,妳未來會後悔的。」、「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變別人的人生是一種暴力。我不想對任何人施加這種暴力,也不希望任何人對我這麼做。」

這時,繪理才知道,她的丈夫根本不想改變她,也不想為她們之間的婚姻再努力,所謂的尊重,端看兩人合不合拍,當節奏不合時,丈夫就會斷然分手。

繪理終於體悟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可能恆久不變,「我們其實無從得知他人內心在想什麼。」、「我們總是不停被自己的理想搧巴掌。」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寫得真好,「假如所有人都能基於理解與尊重,建立起沒有隔閡的人際關係,那是最好的。但這並不簡單,所以世界上總是紛爭不斷。與其放任無法互相理解的痛苦轉變成憎惡,還不如保持距離、裝作沒看見還更輕鬆,也更和平。就這樣,世界逐步被分割為美麗而冰冷的馬賽克方塊。」繪理和丈夫裕一的婚姻,正是如此。

作者告訴我們,「完美本身就是種錯誤。」、「世上不存在美麗工整、與理想一致的愛。歪曲才是愛的本質。」

「『愛』是何其不完整的東西啊。明日見同學的父親為了保護女兒,打算從女兒手中奪走她對人生的選擇權;明日見同學保護了阿敦,卻用同一雙手剝奪了他當父親的權利;明日見同學的母親儘管擔心女兒,卻被夾在丈夻和女兒之間,只能不知所措地左右為難;阿敦在緊要關頭,卻在乎旁人的眼光,更勝於明日見同學。」

「如果這也是愛的一種形式,如果無論如何去愛都不可能完美,那不如所有人都豁出去,隨心所欲地生活吧。這樣犯下的失誤,人們也能夠坦然接受才是。」

「愛上一個人,並不一定是因為對方是個好男人或好女人。愛始終是非常個人的一件事,或許『瑕疵』和『不完整』,反倒才是直到最後都刺在心口上無法拔除的甜蜜棘刺。」

再看看北原和曉海的婚姻生活。

曉海說,「生活這種東西,越是累積,就越是褪色。無論我們有多喜歡彼此才結了婚,新鮮感還是免不了逐漸淡薄。可是啊,結婚不就是用戀愛或心動以外的事物彼此彌補、彼此扶持,決定一輩子一起走下去嗎?用沒有夢想的方式來說,走入婚姻確實也必須放棄一些東西。結婚就是接受這一點,相信從這段關係之中能夠得到更難得的東西,約好兩個人合力生活下去。」

「儘管不可能忘記,傷口仍然會隨時間癒合。偶爾舊傷還是會發疼,但基本上飯吃起來一樣美味、酒喝起來一樣過癮,碰上好天氣也慢慢感受得到心情舒暢。」

「人生不是風平浪靜的海,婚姻不代表永遠被愛保障或權利。家庭這個容易也並不牢固,有時會為了一些小事出現裂痕,有時我們明明珍重對待它,它卻在不知不覺間歪扭變形。」

曉海終於發現,「我和櫂之間的愛並不呈現溫柔的形狀,那是激烈的祈禱與詛咒。而北原老師卻像我出生的島嶼上,自瀨戶內海無窮無盡湧來的浪。在和緩的、形狀不定的波浪之間,他讓我自由泅泳,我因此能夠安心,能夠前往任何地方。」

於是,曉海對北原說:「謝謝你願意為我勉強自己。」

與繪理和裕一對照,北原與曉海之間情感,由「互助會」式的相互扶持,到最後變成真正的家人,到最後曉海深刻的體悟,「我對櫂的感情是男女之間的愛情,而對北原老師則是伴侶之間共同生活的情愛。兩者種類並不相同。原來我一直受到北原老師的守護,甚至到了從沒意識到其中差異的地步。」、「於我而言,櫂是燦爛耀眼的火花。而北原老師像海。」「即便有一天,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刻來臨,如果是回到這片海,我便不害怕。」

