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開學文具
五星分齡好書
中秋送愛
珂莉奧品牌週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保養
.
彩妝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谷梅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1911)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6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谷梅
120
則書評
120
本書評分
2
位追蹤者
285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20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120)
文學小說(95)
心理勵志(7)
人文社科(4)
飲食(3)
生活風格(3)
旅遊(3)
商業理財(1)
藝術設計(1)
醫療保健(1)
宗教命理(1)
童書/青少年文學(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5
瓦貓
讀者評分
5.0
|
2022/09/09
《瓦貓》說的是三位匠師的故事。分別為江南篇的〈書匠〉,嶺南篇的〈飛髮〉及西南篇的〈瓦貓〉。作者生動的文筆,將人事景物清晰呈現於讀者面前,好似觀看精彩的舞台劇,眼前幕起幕落,對於台上的人物,從陌生到熟悉,仿彿他們就在身邊。
他細膩地描述這些人間大師如何在塵世中,在一己的堅持中,日日月月,藉由他們經手的物件,傳達其對藝術的執著,作者說:「是曾過往於這世界最好的宣示。」
閱讀匠師,也是閱讀歲月,經過歲月才能成就如此手藝,是以生命換得,既喜且悲。在講求速戰速達的今日,需要「愛」—熱愛藝術,與「情」—與物的情感連結,方能無悔於寂寞,無視於現實的折磨,甘於一方天地 。
葛亮的文字是春天。
展開
5
九歌110年散文選
讀者評分
5.0
|
2022/04/05
閱讀九歌的年度散文選彷彿是每年必定參與的文學盛宴,席中有熟悉的老夥伴,也有陌生的新面孔,不論識與不識,交流的過程中永遠都能有所觸動。
散文,因著作家與歲月,文字內容亦逐年變遷,是以閱讀散文,亦如閱讀世代人生。
《九歌110年度散文選》中,年度散文獎得主張惠菁在得獎感言中說道:「倘若你問我文學是什麼,我無法給個抽離而完整的定義。但是文學對現在的我而言,其與我之間,便是這樣認識論層面上的關係。敘事的拓展,其實是存在的重新感知,因此文學是有趣的。」
重新感知,說得真好。因此閱讀與寫作的當下,總能有那種鮮活的感受,是在急急忙忙地步調中,一個給自己停歇省思的機會。當你讀到一位誠懇的作家,藉由文學,幫你點燃起黑暗中的一線燭光,那麼微弱,卻是如此明亮,這讓閱讀這樣微小的事,顯得非常巨大。
閱讀年度散文,亦等同回顧與展望,於文字中再次溫習或凝視日常的點滴感動,既小且大。如果寫作是一個向內探索的歷程,必須直視內心,直達靈魂的深處。那麼,閱讀者,亦復如是。
展開
5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讀者評分
5.0
|
2022/04/02
靜夜閱讀〈斷食善終〉,多次無法竟書,因文字與自身經驗連結,亦成為反思自省的過程。「善終」不只是名詞,它是現在的我們極需面對的課題。
作者將其母親的大智慧與家人支持的這段善終過程,讓讀者在生命教育課程中,經歷心靈的洗禮。畢媽媽徹悟明心,做了常人不敢做的決定,家屬的毅力與勇氣,亦令人欽佩。
作者論生死議題,有感性的抒發,更有理性的探討,結合世界各國的相關律法,並推薦相關書籍,讓讀者在闔上書本的那一刻,不是抹去淚痕,結束旅程,而是另一個對生命深思與研討的開始。
最後章節有其家人相聚的相片,最後二張畢媽媽已決定斷食善終,與兒孫的合影,那笑容多麼開心,彷彿陽光般的,那是對生命的領悟,對死亡的豁達,對於愛,展現了極致的圓滿。
學校畢業前,同學們會說「跟你說再見,跟我們的友情說永遠不變」。同樣的,一如畢業典禮前的旅行,合影,書寫紀念冊,寫下對彼此的祝福,我們應該也要如此比照面對「人生的結業式」:可以好好的說再見,可以留下最好的身影,可以跟世界說謝謝,跟親人說愛,永遠不變。要能做到如此,唯有善終。
