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4
user-img
東女

39則書評

39本書評分

2位追蹤者

9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39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瀕死的凝視:突破100萬冊!這次的東野圭吾很惡劣!瘋到極致的情慾與驚悚!
讀者評分
5.0
|
2025/08/03
故事從美菜繪凌晨返家的意外開啟序章,東野圭吾細膩地描述美菜繪走向死亡的過程。她有一份喜歡的工作,有會等她回家、愛著她的丈夫,但毫無徵兆地、絕望又痛苦地,生命便結束在這場意外,她的無奈與憤怒轉化成溢出的恨意。

場景來到幾年後,在酒吧裡當酒保的雨村慎介,在某次獨自關店時,與當天最後一個男客人岸中玲二短暫地對話,他感受到對方的陰鬱,但也只是從陌生人的角度應對,殊不知,他們並不是毫無關聯,甚至是徹底改變彼此人生的存在。當年美菜繪的車禍意外,就是慎介造成的,而那位男客人,正是美菜繪的丈夫。

得知這個事實的慎介從醫院醒來,他遭受玲二的襲擊,而對方也自我了結了。然而,當年的意外,慎介卻忘去大半。他回到原本的生活,卻開始試圖拼湊那段過去,愈加挖掘,他愈是感到疑惑,破碎的記憶、旁人的四兩撥千斤,讓他更好奇當年的事。就在此時,工作的酒吧來了一個神秘的女子,而同居的女友友美也突然失聯了⋯⋯。

由慎介的視角一點一滴地探究,撲朔迷離的線索、與他有連結的每個人、異常的新事件,都讓當年的意外對慎介有了影響,諷刺的是,美菜繪臨死前的詛咒,卻因為慎介的遺忘而無關痛癢,加害者逍遙度日、將痛苦的往事拋諸腦後,被害者的家人卻背負著家庭破碎與生離死別的悲痛,實在很不公平。

隨著慎介不斷深究,又產生了更多新的疑問,他是加害者,但又是誰直接導致美菜繪的死亡呢?為什麼身旁的人總是要他別再追究當年的真相?友美不知所蹤,是否跟當年的事故有關?那位神秘女子,又會讓慎介的生活有什麼翻天覆地的改變嗎?有太多未解的謎團,讓人想快點讀下去。
展開
Noland無名之境:狼人、喪屍、AI、複製人……千先蘭的暖科幻宇宙再擴大!
讀者評分
5.0
|
2025/04/08
「有時候,某些人是為了活下去而選擇死亡。」

在虛擬實境圖書平台Noland工作的有菈,因小說《阿樂斯》無端更動的結局,循線與小說裡的AI角色阿樂斯對話,此時的阿樂斯已經從虛擬實境來到現實裡。在阿樂斯談及對「外面」世界的嚮往時,有菈彷彿瞥見妹妹有真的身影。

雖然是雙胞胎,有菈與有真的性格卻截然不同,當所有人試圖融入這個世界、與群體磨合出最適切的樣貌,有真選擇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保持原本的形狀,她的奇形怪狀不被世人、甚至是家人所接納。當有真深刻感受到無法被理解的現實,她主動選擇孤獨、與人群保持距離,她渴望帶著自己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

有菈深愛妹妹,卻也因著無法理解她而失落,直到妹妹離世,她還是沒能明白妹妹想掙脫的、想追求的是什麼。當有菈看見有真的氣息重疊在阿樂斯的話語裡,她再次憶起妹妹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種種,她早已知道,她們所看見的天空是不一樣的,有真看到的是更遠的宇宙,而她無法看見,可是此時此刻,她希望妹妹已經抵達她想去的地方。

對某些人來說,死亡並非終結,只是改變了靈魂的形式、去到不同的地方。這是一個充斥著尖銳的世界,就算仔細感受能從中發現溫柔,卻在每次鼓起勇氣擁抱世界時,被扎傷無數次。漸漸地,為了保護自己的心,關上敏銳的感知、削弱與外界的連結,相信唯有如此,才能繼續在這裡生存下去。鈍化了知覺,尖銳的噪音沒有因此變得小聲,卻再也無法再深刻感受到幸福。有真守護的「自我」維繫她的生命,同時也使她渴望掙脫,她心底深處的孤獨與人們的冷漠,最終瓦解她與這個世界的羈絆。

在這偌大的世界裡,卻找不到容身之處,有真孤身一人的模樣,令我心疼,同時也深深打動我。如果她找到了理解她的人,或許會活得更自由、更快樂,可惜那樣的人並未出現,於是,她獨自在自己的世界起舞,不因他人的眼光而改變本質。