那樣深厚、平穩且能包容一切的胸懷,才是讓人想一輩子投入,並沉醉其中的歸宿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14
作為續篇,作家依然擅長描寫人心細微的變化,透過抽絲剝繭的敘事手法和不同視角的闡述,把每個角色都變得生動立體,有時候也能從角色看到自己的某些面向,反思「原來自己會這麼做、這麼想是其來有自的」。非常推薦。
展開
user-img
3.0
|
2025/03/07
這本算是《宛如星辰的你》的續作,非常的期待,ㄧ出版就購入了⋯
但坦白說這本沒有《宛如星辰的你》來得好看,故事情節讀起來很平淡,跟其它作品比較起來( 例如:菫莊的房客 ) ,也顯得張力不足⋯ 
  
這本依然是讀起來讓人溫暖的故事,只是覺得有些失望了( 可能期望太高了 ) 
但我還是會繼續支持老師,希望下一本會回覆到以前的水準。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02
堅忍與溫柔,是被現實輾壓後,才會長出來的東西

看完書稿後,突然有那麼一瞬,我不知道要怎麼說這本書,只能先感受卡在胸腔間的那股無以名狀的波瀾,再回頭思索自己究竟讀了什麼……

這是一個很真實的故事,作者筆下的角色,都有著鮮明而立體的設定。
26歲的北原老師在高中任教化學,成長與求學路上一直受限於家裡的經濟狀況,有一對即便家業瀕臨破產也始終保持正直良善的父母。
17歲的明日見菜菜是北原老師學校裡的學生,身為醫院千金,生來就含著金湯匙,優渥寬裕的成長背景讓她從來不用擔心明天,但她嚮往自由的飛翔。

「能活得隨心所欲的人,本來就是少數中的少數吧」
「有些現實,憑藉個人的才華與努力終歸無法抗衡」

故事一開場,就清楚的讓讀者感知,北原老師是一個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妥協的人,在追求夢想與履行責任間,他似乎從來沒有太多籌碼可以「任性」,所以放棄私立的明星高中、所以用貸款式的獎學金上大學、所以放棄夢想和實驗到一半的研究,進入職場,也只為能償還貸款,在心底偷偷埋怨像向日葵般無窮盡施善的父母,卻又一邊對有這樣不肖心思的自己,揣著罪惡的生活著。

成長於富裕人家的孩子,會不會有煩惱?
能夠自由的選擇,會不會其實是一件很奢侈的傲慢?
長大成人之後,是不是有許多事都會改變呢?

第一次讀凪良汐的作品,卻讓我大為震撼,細膩的筆觸,卻刻畫出人性幽微深沉的一面。
故事的情節也許都是老掉牙了,但作者卻像是用文字揭開覆蓋於社會真實的那層紗,帶領讀者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存於現實裡的人生。譬如「雖然放棄夢想,但仍隨遇而安,過著外人眼中還可以的生活,是不是其實還不錯?」,或是「成長於富裕的家庭,卻無法隨自己的心意生活,小到飲食、穿著,大到求職或婚姻」,又或者「像神明一樣的助人,卻被當成手無寸鐵的善人壓榨,被人感謝,也被人在內心輕侮愚蠢」……故事裡直白的挑出那些衝突,書中卻沒有討論選擇的對錯,反而讓我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

截然不同的生長背景,卻在某個時間交會下,擁有類似的心境,都渴望並憧憬著背負澄澈藍天,毫無拘束的自在飛翔。試讀的最後停在了菜菜慌亂下傳給北原老師的簡訊,故事究竟會如何發展呢?故事中的角色又要如何編織自己的人生,真令人好奇。

#編織星辰的你 #凪良汐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02
《編織星辰的你》,道盡人生的不得已。是不是因為有太多不得已,彷彿身處無邊的黑夜,只好自己編織星辰?