展開
5
中國故事
讀者評分
5.0
|
2021/12/05
閻連科的文字是舖天蓋地的,他說的故事總是血淚交織,伴隨著各種聲光顏色,字字句句都能震撼人心。他一向關切窮苦百姓,以小說刻劃人性的複雜,無可逃離的悲劇輪迴,讓讀者跟著心痛。縱是幾近荒謬的劇情,仍可從中感到人民被社會壓迫的真實性。他一向關心貧民生活,對於社會的不公不義,用強烈詭譎的故事表達抗議,試著點燃變革的火花,擲出更新的力量。
〈中國故事〉,說的不僅是中國故事,說的是人的故事,受苦的人的故事,他們在苦中如何掙扎,如何努力翻轉命運。
王德威在導讀中引用魯迅的《墓碣文》: 「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他說:「小說家相信只要故事還能講下去,生命的辯證—善與惡,傷害與恥辱,正義與荒謬—就能再次萌芽。」
好的小說家,心地是善良的,他們總是不斷的用文字,試著將我們帶到另一個層次;用文學的力量,讓我們看到肉眼看不見的東西,而那些,卻正是構成人性最重要的東西。
展開
4
喜鵲謀殺案
讀者評分
5.0
|
2021/10/24
偵探推理在文學小說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一如武俠小說,都是會讓讀者廢寢忘食,不到最後一頁無法停止。偵探推理圍繞著待解的謎團,隨著故事,開始進入每一個人物的世界,那些充滿忌妒、野心或憤恨的動機,起因都可能緣自一場悲劇,於是善與惡的距離不再能清楚劃分。
作者安東尼.赫洛維茲是英國最成功小說家之一,趙丕慧的譯筆更是品質的保證,這本〈喜鵲謀殺案〉不單只是一部成功的推理小說,其故事中包含著故事,在平凡中鋪陳懸疑,讓現實與虛構交疊,引人入勝。
推理文學在於引導讀者探究事物的深層,因為真相永遠都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東西。表面的和樂可能隱藏著暴力,令人厭惡的角色可能有顆溫柔善良的心。
安東尼.赫洛維茲,值得追蹤的作家,值得細品他在故事背後想要傳達的訊息。
展開
5
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用一天的時間,與14位哲學家散步,關於日常的壯闊思辨
讀者評分
5.0
|
2021/10/20
〈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從出發到抵達,中間三大章節為黎明、中午及黃昏。每一站介紹一位哲學家,從如何像馬克.奧里略一樣起床,到如何像蒙田一樣死去,將生活與哲學結合,說得輕鬆有趣,卻又不失嚴肅,探究哲學於生命的重要,提及懷疑的必要性,思考的必要性,教人永遠不要相信第一印象,永遠要省察內心。
作者介紹每位哲學家的中心思想,有些相輔相成,有些則完全對立,但源頭都是一致的,對於人性,有太多的疑惑。
作者說,哲學家一詞從希臘文而來,意指「熱愛智慧的人」,但非擁有智慧,重要的是尋求的過程。
「我們誤把數字當成資訊,把資訊當成知識,把知識當成智慧」作者說這讓叔本華擔憂,因為人們沒有想到,資訊只是通往洞察的方法,其本身卻幾乎沒有價值。
因此哲學之必要,在於打破僵化,回到原點,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實的世界。
永遠不要放棄找尋自己的路,哲學家說:「去完成內心的確實性,去摸索著前進的路程,不管會走到什麼地方。」
哲學特快車,歡迎搭乘。
展開
4.5
深入絕境: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
讀者評分
5.0
|
2021/10/16
瑪麗.柯爾文站在敘利亞一處被炸毀的廢墟中寫筆記,書中有她遇害身亡前的最後一張相片,情景令人感傷。
此書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傳記,記錄瑪麗的一生,如何在戰亂中出生入死,忠實報導實際發生在人間的各種悲劇。她用紙筆,試圖將真相傳達給世人,試圖讓世人聽到那些平民百姓的哀鳴。全書文筆流暢,真摯感人。
長期報導暴力與面對暴行,這些戰地記者的內心亦飽受痛苦與折磨。瑪麗徘徊在創傷後壓力症後群中,她焦慮、恐懼、敏感、脆弱與不安。
然而,親臨過人間至苦的戰亂現場要如何回歸正常平靜的生活?當世間的各角落還有數不清的不公不義,她要如何才能停止腳步,阻止自己拿起紙筆與受苦難的人們共同奮戰?