「活著」這件事,唯有自己才能體會,每個人對生命的詮釋、對現實的感受,都因著自身思維與生命經歷而大相徑庭,無論做出什麼選擇,都只有當事人才能判下對錯,身為「外人」,我們不需要強加自己的價值觀,那只會讓人更加負擔。在適當的距離裡,我們看不見那些人藏起的孤獨與掙扎,所能做到的唯有溫柔待人,讓他們已然麻木的心靈感受到些微的美好,僅此足矣。
展開
編織星辰的你【本屋大賞最動人續作】(博客來獨家限量贈品版)
讀者評分
5.0
|
2025/02/20
「吃苦的確能提升人生的經驗值,但肩上的重擔同時也免不了將心靈壓得扭曲變形。」

因為母親病倒,而被迫從研究所退學的北原草介,在高中任職化學老師。父母經營的旅館倒閉後,欠下債務,樂於助人的父母也因著歉疚,對於前來求助的人傾囊相助。然而,始終相信幫助他人會帶來福報的父母,卻等不到回報,北原也因原生家庭的重擔落到身上,放棄了夢想。

在任教的高中,北原無意間結識了一位學生,明日見菜菜。明日見是醫院的千金,家境優渥,但是家人對她的控制,讓她無法自由地規劃未來的路,也沒有反抗的力量,她厭倦一切,但在與滑雪選手阿敦交往後,她對未來有了期待,並渴望掙脫原生家庭的限制。

因著為人師表的善意、也因著相反的處境卻相似的困境,北原總是默默聽著明日見訴說煩惱,並關心她。然而,還是高中生的明日見未婚懷孕,隨之而來家人的苛責、以及可能使阿敦的選手生涯受到影響,讓明日見的處境更顯艱難,這道難題還沒能妥善處理,與此同時,北原的父親因為一貫的善意而失去生命。

作者對人性的細微觀察,依然使我佩服,像是向北原父親借錢的內海浩志,前來弔唁卻不主動提及借錢一事,還有搶走北原學術發現的才谷學長,在往後餘生所得到的榮譽都會附上一層罪惡感,以及北原父親因意外去世時,院方表達遺憾同時卸責的態度,這些感受,往往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作者卻將這種微妙的互動呈現出來。

故事有許多令我感到共鳴的部分,如:現實中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時並非努力就有辦法跨越,北原父母無私傾盡所有、幫助他人,強制把不完整的價值觀壓在北原身上,導致他失去自己的夢想,這樣的後果並非完全由北原造成,卻由他一人獨自承擔。這也突顯善意的界線,北原那來自內心深層,心灰意冷又矛盾的叩問:「為了照顧外人而擱置家人的需求,真的是一種美德嗎?」道盡無奈的心情。父母的慈悲當中,孩子在哪裡?

而明日見的處境與北原相反,卻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受限,富裕人家的孩子所擁有的困境,難以道出,比起可見的困境,還可能被當成不惜福。就像北原所理解的:「非一般人眼中容易理解的『不幸家庭的小孩』,使她的孤獨更難被看見。」即使有著相異的家庭背景,北原和明日見都有各自的困境——無處可逃的困境。

有些觀點也值得討論,「這世上也有些花朵,在其生根之處無法完全開綻。」原生家庭帶來的是養分還是毒?正因為盤根錯節,無法清楚區分,才會在無形中成為一種束縛,成長歷程中的價值觀渲染,同時也壓抑自己原有的標準與分寸。北原遵循原生家庭觀念的方式生活,並承受結果,他心裡明白,也看得清楚。明日見欲掙脫家庭的掌控,但在未來等著她的,將會是重重的困難。

另外,善意的界線在現實社會中也是必須學習的課題,北原眼見父母善意待人,卻沒有好結果,他或許有所質疑,卻也依然對學生伸出援手,我認為北原仍對「善良」抱持肯定,他或許也體會到父親所說的,在付出的過程是踏實的、是喜悅的。他並非否定良善待人這件事,只是要先照顧好自己、要有界線。
展開
我選擇活下去:倒數50天,女孩追尋生命解答的末路之旅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2
輕生不是岸,是深淵。唯有活著才能發現轉機。

作者以格洛莉婭的一篇篇日記,將朋友從絕望到重生的經歷化作故事。格洛莉婭十七歲,本該是最青春無畏的年紀,但破碎的原生家庭、無法在同儕間找到認同感、還有失落的愛情,在她心上一點一滴累積失望,每次的打擊都讓她沮喪地退後一步,歸屬感求而不得的孤獨,最終使她退無可退。

她決定給自己最後五十天,去探索生命的意義,她拋下顧慮,嘗試過去未曾做過的事情、做出與日常不同的選擇,一點一滴的小變化,使她看待生命的角度改變了,同時也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閱讀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格洛莉婭萬念俱灰的失落,因為我也曾在低潮中好多年,當我以為生活不會再更糟了,卻又遭遇打擊。有時,摧毀人心志的並非毀滅性的打擊,而是不知何時停損的小小失望。我與格洛莉婭一樣,希望在家人、朋友間找到歸屬感,但不被理解的孤獨、尖銳的言語暴力,讓我在期待與失望間來回擺盪,無法割捨的矛盾,一次次削弱我的信心。