北原草介,不得已生在父母都是濫好人的家庭。不得已由於家境選擇公立高中。不得已為了照顧母親放棄研究所學業。

明日見菜菜,不得已生在富貴人家,一舉一動都受限。不得已獨來獨往,只能找北原老師聊天。不得已帶著未出世的孩子離家出走。

菜菜、草介,不論這些名字在日文中意義為何,至少從中文看來,「草」與「菜」都反映出兩人面對命運的無力感。然而不得已還只是這種無力感的一面。

明明已經決定放棄學業,卻實驗出突破性成果;明明為照顧父母放棄前途,父親卻因為幫別人求御守意外過世。明明感激父母的呵護,卻不得不違背他們的意願做自己;明明想跟戀人共築光明未來,卻被意外懷孕打亂一切。比起不得已,造化弄人恐怕更令人感到無力。

那麼,在這樣的無力感之中,要如何生活下去呢?從北原一次次放棄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看來,作者似乎不是想倡導一種頑強對抗命運的精神,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對抗命運,必然會有所犧牲,以北原的例子來說,或許就只能讓父母自行解決困境了。與此相反,作者藉由「順應」命運的北原提出一個大哉問:面對處處刁難的命運,只因為沒有飢寒交迫,就該感激接受嗎?雖然不得已成為老師,北原卻能過著安穩的生活,雖然處處受限,明日見的家境依然令人艷羨,然而種種無奈,就像烏雲一般籠罩心頭,絕非「感激」二字能使之消弭,於是他們只好一面「看著雲層流向,判斷該往哪走才不會被淋得渾身濕透」、一面「祈禱著肯定不會有問題」地走下去。

猶記前作《宛如星辰的你》中,北原用「結婚」的提議對背負家庭的學生曉海伸出援手,看起來是那麼超乎常理。但淺嘗本作後,我想,面對命運的考驗,在不徹底逃開或推翻的情況下,如果可以做點什麼讓自己舒服一點,就算不合常理,似乎也不重要了,因為這時候,你僅有的也就是自我而已。北原和明日見或許只能自己編織星辰,但那熠熠閃耀著的,我願視為他們萬般珍貴的自我。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02
作者將《宛如星辰的你》的細節補齊了,本來以為是完整的後續故事,試讀卻先從交代北原老師不為人知的過往開始,看似正常的家庭卻好像有些不正常,咦?什麼是正常呢?在讀過多部凪良汐老師的作品後,我逐漸習慣了她的文字,像刀一樣把你覺得正常的事徹底切碎,我們以前都被洗腦了,原來愛無關正不正常,為了迎合大家,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北原老師的家境並不好,但他的父母總是無條件幫助那些來求救的人,但為什麼不能優先幫助搖搖欲墜的北原老師呢?不說出口就覺得他不需要嗎?父母對待任何人都是無私的愛,但諷刺的是這個“任何人”並不包含北原老師,雖然基本的生活需求是足夠的,卻是犧牲了夢想所交換來的,不是天生的無欲無求而是成熟的隱忍下來。
  終於可以知道為什麼北原老師對待學生的方式如此不同了,學生犯錯並不會先指責,而是先了解前因後果,並在聆聽後給予適當的協助,這份樂意協助的心是否和其父母一樣呢?有點相似又有點不同,能力範圍內和能力範圍外的差距,所以最後當他的父親因為幫助他人而喪失自己的性命時,那個衝擊是很大的,「好心有好報」這句話並未應驗,如果他的父母能自私點,或許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因為有看過《宛如星辰的你》所以可以知道,明月見同學有將小孩生下並交由北原老師扶養,那阿敦呢?去哪了?個人猜測因為有贊助商的加持後,事業步步高升之際拋下了明月見同學,亦或是發生了意外提早離開了人世,前者是常見的人性,人類一旦沾上點光閃耀了一下後,就會不自覺驕傲起來,純樸的人也會變得貪婪,而後者則是最為難防的,既使想做好準備卻總是來不及。
  這本書我最期待的還是後面兩個篇幅,櫂的離開,他的編輯如何讓他的作品再次閃耀,曉海失去摯愛後,日子持續在走,該如何獲得幸福?讀完試讀後,再度感受到那扎心疼痛的感覺,好像有什麼梗在喉嚨?原來是名為苦澀的滋味。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02
劇透警告
心得
#編織星辰的你|作者#凪良汐
出版社 : #皇冠
真的被這本書震撼到了!!
文字很舒服,溫柔
卻帶著很多很多情緒
老師的文筆真的好好💖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向現實面低頭*
主角北原老師,生活在一個挺幸福的家庭裡,經歷了家裡破產,原本老師們建議他去讀私立高中,因為經濟因素而選擇讀了一般公立高中,而父親與母親都是一個替別人著想的人,所以北原先生也認為理所當然的要「犧牲自己為別人奉獻」研究所因為資金問題而中斷,選擇去當學校教師
「有時候真的很現實,人真的只能向金錢低頭」