曾經面對過真相,又如何能忍受欺瞞?
她的一生雖以悲劇劃下終點,但這個世界因為有她,和像她一樣的戰地記者,人世間才存有希望。
展開
5
百花
讀者評分
5.0
|
2020/11/29
有關記憶的主題總是能強烈啟動我的閱讀動機。
<百花>是由川村元氣所著,推介文說:
也許構成一個人的不是肉體,而是記憶。
也許一個人的長大,就是不斷「失去」……
從一段混亂的內心獨白開始進入百合子的世界,一個日漸崩塌的世界。因為阿茲海默症,做為母親的她,記憶中的存在與逝去的交織混淆。
什麼才是真實?什麼是虛幻?
層層疊疊的生命歷程中,在糾結的神經與被破壞的海馬迴中,為什麼留下的是它們?
為什麼記憶會在某一刻停格?
故事中的兒子因為母親的病而得以省視生命,他終於記起自己幼年時與母親的點滴,和長大後將母親遺忘的自己。
如果失去記憶,我們還能留住什麼?是不是應該要很用力的記下點滴,時時溫習曾經存在的感動,要讓心底的各種火花保持微亮,以便在日復一日的常規中還有個角落可供躲藏。
躲進去了,就有溫暖和光亮。一如百花,終將枯萎,顏色褪去,但是曾經綻放的景象會永留心底。
展開
5
狗叫了一天:北京西郊故事集
讀者評分
5.0
|
2020/11/10
徐則臣的文字像是行書,書寫的內容順暢流動,人物間的恩怨情仇,有斷有連,卻絲毫沒有停滯處。說的是平凡世間的小人物,卻也是你我的故事。背景在北京中關村,對於熟悉作者的讀者而言,中關村是熟悉的地方,一如蘇童的讀者,聽到香椿樹街就好像聽到一條每天在走的街道一樣。
<狗叫了一天>故事集的主角在屋頂上眺望街道,好似身在塵世,也掛著旁觀塵世的目光。說的是一群夥伴彼此在都市中打拼築夢,生活充滿挫折,但也因為有了黑暗的對照,人性的亮度得以散發溫暖。
作者擅長長篇小說,但短篇也很好看,真不知和跑步有沒有關係?村上先生熱愛跑步,徐先生也愛跑步,似乎要有長跑的毅力才擁有寫長篇的精力。想來這兩者都是折磨人心和體力的功課呵。
我不跑步,只想散步。但想學著這些作者,將生命中的一條街道不斷的走下去。
作者問:「那一段沸騰又喑啞的時光,時至今日,哪一種才是打開它的正確方式?」
打開後,看到的會是什麼呢?
展開
5
她們
讀者評分
5.0
|
2020/10/17
《她們》是閻連科書寫家族裡外四代女性的散文集—封底的文字。
我讀她們,也想著自己的家人,也想著身邊認識的阿姨伯母們,想著作者能這樣細細的述說著她們的故事是多麼美好的事。因為記憶深刻,表示這些在心底都伸了根,便會長出靜夜醒來會讓人恍然的東西。
《她們》,述說這些不同世代女性的生活,成長的過程,對家族的影響,如何突破艱困的環境,照顧家族,如何不屈服於時代的折騰而走出不平凡的路。真真切切的文字,如作者的小說,將從前、現在和未來的「她們」,賦予了於世間的啟示,於尋常中顯了不平凡樣兒。
於是,作者「寫她們哭,寫她們笑,寫她們的沉默和瘋狂,寫她們的隱忍和醒悟。寫她們在這一端哭哭笑笑時,另一端哪兒會有哭笑、顫抖和舞蹈。」
這另一端,我想就是那個恍然的東西。
作者說,有的寫作是念念不忘的煎熬和等待。
我讀她們,想著,有的文學,就是念茲在茲的愛,無時忘之的愛。
展開
5
推開中國的另外一扇窗:海外隨筆集
讀者評分
5.0
|
2020/10/09
終於等到閻連科先生的新作了。看到<她們>後,意外發現他有兩本海外演講錄和隨筆集,為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所出版。因是海外,來自香港,突然憂傷。展讀數頁,頁頁感到作者深沉的呼喊。
<推開中國的另一扇窗>及<野嗓子>,兩書的封面同是作者手摀著嘴的圖像,兩集總序題為「憤恨於自己的寫作與人生」,誠如作者自言,不願意人們用良知和道德去看待他的寫作和言說。然而當文字只能對外卻不見容於內的狀況下,無力超越與逃離,內心必然是充滿苦痛。
但,總有希望的吧。文學不就具有那種可以長長久久為人心注入溫熱的力量嗎?