情感上的孤立、職涯上的挫折,以及不健康的身體、太過喧囂的世界,來回消磨我的身心,每次的打擊,都在拓展對疼痛的耐受度。這樣的處境太久了,使我疲憊麻木,於是,在好幾個無法安睡的夜裡,我也曾有過結束一切的念頭。難以脫離日復一日的生活軌跡,無法再鼓起勇氣踏出新的步伐,因為害怕又再次受到傷害。生命就像一灘死水,毫無生機。

然而,我卻有放不下的夢想——我想把我腦海中的故事寫出來,於是我決定,寫完了,再離開。正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好失去了,才能夠義無反顧地投入。生活中的沮喪並不會因為我的決心而消失,那些紛擾仍不斷在我的掙扎中敲擊。為了讓自己能維持在寫作的狀態裡,我開始做些讓自己心情愉快的事,彈吉他、畫畫、照顧植物⋯⋯等,我為寫作做出的改變,卻也讓我發現日常中的美好,一點一滴累積的快樂,為我的生命帶來活水,漸漸的,我振作起來了。

我發現我才是唯一能拯救自己的人,因為只有自己能做出選擇、做出改變。別人給不了的,就自己給自己,把向外索求,轉變成向內求取。或許在多年以後回頭一看,那些困境都只是過程,但身處黑暗,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態下,很難跳脫出來。當我意識到內心因過度壓抑而逐漸自我毀滅,因而作出不同改變,自我重建便開始了。與世界激烈碰撞後,更接近內心最真實的嚮往。

格洛莉婭的故事,或許存在於世界各處、甚至是我們的身邊,但未必每個人都能像她一樣找到出口,如果每個人都願意給予身旁的人力所能及的關懷,照進黑暗的一縷光或許能成為某個人的力量。當然,也要多多關心自己,用手中的選擇權,主動選擇快樂。我也正在和格洛莉婭一起努力。
展開
昨夜的餐桌風景:直木賞名家角田光代喚起每個人最難忘的那張餐桌。【親筆簽名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11/23
在「明天的家庭」裡,濱野麻耶對於像散沙一樣的家庭關係感到煩惱,她期盼一家人圍在餐桌分享食物與想法,但是丈夫在外地工作、兒子在外地讀大學,女兒又整日關在房間,鮮少與她對話。然而,深夜和女兒一起吃泡麵,卻讓她憶起過往,也理解家庭產生變化的必然,不管如何,終究是一家人。

在「滿足的間隙」裡,山中珠實的媽媽是一個在生活上保守、嚴謹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珠實也繼承了媽媽的性格。然而,在離家後,她漸漸成為與媽媽相去甚遠的人,在暖桌上放上鐵板燒烤盤,一個人享受做菜、品嚐美食的時光,並在心中想像一絲不苟的媽媽會有多生氣。她在朋友梨乃的建議下,開始使用交友軟體,嘗試跨出去認識新朋友,不再用所謂的「標準」,而是用「感覺」,這是在媽媽身邊的時候,作夢都不可能發生的事。

「重要的是基本調味料」,大林奈津菜有成為演員的夢想,她也在這條路上不斷努力,然而,時運不濟讓她陷入低潮。在與朋友的對話中,她想起自己對演員的初衷,朋友告訴她,料理最重要的不是食材,而是調味料,回歸基礎,明白自己想認真做的事是什麼。

生活中,不管面對什麼,總是要坐在餐桌前吃飯,有時是一個人獨自沉澱、有時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餐桌是一個聚集大家的地方,不管發生什麼事,在同餐共食的當下,人們可以暫時放下食物以外的煩惱。在餐桌上,是最放鬆的時候,也因此能夠吐露真心。

最讓我感到共鳴的是奈津菜的故事,人生當中會經歷低潮,是長是短無法預知,身處其中會使人萬念俱灰。但是,朋友卻藉由食物引導她跳脫自我懷疑。我們無法左右食材的本質、新鮮度,或許也沒有辦法像專業廚師一樣,將食材烹調得美味,但是,我們握有調味料的主導權,而一道菜的美味與否,調味料至關重要。那些我們無法左右的元素,就像人生旅途上所見的風景,重要的不是這條路上有什麼,而是走著這條路的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調味我們的人生,不受外界言論、內心的自我懷疑干擾。

簡單的道理,做到卻不簡單,那只好藉由品嚐自己調味的料理,體會其中的味道,逐步調整,每次都會做得愈來愈好,都會愈來愈接近自己的夢想。
展開
學生街殺人【追憶時光版】:東野圭吾《學生三部曲》之集大成,生涯最高代表作!
讀者評分
5.0
|
2024/11/16
仍在未來道路上摸索的津村光平,輾轉來到舊學生街的「青木」工作,那是有著咖啡廳、麻將館、撞球館的三層樓建築,光平在這裡結識與他一樣不願在職涯上將就的松木元晴,松木渴望著離開失去生機的舊學生街。與此同時,二十三歲的光平也和大他六歲的廣美交往,廣美在與朋友一起開的小酒店「莫爾格」工作,他們在平交道前相遇,當時的廣美似乎想結束生命。