*照顧別人之前,先照顧好自己*
北原老師在這段時間很忙,要照顧生病的父親,還要照顧一位學生「明日見同學」,她是一位很為別人著想的人,懷孕了,沒讓爸媽知道,自己默默忍著,然後為了男友的前途,選擇了隱瞞。
而北原老師也在這過程中,讓自己累壞了

我們好像都太為別人想了,忽略掉自己的感受,凡事要先以自己為先哇!!

謝謝皇冠文化的邀請💖

這本真的試讀的過程讓我很舒服
希望你們都去看!!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01
劇透警告
試讀心得
幫助他人是好事嗎?如果不是好心辦壞事,一般而言,應該算是好事。
  對於北原老師來說,也許並不希望父母是這樣為人奉獻的人吧!會說吃虧就是福的人,何嘗不是換個方式在說服自己?心態的轉變讓自己知足常樂,也有可能是安於現狀的不掙扎。

  北原老師有夢想嗎?想必原先是有的,但是經濟的限制讓人屈從於現實……成長的環境影響著他,誰不想選擇更好的升學方向、從而帶來更好的生活呢?
  能夠無畏地一直向前的人,想必是外在、內在都不匱乏的人吧!

  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之中,北原老師遇見了交往中的學生情侶,阿敦和明日見,後者是他任職高中的學生,市內知名的醫院千金;對於明日見而言,嚮往的愛情獨立生活是她渴盼的目標,而不是嫁給家裡安排的對象,未來如何一目瞭然,完全沒有期待。
  對於金錢和物質在生活上都不匱乏的她,卻因為自己眼中普通的衣服開始遭到排擠,千金大小姐對她來說反而是被霸凌排擠的標籤,但她又有什麼錯呢?
  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生活,很簡單的一句話,想要達成卻沒那麼簡單。發現自己懷孕的無措,飲食習慣改變、身體的變化,各種問題像是海浪一樣一波波襲來……努力滑冰的阿敦像鳥一樣在空中飛翔,為了不阻擋他追求夢想,明日見想好了分手的打算。

  固定時間去醫院探望父親時,北原老師稍稍打聽了從父親病友那裡聽來的,最近有人常常跑去看他父親並借錢的事,父親對此含糊其辭,只說當初經營旅館負債之後,讓其生活受到影響的人,感到很抱歉;沒多久便發生了父親從神社階梯跌落的死亡意外,是為了想幫病友女兒祈求安產的御守。
  醫院很快地甩脫責任,病友也是拚命解釋他沒有拜託北原先生去神社……無論什麼樣的言辭都那樣蒼白,事實是,他父親在幫助他人的路上,也付出了自己生命。
  他又能如何呢?比起悲傷,北原老師首先感到的是憤怒。為什麼要這樣一直幫助他人,而看不到自己兒子身上的無助呢?我想北原老師對自己的父母,一開始是仰望且欽佩的,直到他被現實吞沒之前。