「文學為卑微而存在,卑微為文學的藝術而等待。」
卑微的,無疑是那些來自平凡的村落和土地的聲音,是自生至死的自由吟唱,是日夜等待的另一扇窗。
這兩本文集主題豐富,聽作者談論做為一個知識份子應具有的獨立性,不同於他的小說,這是一場面向讀者,表述其對現今世界的各種批判與自省,是深深的歎息後,期盼人類能建構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社會,不論宗教,種族,政治和種種的相異。
有些作家的文字具刻骨之功後能讓讀者銘記於心。
閻連科啊閻連科。
展開
5
愛因斯坦的夢
讀者評分
5.0
|
2020/10/04
<愛因斯坦的夢>有三十則短篇故事,也是三十則關於時間的夢。
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淌或靜止,或快或慢,或往前或倒退著走。當時間成為一種意象,人的生活也有了萬種不同的風貌。
有個世界,人的一生只有一日。「人留心時間消逝的跫音,好像貓在聆聽閣樓裡的聲息。」
或想像人在永遠活著的世界中,「不朽的代價就是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也沒有一個人是自由的。」韶光飛逝中,有人悟出了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死亡。死亡,可以讓人從過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從昔日的囹圄中釋放出來。
又或者某處的時間流速極緩,當觀光客來到此處,一切似乎都靜止了。等他們回到原來的地方,人事已非……
有些故事,似曾相識。說夢的人,古今不絕,因著時光永遠不曾失去魅力。
作者藉著夢境,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用文學的形式表述,已經不是相對論,但時間的對比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相對論?
文中細細的描述各種景象,我們可能日日所見卻視而不見的日常。
當時間成為一切,轉瞬的概念深植,我們的生活建立在什麼之上?
由童元方女士的譯筆,自然的,時間也成了藝術。
終曲中,作者說道:
「他看得見阿爾卑斯的峰顛:
藍的山麓,白的山頂。」
展開
5
旅人(新版)(三版)
讀者評分
5.0
|
2020/09/07
遇見「旅人」的時候,街巷還漫著書香。深秋微涼之際,信步而行就可以找到一處滿溢著文字的溫暖角落。做為也是旅人的自己,當時在印度恆河旁的階梯上凝望著熊熊火光,耳邊聽見焚燒中的屍身因著柴薪發出細微的聲響,在夕陽中突然想起旅人的文字:
「各個世界各有其中心,緩慢而穩定地運轉,蓄養著各自的人群和文明。」
於是,我開始明白旅人的話,在旅途中學習用旅人的眼睛,試著帶著旅人的感情,評估自己,瞭解自己與世界的距離。
旅人說:「它證明了你所存在的世界不是唯一的世界。你的觀點不是唯一的觀點。你自以為是的道德標準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而你一直安心倚靠的知識其實是可憐而狹隘的。」
是的。
什麼是落後?什麼是先進?
什麼是貧窮?什麼是富足?