枯燥但平靜的日子,在松木被殺害的時候掀起波瀾,青木及莫爾格的員工與常客,聚在一起討論案件進展,光平發現自己對松木的過去一無所知,還沒等到破案,廣美也被殺害了,陷入沉痛的光平,除了等待刑警的調查,也試著拼湊已知的線索,令他感到難過的是,當他挖掘廣美的過去,發現對她知之甚少。

大家聚焦在舊學生街與可能的嫌疑犯時,也同時準備迎接聖誕節,正當案情還未理出確切的頭緒、但看似有方向的進展時,卻又有第三人被殺害,使一切更加撲朔迷離。

松木為何從前景大好的電腦公司辭職?廣美為何放棄鋼琴夢想?又為何瞞著大家在每週二到繡球花學園做志工?這些問題,都沒辦法再從他們口中得到答案,只能藉由他們疑留下來的線索拼湊。三個被殺害的人之間有什麼關聯,他們的秘密又會交織成什麼緣由?

散落的資訊要如何排列連結,才能拼起他們的過去,舊學生街的低迷氛圍和光平的未來,都因為這一連串的殺人案產生變化,聚在這裡的人們各自都有無法道出的秘密和過去,也許是他們之所以聚在一起的理由。

東野圭吾藉由不斷堆疊的線索,引導讀者與角色一起推理,資訊一點一點浮出水面,卻又突然產生轉折,讓案情更加詭譎。作案手法令人猜不透,這便是推理小說的有趣之處。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沒落的街區,使兇案顯得悲戚,角色們埋藏過去,努力在委靡的生活中生存,一邊摸索生命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一成不變的日常添加色彩,但是,在他們還未找到自己的未來,卻有人殘忍地抹滅了他們的生命,也使其他人留下難以抹滅的遺憾,令人不勝唏噓。
展開
我以為大人不會哭:本屋大賞、山本周五郎賞入圍名家,用淚水銘記人生的缺憾與溫柔。
讀者評分
5.0
|
2024/11/11
成為大人之後,就不會哭了嗎?小時候,哭泣是一件尋常的事,小小的不愉快就能讓孩子聲淚俱下。長大之後,我們因循著既定框架,即使難過也忍住眼淚、躲在沒人看見的角落流淚。成為大人之後,我們確實變得堅強,但是大人的世界裡有更多難以消化、難以道出的悲傷和苦楚。

故事從柚子被偷開始,父親的暴躁性格帶出時田家的破碎,三十二歲的時田翼,與父親住在偏僻的鄉村,母親已離家多年,原生家庭帶給他苦悶,在職場上也充滿被迫隱忍的壓抑,他生活在充滿框架的社會裡。直到他的好朋友時田鐵也,與他一同看顧柚子樹,並發現偷柚子的是一位名為小柳檸檬女孩,她自稱是田中女士的看護,實則是她的外孫女。小柳檸檬的家庭同樣破碎,她代替離家的母親照顧外婆,然而,在太過沉重的陪病過程中,她累積了許多難以言喻的悲傷,而她因此留下的眼淚,時田翼全都能夠理解。

「大人不該輕易哭泣」,是這個社會的既定印象,「男兒有淚不輕彈」更讓偏見加深,其實,哭泣也是情緒的一部分,就像喜悅時勾起嘴角、生氣時皺眉、開心時大笑,哭泣也一樣,是一種釋放的方式,不該壓抑。比起孩子,大人的眼淚隱含更多心酸,隨著一次次流淚,拓展困境的耐受度,會因此變得更堅強。溫柔善良的時田翼,因為有過艱難的時刻,反而有同理心,即使痛苦是不能比較的,但在相互同理的世界裡,大人也能夠哭泣,在情緒獲得釋放後,鼓起勇氣繼續往前走。
展開
極光商會的執事們
讀者評分
5.0
|
2024/10/29
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強烈的共鳴,在角色們的處境裡,我好像看見自己的影子。祖克在生活上的掙扎,然厚對過去、現在、未來的迷惘,民龍不再有作夢的渴望,伊恩對自我定位的疲乏。極光商會的招牌,隨著時間變成斑駁的亟兀商會,他們的人生也隨著時間變得不完整,將如何補足缺失的部分呢?