  來弔唁的人中,有向他父親借錢的人,話裡話外都是想向北原老師打聽是否知道他曾經向他父親借錢的事,人性的惡來得如此突然,這個人只是不想還錢而已,因為他借錢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自己外遇導致的捉襟見肘;北原老師也不想追討,更深的是不想再和這些人有所接觸了吧!
  好心有好報這件事,顯然沒有體現到他父母身上,只有他們被當傻子的無奈與憤怒而已。
  與此同時,守靈儀式上,曾經待過的研究所實驗室也有人前來致意,其中有個才谷學長,在他遞交退學申請之後,厚顏無恥地要求他將有進展的實驗結果讓給他,「反正你也沒有時間了吧?」人的貪婪迫切來得毫無預警,明明他平時不是這樣的人。
  在某個瞬間,惡意也從北原老師的心裡湧上來,於是他無償把結果讓給了學長,為了無論他取得什麼成就,想必這件事都會成為他心中的刺,永遠落在才谷學長心上,時不時折磨著他。

  人們都讚頌他們父母像是神明一樣慈悲,對北原老師來說,這種慈悲對他是殘酷的。
  喪禮結束之後,明日見那裡也傳來事情無法隱瞞之後的危機,一個人獨自生活是很難的,更何況是正孕育孩子的學生媽媽……
  故事暫停在這裡,與此似乎能夠連結,在《宛如星辰的你》中,北原老師養育的那個孩子,也許就是……那麼師生戀這個他自己說出來的故事,反而令人存疑了。
  或者說,把婚姻當成互助會的北原老師,真的有跟人談過戀愛嗎?讓人好奇這其中發生了什麼事,才會變成時間線在此之後的北原老師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28
像飛鳥一樣的阿敦,令北原老師與明日見都被吸引住了:想起自己也能作夢,想像自己飛翔的模樣。因為遇見了和己身模樣重疊的明日見——同樣都受到了原生家庭某種程度上的規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不幸家庭的小孩」,於是帶著某種寄托希望明日見能真的實現對飛翔的渴望。這樣的想法令我很受觸動,也解開了在前作中感到格格不入的疑惑:北原老師的淡漠寬容實在難以連結讓自己學生未成年懷孕的形象。
在北原老師的原生家庭彷彿魔咒般的「成為一個懂得為人奉獻的人」,在與現實衝突以前,他一直活在陽光普照的幻夢中如向日葵般敬慕著自己的父母。然而被迫放棄更好升學機會卻還要背負獎學金債務的自己,不論是出於小大人的退讓或是不得不為的忍耐,都在與更殘酷的現實交鋒下傷痕累累。儘管沒有下雨卻也並非萬里無雲的心情,既無奈又索然。現在出社會的自己也有一樣的心情,讓我不免質疑真的有令人幸福的工作存在嗎?對說出「工作起來不能感到快樂就是不適合」這樣指教的人,感到彷彿脫離現實的割裂感。到底誰身處的現實才是現實呢?我一定要很快樂才能擁有一份工作,對於在生活夾縫間求生的人們是多麼奢侈的傲慢!
當我們年紀小時要求我們忍讓隱藏自己感受,到我們在長期壓抑下變得麻木以後,又被指責沒有熱情、不夠快樂——然而不合時宜的我們只不過是在自己受限的未來當中做出抉擇罷了。
當讀到北原老師開解「天生被賦予的資源,並不一定是妳所想要的資源」,我想一定讓明日菜感到了救贖。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享受到了各種資源,卻有所埋怨總是顯得不知感恩。但接受了這樣的資源自己的努力可能會被輕慢,甚至在出生前就被決定好了交換條件:必須過上父母安排的人生。父母並不能理解孩子為何要放棄已鋪設好的、更穩定的人生道路,不理解孩子為什麼不知感激還指責自己,可是期待是你的而人生卻是我的,那在我的人生裡我的感受難道不比你的期待重要嗎?
在這篇故事中也找到與我重疊的部份的我,不禁開始期待明日菜能夠真的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由衷的希望她能逃離約束自在飛翔,故事之外的我不禁在心裡為他們加油打氣。
展開
user-img
4.5
|
2025/02/28
劇透警告
最期待的續作
讀完前兩個章節,我覺得作者凪良汐真的是非常厲害。他很善於把社會的「不正常」解構、用另種角度來溫柔看待這些令人喘不過氣的異於平常。