當人類在地球上割劃出各種界線後,旅人腳步跨越的就不再是國家了。
悲傷和喜悅交織在山川和森林裡,無助與希望來回飄盪於島嶼和海洋間,曾經信仰真理,以為黑白分明。
旅人說過,旅行的開始,就是純真的結束。
然而我真心盼望,當旅行結束,純真能夠重新開始。
「多近,才能表示親密;
多遠,才會引起思念。
多久,才可以回去。」
我想:愛,沒有距離,不論遠近。
旅人帶著愛上路,就再也回不去了。
展開
5
終於,還是愛了
讀者評分
5.0
|
2020/08/08
一向喜歡陳文茜的文字,覺得她是位誠實的作者,讀她的文字可以很自在,像聽著電台主持人用感性的聲音朗讀詩文,在深夜配著舒柔的音樂,可以滌盡鎮日汙塵,讓聽眾仿若仰望群星, 可以靜靜睡去。如她文中提及: 「真正的快樂來自仰望星星,而不是擁有它。正如盧梭『真正的快樂在於慾望本身,而非慾望的滿足』」。
這是作者敞談人生的書,因為大病,因為曾緊鄰死亡邊境,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新的體悟。她談了很多關於愛,以及因愛而來的各種連結,搭著圖片和短詩,讓這本書散發著美麗的氣息。
最讓人感傷的篇章是〈憶李敖:告別與不告別〉,作者感念李敖,也慨歎悲劇其實未曾消逝,時代演替,野火沒能拯救世界,理想主義者終究孤獨。
「世間本交織著深情與無情。
你選擇了前者,也理解了必然的後者。
前行的路上,因此更知道
這個世界為什麼需要我們活著。」
這個世界為什麼需要我們活著?
展開
5
生活邊緣
讀者評分
5.0
|
2020/07/26
因為太陽烤鬆了時間,得以聽見畢飛宇的文字靜靜地在書店一角吐納,看似不經意,但悠悠氣息飄忽而來,只見「邊緣」二字模糊在生活中,還有迷茫的線條在書衣下散發著強烈的暗示。果然,剪不斷,越理越亂,塵世裡有說不完的故事,也有躲不過的溽暑。
三篇小說,起於大熱天,止於生活邊緣,中間穿插著敘事,三篇以人物的悲歡連結,大至國仇,小至家恨,都在最後的血淚裡終結。第一篇特意標出一九九四完成的年份,臆測作者是想讓讀者知道今非昔比。我是這麼想的。前邊有刻意的雕琢,漸漸的痕跡隱沒,到生活邊緣一篇最好。可見時間折磨人不單帶來疼痛,作者說的「清醒」就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生活邊緣。我們都在邊緣中生活,在邊緣中晃悠,時而苦,時而樂,總是得過。小說中的人物在失落與甜蜜間徘徊,微笑的同時堵著胸口的酸楚,或掛著淚於城市中放逐,為的都是從來說不出口的話,或是以為就是那樣。
「生活這東西真是被人慣壞了,處處將就它,順著它,還能說得過去……」
一旦不如它的意,小說家說它便翻臉不認人。
這約略就是人生吧。
展開
4.5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讀者評分
5.0
|
2020/05/01
這本「真確」是帶著希望的書,作者試著從實際數據中扭轉大部分人們的直覺偏誤。例如,其實全球赤貧人口比是降低的,其實低所得國家中女孩讀完小學的比例是增加的,其實全球1歲兒童接種疫苗的比例已達百分之八十…...