節奏飛快的世界,放慢步調好像就會被拋在後頭,在誰也不願落後的競爭下,勉強自己不斷追趕,走著「大家」都在走的路、追求「大家」都在嚮往的目標,就這樣被世俗洪流推著走。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天賦,在沒能思考自我的情況下,長輩在前方鋪好路,告訴我們:「這條路最正確、最安全。」於是,學生時期努力升學,追求成績、也追求父母的肯定,看似循著正確的道路,其實可能已經偏離開創自己生命的軌跡。

離開學校,準備踏入社會時,才意識到自己想走的路與父母的期待不同,質疑的聲音與自我的迷惘,還有未曾停止的世俗洪流,讓我們陷入困境。抵著那些聲音,一邊自我懷疑,一邊摸索,嘗試在生活與夢想間找到平衡,一晃眼,最珍貴的時光裡,有很多時間都花在內耗與情緒處理上。

我和書中的然厚一樣,都經歷過重考、延畢,畢業後也有好一段時間待業,覺得自己浪費很多時間走別人的路。我也曾和他一樣,在父母的建議下考公務員,但我很快就放棄了,因為我明白這不是我想要的,即使如此,要比同齡人落後兩年的不安在心中揮之不去,我花了幾年的時間自我探索,最後還是想走創作的路。在親友擔憂的眼光中有過多次動搖,然後又被心底的渴望拉了回來。

「我不想做不喜歡的事。」然厚的這句話,在家人聽來任性,其實是不願將就自己的人生。學生時期,讀書是本份,沒有太多選擇權,離開校園後,他雖然還沒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卻知道自己不想做什麼,可惜家人並不能理解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學生時期沒有選擇權,初入社會,在許多限制下做選擇,邁入中年之後,選擇會變得愈來愈少。在最燦爛的年紀裡,我們為了兼顧現實而無暇思考內心的渴望,迷失在他人的期待裡,這便是當代年輕人的處境,我們擁有最寶貴的資產——一顆年輕又豐盈的心,卻在與他人的比較中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其實依循本心去探索、活出自我,才是生命的意義。隨著時間有所缺失的極光商會招牌,在與他們四人相遇之後,盼望能一起變得完整。
展開
天堂沒有入殮師
讀者評分
5.0
|
2024/10/19
極欲逃離破碎又令人窒息的家,作者孫留仙因緣際會踏入殯葬業,遇到嚴厲卻又真誠的師傅許老大,那年,她才十六歲。看似誤打誤撞,在這被大多數人忌諱的行業裡,她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這份工作承載的使命感——讓逝者走得體面、讓生者安放慰藉。

一開始,她時常作惡夢,恐懼在腦海中盤旋成迷霧,使她一度動搖。她沒有退路,卻有著堅持到底的大膽,不斷找方法讓自己盡快適應,因為她的能屈能伸,許老大亦師亦母的情誼,使她正式成為入殮師。恐懼褪去,她開始看見不同的風景、體會死亡牽引出的人生意義。

她在首篇即敘述了她職涯中最難忘的經歷,除了送逝者走最後一程,她也從家屬的口中、情緒感受亡者此生的故事。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離世後都是一樣的,入殮師懷揣著逝者的生平,站在生命的終點站,謹慎地、體面地為他們送行,直面死亡與最真實赤裸的人性。

其中,最令我觸動的,是作者為自己的外公入殮,這是她的第一位客人,也是最疼愛她的外公。在令人心碎的家庭中,外公給予了她無私的愛,還沒來得及反應,甚至來不及報答,外公已成為冰冷的軀體。於公於私,她忍著眼淚,完成所有入殮必要流程,心中滿是遺憾、歉疚、感激⋯⋯,親自送最愛的外公離開,其中的情感既複雜又矛盾。

她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跌跌撞撞摸索未來,當她修復一個遺體、修復家屬破碎的心,同時也逐漸完整自己的人生。孫留仙以自身經歷,寫下她九年來身為入殮師的見聞及感受,真誠又樸實的文筆,帶領讀者一探此行業的面貌。死亡是人必經之路,入殮師站在生者與死者的交界處,平等對待每一個生命的終結,用莊嚴肅穆的心情,讓逝者得以完整、安息。
展開
小小的改善:讓人生緩緩穿越痛苦的100個法則
讀者評分
5.0
|
2024/10/13
一點心態上的轉念、一點行動上的轉折,每次的調整看似微小,卻能對長遠的人生產生改變。身處於社會,每天充斥著對身心的考驗,我們無法左右他人的言行舉止,但是,藉由改變自己,也會感染身邊的人,進而改變這個龐大的人際網絡,即使無法產生這樣的影響力,也能在訂下自己的原則與界線時,讓處得來的人留在身旁。但根深蒂固的「習慣」,依循日常的軌跡,如何有效地鬆動、甚至顛覆呢?本書從生活中微小的觀點個別切入,逐一引導讀者進行小小的改善,相信在閱讀完這本書,並跟著逐步實行,生活會煥然一新。

我很喜歡書中提及的「轉念」行動,從最簡單的「打掃」就能讓心境產生變化,因為同時也在掃除自己情緒堆積的垃圾,且看著掃除後明亮整潔的環境,心裡的雜念也一掃而空,會意識到行動能對現況產生改變,便會有勇氣面對困境,不再原地踏步。