無論是看起來戀童但實際上是對孩童伸出援手的《流浪的月》,或深刻描述被親情、人倫、世俗綁架的婚姻與出軌意義的《宛如星辰的你》,都是這樣獨特且充滿溫暖的作品。

而本文中介紹的《編織星辰的你》,正是《宛如星辰的你》的續作。

在《宛如星辰的你》中,主角曉海遇到了一位非常溫柔、私事全不過問,只默默伸出援手的北原老師。曉海的遭遇在普通人眼裡其實是非常誇張、會忍不住讓人想一問再問甚至出手干預的事件。然而北原老師的淡然處理,讓我感到非常訝異。真的會有這種人存在嗎?

在本書中,就為此給出了解答。

和前作不一樣的是,本書為這些角色引入了更為深刻的行為動機。故事中時常會提到很多一體兩面的對照,例如「像菩薩一般行善的對立面是被受施者輕蔑」,或是「生長在有錢人家的優渥小孩,富裕的另一面是被控制以及與社會脫節」等議題。

人們大多時候只能透過表面資訊揣測對方的想法與行為,但是我身為讀者,在凪良汐的書中卻可以從上帝視角完整的檢視角色們的每一則故事,每一動行為與抉擇的意義,這是相當有趣的閱讀體驗。

另一方面,也因為這種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故事的書寫,反而激起了我更多關於許多刻板印象的思考。

書中的大小姐果不其然因為愛而懷孕,當然,這勢必會造成極大的代價,但她還是毅然決然想生下來。是何等的執念驅使她願意鼓起勇氣面對這一切?

而在前作中完全是個極度淡然的老好人北原老師,這種設定怎麼想都很不合理,終於在續作中有了更加完整的解釋,然而,他接下來又會如何與前作的主角命運交會?

凪良汐的書雖然寫的是愛情故事,但更多時候作者所想表達的意涵卻遠不只如此,最後總是能輕輕的觸動讀者的心弦。我想,這正是這兩本《星辰》作品可以受到如此廣泛好評的原因吧。

非常期待能早日閱讀到完整的故事。

※本文為《編織星辰的你》試讀本心得。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27
在看完「宛如星辰的你」後,對於書裡總是給予客觀意見並全力支持著主角們的北原老師就讓我印象深刻,「編織星辰的你」便是以北原老師為主角,讓我更認識這位溫柔的老師的全貌。

在試讀的片段裡,原來溫柔的背後,是多次因為現實壓抑自己的內心、忽視自己的感受,甚至放棄自己的夢想,任由自己「隨遇而安」過著在外人眼中還可以的生活。書中另一位主角明日見同學則是如書中所提,有著優渥寬裕的身家背景,是外人眼中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生勝利組,本應依循著父母規劃好的人生,但也無法依照自己的意志,而壓抑自己的身心狀態。尤其喜歡兩人在化學準備室裡的談話,兩人是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卻有著相同的心境,所以也同樣嚮往能隨心所欲並努力追逐自己夢想的人。

書中關於普世價值的衝突感,也值得引人深思,北原父母親秉持著好心有好報、真誠無私並心懷感恩的善良,儘管因連帶保證的責任面臨破產的窘境,也寧願自己吃虧並為他人奉獻,但對於後來的境遇真的有好報嗎?而這也是讓北原心生困惑甚至憤懣。一直以來從小就被教育德智體群美,社會無形的框架也如書中所述「要有自知之明,要謙虛自持,要堅忍不拔」,主角沒有作奸犯科所做的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過並認真對待,但只要偏離普世的價值觀,就會被萬夫所指離經叛道,因而只能壓抑自己。