其實,這個世界是有在進步的。
作者認為人類非常傾向於二分法的思考。「由於二分化直覺,我們往往在統合中想像對立,在匯融中想像岐異,在一致中想像衝突。」他提醒我們要時時檢驗自己所持的概念是否有漏洞,認知自身的局限,對其他領域的知識抱持好奇,接觸反駁自己的人,永遠永遠要保持開放包容的思考力。
「我們有了基於現實的世界觀之後,可以看到世界不如表面上那麼糟—而且可以知道我們該怎麼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病毒的擴散,結合世界亦分隔世界。然而黑暗中總有那些帶著光的真確聲音和真確行為撫慰著傷心,激勵了鬥志,總有各式各樣善良的人,從不放棄。
讀漢斯.羅斯林,如沐春風。好像,可以重拾失去的夢想,可以對未來重新盼望。
展開
3.5
我輩孤雛
讀者評分
5.0
|
2020/04/02
<夜曲>中有五個短篇故事,吳明益推薦,說是「無可撫慰的抒情詩」。
<我輩孤雛>則是長篇小說,書評推文,說是「捕捉生命孤注一擲的時刻,艱毅而令人心碎」。抒情也是,心碎也是,石黑一雄永遠能讓讀者掩卷長歎,帶著淡淡的悲傷,縈繞不絕。
讀他的文字仿若坐在電影院裡,有聲有光,歷歷在目。人物對話,表情隨之浮現。音樂響起,記憶便緩緩的在四面八方流盪。他說的每一個故事都那麼細緻,完全沒有多餘的情緒,卻都能處處打動讀者的內心。
細節成為記憶,成為一輩子,總歸是命運似的。因是命運,脫離不了的人性善惡,愛與死,或放眼望去,處處艱辛的生命圖景。
然而,也是有希望的吧。那些掩藏在回憶裡的美麗時光,有愛的能量,要記得,不要遺忘。
展開
4.5
群山淡影
讀者評分
5.0
|
2020/02/29
闔上書本,遠望群山,淡淡的影有著淡淡的哀傷。故事中的主角身在異鄉,憶起從前,新舊世代糾結於生死之間。一切都在日常的對話中引出一段段的回憶,而回憶不只是回憶,點滴都是根基,塑造出當下的自己。
面臨苦難,每個人的應對方式不同。向前或往後,甚或停滯不動,都有各自心底深信的理由。而人們何其渺微,命運竟無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送別的場景中,離家的孩子在母親的凝望下,帶著沉重的行李箱,仿若沉重的包袱。漫漫人生,如何揮別過去,走出自己的道路?
〈群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第一部小說,完全已是大師手筆。他的成就是走過悲情歷史後將人生化做關懷,帶著善良的心
展開
5
神來的時候
讀者評分
5.0
|
2019/12/14
光陰就在王定國的七個故事中流瀉而去。尾聲正是<神來的時候>,淚眼模糊中想作者果然是走到了另一個境界,從用力刻劃到不著痕跡,真如後記所言,是因溫暖的晨光所賜,使他領悟到文學之所以必要,是為了照亮每個小靈魂的苦痛和希望。
歲末的陽光是溫煦的,神離開的時候,世間情事依舊在死亡與重生間轉動。故事中的老者或青年,試著從彼此的過往中走出新的人生;又或者帶著無法遺忘的過去,在前行中顛盪,即便夢碎亦無悔。
我於是在時光之流中躑躅,允許自己在這麼閃亮的日子裡,坐看微細的塵埃在光中飄浮。它們讓我想起大洋中千千萬萬的浮游生物,以為沒什麼,卻是所有的一切。
總歸是人生,道不盡的荒涼,道不盡的富足。
展開
5
所羅門的偽證Ⅰ:事件(套書、不分售)
讀者評分
5.0
|
2019/03/10
自從認識宮部美幸後,幸福感加倍回饋。像當初認識木心或嚴連科或畢飛宇,或許多許多優秀的作家,不論是散文或小說或評論,他們的文字總能持續點亮平凡的日子。當然這點亮,不盡然是帶來歡樂,更多時候,帶來的是悲傷。然而悲傷與慎重同在,藉由這些作家筆下的故事能讓人學習審視人心的各種卑微與偉大,覺察自己的內在,進而對於世情,有更深入客觀的瞭解。
宮部美幸的小說總能在一開始就扣住讀者的想像力,她擅長描述心靈深處的轉折,她為不公平的制度發聲,她也不斷地批判冷漠的社會。然而她最令人感動之處是對於弱勢的關懷,探討親情的糾結,以及對於受害者家屬所受到的痛苦有深刻的描述。
讀<模仿犯>,刑事案件雖吸引人,讓人淌淚的卻是她筆下的小人物。例如堅強的祖父面對孫女失蹤後的生活細節,他如何回想最後一次的對話。讀<所羅門的偽證>開場的無名少年,在電話亭裡的不安,他回頭欲言又止的表情,在往後的情節中回想此幕,對於暴力加害者,產生痛心疾首的震撼。
於我,宮部美幸給人的幸福感在於她擅長篇。長篇小說書寫不易,一如知音難覓。雨天慢讀,想到待讀的小說開始有了排隊的隊伍,心裡便踏實了。
展開
共
6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