脫口而出的口頭禪無形中也會影響心態,把「反正」和「無聊」掛在嘴邊的話,除了抹滅所有可能性、喪失嘗試的機會,也就沒能從經驗中學習新事物,生活也會走向乏味。有趣的事物,第一步就是要有嘗試的動機,不預設立場、不預料結果,隨時保持開放的心態。作者所說的「第一次心態」,便是把自己當作海綿,不斷吸取經驗,嘗試接受不同思維與做法,面對世上萬物都要抱有第一次般的好奇心,反而能有意料外的收穫,不斷拓展眼界,彈性的心態很重要。

心理層面的調整更為重要,培養察覺變化的感性,能讓幸福感加倍,用心去感受,便不會只看到表面,也能看見更深層的情感。與人來往時,用關心代替擔心,不硬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他人身上;區分批評與真正可改善的指教,並看清事物的本質,擁有不被動搖的淡定,不被情緒拉著跑,因為情緒反應才是把我們捲到浪尖的最大因素。在心底定一個錨,用沉穩的理性、透澈的冷靜,去做到能做的事,而不可控的事,再多內耗也無法改變結果,反而使自己更加疲憊。

我認為在社群蓬勃的時代裡,這樣的獨立思考更為重要,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新聞媒體,晚餐時間與家人看新聞,每天總是播報許多負面報導,車禍、社會亂象、政治鬥爭⋯⋯,而家人隨之波動的情緒,讓一旁的我心情也大受影響。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情緒,也無法阻擋負面資訊的傳遞,唯有自己的心態是可以掌握的。

我受益最多的是書中所說「履歷表」與「申請表」的概念,前者代表過去的種種經歷,後者代表對新事物的嘗試。因為過去的寶貴經驗,造就現在的自己,很多人會流連於既定的成就裡,停留在原地,然而,看似停滯,其實隨著時間會變成退步。若能感激過去的一切塑造的現在,並積極地迎接新的未來,將履歷表當作申請表的基礎,勇敢接受新挑戰,持續前進,創造更多可能性。

盼望自己能在日常的小小改善中,把脫軌的習慣慢慢導正,對生活抱持著正向的體會、積極的行動,讓「履歷表」變得充實精彩,並持續地遞出「申請表」,活出愉悅又理想的人生。
展開
一位女士的畫像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5
伊莎貝爾因著對歐洲風光的嚮往,隨著姨母從美國來到英國,並暫住在花園山莊。離開原本生活的家,她展開了一段無法回頭的人生際遇。

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保守的社會風氣,女人為了餘生做打算,會遮掩自己的本質、將目光放在男人身上,只為嫁給家財萬貫的士紳。在這樣的氛圍中,來自美國的伊莎貝爾顯得特別,她的好奇心和渴求知識的特質格外耀眼,舉手投足散發靈巧與自信,她的獨特吸引了一些追求者。

然而,伊莎貝爾獨立、有自己的思想,在言談間不難發現,她不依附男人的自主性,她著眼於對世界的探索,婚姻對她來說或許會成為束縛、失去自由。伊莎貝爾或許有些抗拒婚姻,但這是奠基在她對關係的想像,這也間接透露出她的婚姻觀,她追求的並非世俗間以經濟為首要考量,而是以愛、感覺為重。

對英國社會乃至歐洲的保守風氣來說,伊莎貝爾想法上的獨立在杜歇家族裡已十分醒目,當花園山莊的保護傘再也罩不住她的人生時,她的特質會與這個社會如何碰觸?是溫和的相容,或是吞噬她的巨浪?她的選擇又會引領她走向什麼樣的人生境遇?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她是否能保有她的天真,繼續透過靈動的眼光飽覽這個世界。

英國古典文學有一種美感,那是現代所缺乏的慢節奏。故事前幾章的鋪陳完整勾勒出角色們鮮明的性格與特質,也突顯美國與英國的風情差異。深入瞭解角色的表現與緣由,會幫助讀者融入故事之中,作者亨利.詹姆斯的敘事底蘊深厚、耐人尋味,期待伊莎貝爾與舊時代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展開
緋紅月亮的香氣:直木賞名家千早茜,氣味與執念的最高傑作!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6
朝倉滿,一個難以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有一段難以道出的過去,也因為這段過去,他能做的選擇有限,只能在不喜歡的環境工作。然而,當他遇見小川朔——一位調香師,他優雅脫俗的氣質,充滿神秘感的氛圍,吸引了朝倉滿。初次見面時,小川朔便告訴他:「你身上散發出憤怒的味道。」並邀請他到他那裡工作。

小川朔彷彿能用味道探知他人的一切、看透他人的秘密,朝倉滿不為人知的過去又是什麼?朔月與滿月的相遇,會為彼此帶來什麼變化,相信在後續接下香氣委託的過程中會漸漸清晰。在乾淨、明亮的宅第裡,憤怒終能平息,過去的一切也在香氣之中得到釋懷,隱藏於味道之中的秘密,透過調香師的巧手和敏銳的感知,調和出平和、均衡,治癒又回歸平靜,那是改變、也是成長。