儘管只有片段章節,但仍被作者筆下的角色個性設定及故事情節所吸引,不同身世背景都有各自的苦痛與所需面對的現實,而這也讓我更想知道後續主角們如何編織各自的人生,成為彼此或是對自身而言是閃耀的星辰。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27
➤ 試讀心得
我剛好前不久剛看完《宛如星辰的你》,看到作者續集中譯本上市太開心了,《宛如星辰的你》中北原老師恰如其分的提供男女主角指引和幫助,從不批判也從不倚老賣老,真心尊重兩人深思熟慮的決定,不過,北原老師在背地裡一直背負師生戀罵名,《宛如星辰的你》輕描淡寫這段過往,好開心作者在《編織星辰的你》寫出這段塑造北原老師不可或缺的過去。

故事一開始在北原老師清冷寡淡的日常裡,伴隨著夢想追求與現實責任的拉扯,一邊自知自己早就下定決心放下夢想的研究工作、進入職場、償還貸款,一邊埋怨父母老好人的無窮無境的施善導致自己的夢想中斷,又怨恨自己竟然有這種逆子的想法,極度擰巴的生活著。

北原老師從學生明日見菜菜身上看見追求理想未來的脈動,乍看之下明日見勇敢的光芒耀眼無比,但終歸只是高中生,多思多慮的為父母、男友著想,自己受委屈的同時還覺得十分對不起大家,恐怕北原老師就是從明日見同學身上看見同樣深受泥淖的身影,才會格外關注明日見同學。作者筆下的角色總是那些被社會披上一層灰的人,但經由作者細膩描繪角色的各個面向,未曾討論對錯,讀者已經自然而然重新思考這世上是否真的有對錯。

➤摘抄:
『正如同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她的痛苦和喜悅也只屬於她一個人。不需要和誰比較、分出高下,每一個人都擁有感到「我好痛苦」、「我好快樂」的權利。一般大眾劃分的「喜悅」和「痛苦」都只是概略的評判標準,沒有必要逼迫自己遵循它們。』

『假如所有人都能基於理解與尊重,建立起沒有隔閡的人際關係,那是最好的。但這並不簡單,所以世界上總是紛爭不斷。與其放任無法相互理解的痛苦轉變成僧惡,還不如保持距離,假裝沒看見比還更輕鬆,也更和平。就這樣,世界逐步被分割為美麗而冰冷的馬賽克方塊。』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26
劇透警告
編織星辰的你
翻開這本小說,我看見了無數角色們的無奈和辛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覺到的快樂和悲傷都是自己的感受,無論是誰都無法介入和筆劃,目前閱讀起來是一本令人感到心痛和值得深思的故事。

本書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帶領我們感受角色們的有著各式各樣的思考方式,主角北原是一位高中老師,從小成績優異的他,卻因為家中的經濟不佳,因而放棄了自己的種種機會,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所也因為家中因素而被迫離開最喜歡的研究,更可怕的是每聽見某人的成功機會,更是他的成果結晶更加讓他感到自身的悲哀。

在這樣百般無奈的現實世界,他與一位非常特別的學生菜菜相遇了,在她的背後他彷彿看見曾經也是一樣年輕的自己,一樣的無可奈何,菜菜的父親為她早已預定好未來的路,這樣讓菜菜感到相當不自由,可也只能跟主角北原一樣說服自己在最爛的手牌之中,至少自己有打出最好的牌。

看著這樣虐心的故事,讓我等不及想看到作者會讓他們彼此交織出怎麼樣的動人心弦的閃耀星星,在這樣現實又急迫的現狀,他們會選擇對現實低頭又或者是再也無法忍受做出回擊,真的是一本令人期待不已的小說。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25
劇透警告
堅韌與善意
[架構]

《仰望星辰的你》以北原老師作為第一視角展開,故事從北原老師26歲時於高中任教開始,當時父親重病,並遇到了17歲的醫院千金,故事由此展開。

書中有大量的對話與北原老師的內心想法,讀起來像在看日劇的既視感,而且人物鮮明。

[老好人的原罪]?