氣味是五感中最微妙的感知,難以精確形容,必須以具象存在去詮釋,它會隨風飄散,難以保存,氣味也會承載記憶,喚醒早已遺忘的過去。在作者千早茜的故事中,氣味有更多層次的呈現,包含它代表的情緒、習慣、感情⋯⋯,更在人們前來委託調香的需求中,展現了人性私密又隱晦的一面,那是只有氣味才能呈現的樣貌。

相信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能同時感受到心覺和嗅覺的沉浸體驗,並透過la senteur secrète看見在月亮意象之中、人們的陰晴圓缺。
展開
高懸夜空的殘月【首刷限定印刷留言簽名扉】
讀者評分
5.0
|
2024/08/31
生在幸福家庭的純,父親的咖啡廳陪伴她度過學生生活,也承載家庭的數十年光陰,更在父母離世後,成為純的寄託。

家人的支持,讓純無憂無慮地成長。步入職場之後,她第一次體會到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也理解父親離開公司、自己開咖啡廳的理由。她終究還是撐過去了,然而,步入婚姻,去到遙遠的東北,產下女兒芽依後,她卻面臨人生的大關卡,待在家裡整理家務、照顧孩子,背負著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無聲的期待,儘管並沒有人這麼要求她,但面對孩子難以安撫的哭鬧、無力負荷的家事,自責的情緒不斷湧出,終究還是崩潰了。純丟下丈夫和孩子,逃回東京,這裡是她永遠的家,漫長的冬天永遠留在東北,她深愛的人也是。

時隔二十年,她孤身一人,經營著父親留下來的咖啡店,但過去的一切仍像把懸在心頭的刀,不斷劃傷她。從已離婚的丈夫的書信得知,芽依已經成為大學生,並且來到東京,因為愧疚而不敢探問的純,默默在咖啡廳裡等待女兒的到來。然而,當芽依真的踏入店裡,她卻因為自責而無法傳遞自己的愛和關心,被女兒誤會成漠不關心。好不容易見到日思夜盼的女兒,阻隔在兩人之間的除了二十年的分離,還有純難以啟齒的過去。

生命的誕生帶來無盡的喜悅,身為貼身照顧者的母親卻背負沉重的責任,擔憂孩子的一切,沒有放鬆的餘裕,更甚者會質疑自己是否有當母親的資格。儘管現今的家庭型態讓父母共同養育孩子,然而,隱性的社會價值觀仍壓在母親的身上,目光落在孩子是否安康,卻沒有人注意到母親心中承受的重擔。

當一切再難負荷,只能拋下所有、轉身離開,才能慢慢重新站起來,但他人無法諒解的眼光,無辜受到傷害的丈夫和孩子,都成為難以彌補的缺憾。

孤身一人懷揣憂傷、愧疚的過去,內心期盼著與孩子重逢,若她能理解、若自己還能是她的母親,彼此心裡缺失的那一塊都能逐漸被愛填補。
展開
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24個治癒人我關係的「界線人際學」!
讀者評分
5.0
|
2024/08/25
「刺蝟困境」一詞,體現了當代人際相處的狀態。太靠近會刺傷彼此,離太遠又會有些落寞,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避開尖銳的刺、柔軟地交流。閱讀本書,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我喜歡作者在序所說的:「與人同行時,重要的不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而是要懷著一樣的心意一同前行。」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不同,淺至生活習慣、深至價值觀都相異,無法以同理心去尊重,跨過了不該介入的領域,就有可能失去一段關係,意識到距離的拿捏,是人際相處的眉角。

保持安全距離不光是物理上的遠近,心的安全距離更是重要,生活中不免遇到言不由衷的關心和干涉,起初總是會感到心煩意亂,但仔細想想,那些人只是隨口問問,並沒有辦法為我們的人生負責,他們並不是我,不會知道我怎麼看待我的未來。書中也有提到「下指導棋」的人,他們的出發點或許是希望對方不要走錯路,但往往會讓人感受到壓力,若要將負面影響轉化成正面,除了揀擇有助益的建議,更可以委婉地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也提醒自己領域裡的界線。

最困擾我的便是無意間成為「情緒垃圾桶」。同事抱怨著老闆對她的苛刻,傾聽的過程中,我卻感覺自己也遭遇同樣的處境,因為負面情緒也隨著話語傾倒到我身上。原本的好心情被覆上一層陰霾。當接收到他人的抱怨和閒話時,不要去肯定對方,甚至可以巧妙的轉移話題,若無法做到左耳進、右耳出,也要適時拉開距離,這是保護自己的方式,因為那些情緒對傾倒者來說,已得到釋放,但身為接收者,卻可能因此感到不舒服。