在試讀本的第二頁,就能感受到凪良汐老師擅長描寫人性的複雜,各種矛盾情感交織在一起。

家道中落的北原老師放棄私校,選擇在公立學校仰賴獎學金就讀。

「打從放棄念私立高中的那一刻起、選擇利用獎學金制度的那一刻起,再往前追溯,從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被分門別類。」

北原老師的父母親都是典型的老好人,為了員工的生計,即使散盡家財也要安頓好他們,但相對的,卻讓自己的家庭陷入貧困。隨著故事推進,北原老師自我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

一開始讀這段時我是皺著眉頭的,精彩之處在於北原老師原先壓抑著自己的不滿,但逐漸揭露內心的真實想法。讀到後面時,竟然莫名有種暢快感。

作者這段的書寫手法讓我印象深刻,讓人不禁感嘆:「你看看,這才是現實啊。」這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北原老師最後對父母的真實看法。

[富二代的責任]?
與貧困的北原老師形成對比的是17歲的明日見——醫院院長的千金。

她雖然有男友,但仍需按照父母的安排去相親。書中大量提到她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她與一般同儕之間的貧富差距。

她和朋友一起買了T恤,結果洗過幾次後領口鬆了,無心地問了句:「這是不是瑕疵品?」

這樣的對話,卻讓朋友感到不悅,也讓她在群體中被孤立。

「真抱歉,讓妳穿這種便宜貨。」

這樣的舉例平淡卻犀利,直指核心。千金小心翼翼維繫的友情,因價值觀的差距而崩塌,讓人物情感更加立體,讀起來令人共鳴,彷彿也能感受到明日香的無奈。

[未婚懷孕]
讀過前作的讀者應該知道,北原老師後來扶養了一位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孩。而在這次試讀本的開頭,就拋出了明日見未婚懷孕的情節。

她的孩子是與男友所生,但為了男友的前程,她始終不願告知男友已懷孕的事實,並堅持生下孩子。

這樣的劇情既犀利又露骨,甚至有點像八點檔,但在凪良汐老師的筆下,卻顯得無比真實。人物的情緒轉折豐富且立體,精準地點出了每個人內心的不得已與痛苦。

[期盼的自由]
北原老師跟明日見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嚮往自由。

在試讀版中,「自由」這兩個字就出現了六次。

我想知道北原老師有沒有救贖自己的內心,明日見最後有沒有找到她的自由。

一個家道中落,一個出身富裕,但兩人內心同樣被拘束,被許多不得已困住。

然而他們的心中都嚮往著自由,總是一步步努力地呼吸,過好每一天。

很期待後續的故事,《編織星辰的你》究竟會如何展開。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25
直至現在仍然印象深刻,在宛如星辰的你,探討的社會價值以及人性的本能。
來到編織星辰的章節,內容簡介可以看到《宛如…》之後,兩位編輯與櫂之間的故事,以及他們對於燃燒生命熱情的渴望,飛向春天則是講述關於北原老師的過去。
在宛如的結尾,曉海雖然與櫂過上他最後的那些日子,但和北原老師結婚的曉海,會繼續這段婚姻呢,還是會和老師離婚呢?
那可能是發生在多年前,也是抉擇之間所帶來的故事。
從試閱章節中,我們僅能知道北原老師認識的學生菜菜,是否其實接上的就是第一集老師與曉海提到的,學生的孩子?但是這又說來,那個孩子是菜菜和男友的,也並非是北原的,所以後續到底發生什麼事,很多端倪藏在細節裡。
另外一個想要分享的,便是關於北原所提:常說年輕人擁有無限的未來,但現實是人人都只能從自己「受限的未來」當中做出抉擇。
讓我想起現狀身旁的故事。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有個小康家庭,所以可以有一些不一樣的選擇,可其他朋友並非擁有「小康」,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就從不會考慮到出國,那也等於說其實是「受限的未來」,因為條件從來就沒能滿足再更多的想望。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