轉換視角,自身心境上的活動更為重要。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比較心態使許多人變得自卑,人們的目光慣於向外看,羨慕他人的成就、質疑自己為何做不到⋯⋯等。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有各自的才能與時區。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試著設立目標,逐項完成,漸漸地提升自信心、肯定自己的進步,找到擅長的事並專注投入,就不會再與他人比較。

另外,當人身處在不好的情境時,往往習於怪罪他人或環境,我也不例外。書中所提的積極心態將視線拉遠,怪罪外在的因素,心裡或許可以得到一時的輕鬆,卻會讓長遠的人生變得不幸,唯有客觀看待、找尋能夠改變的部分,才能握住人生的選擇權。

與人應對,尊重並傾聽,積極卻不觸碰界線;內在自我,確立目標、逐步累積自信並肯定自己。做好準備後,與人的交集便始於友善的微笑。
展開
不思議的傳話貓咖啡館:日本暢銷突破7萬冊!笑淚交織,這本小說真的有洋蔥!
讀者評分
5.0
|
2024/08/07
分離有時是猝不及防的,來不及說的感謝與歉意,未能傳達的愛與思念,都讓離別更加遺憾。

被稱為現世的綠之國、被稱作黃泉的藍之國,在其交界有一間Café pont,風太因著缺憾成為咖啡館的傳話貓,傳遞人們的思念。只要在七個月內完成五次任務,他就能再次見到小滿——他將滿二十歲的主人。

把信投入Café pont的木製信箱,讓缺憾有被填補的機會。新婚的孫女意會到去世奶奶給她的祝福;和丈夫吹熄蛋糕上孤獨的六根蠟燭、思念去世女兒的母親⋯⋯。現實中,人們的情感無法穿透生死,然而故事中的Café pont身處在現世與黃泉之間,成為了傳遞生者與逝者話語的媒介,也給貓咪風太一次機會。

正因為不知離別何時會到來,為了不讓情感永遠沉沒在心底,在還來得及時好好傳達給對方,珍惜每個相聚的當下,不管未來去往何方,感謝的心情會填補失去的悲傷,不僅僅是對於生者,逝者也不會因此頻頻回頭,Café pont所給予的最後一次機會,正是它存在的最大意義。

為了實現與小滿的約定,風太努力地傳遞他人的思念、圓滿他人的缺憾,當他得以與最思念的人再見上一面,該有多幸福呢?
展開
謊言裡的魔術師【博客來獨家覺醒版】:《迷宮裡的魔術師》系列第2彈!系列銷售累計突破70萬冊!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1
身為裝修設計師的真世,向上松和美進行裝修提案,本以為是一展身手的機會,接洽的過程中,卻覺得這位富有的委託人十分神秘。面對和美有意無意的規避自己的住處,真世的叔叔武史卻巧妙的讓她說出自己的過去。然而,和美的哥哥竹內卻在此時出現,她的真實身份變得撲朔迷離。

武史藉由謊言與話術拉近與和美的距離,順利讓真世接下委託,也想著能得到好處,他使用的手法十分有趣,就像魔術一樣,把和美一步步引導到他的圈套裡,可見他對人性與心理有透澈的理解。可是,在和美與哥哥的對話中,武史對她說的謊,卻成為她的防護罩,她若不是真正的和美,那真正的和美又在何處呢?她所撒的謊牽連出更多詭譎的疑點,武史卻一口咬定她是冒牌貨⋯⋯。

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總是讓人看得很過癮,就像一場魔術秀,平鋪直述後的轉折,讓人摸不著頭緒,讀者在其中推敲觀察,隨著情節推進,隱含的人性包裹在案情裡,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真相大白後總是令人拍案叫絕。

在謊言的相互碰撞中,找到線索,在既定的偏見裡保有空間,才能通透地解開謎團。我很期待跟隨武史的推理,享受這一場精彩的魔術秀。
展開
微壓力:小情緒如何累積成大問題?巴布森學院全球領導力教授 ✕ 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 重磅力作!
讀者評分
5.0
|
2024/06/29
劇透警告

試讀《微壓力》

適當的壓力可以成為實現目標的助力,但生活在充滿競爭、追求效率的時代,我們總是承受過多的壓力,拖垮身心狀況、舉步維艱地前進。面對壓力,若能意識到,並進一步處理,便能減輕其危害,但我們卻容易忽略「微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相較於直面而來的壓力,微壓力的殺傷力更不容小覷,它不會猛烈地敲打,卻讓人置身於「溫水煮青蛙」的危險處境。由於大腦無法辨識出微壓力,防禦機制便不會啟動。一天天累積的微壓力,讓我們一步步耗盡時間、偏離目標,影響情緒與人際,卻無法明確找到原因。它不易被察覺的特性,漣漪效應會隨著時間顯現它的存在。

微壓力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像是需要專注時受到打擾、已排滿的待辦事項增加額外的小任務、非預期的社交⋯⋯等,舉凡脫離預定計畫的外在影響,都會導致微壓力的產生。

書中引用許多實例,完整剖析一般人沒能意識到的問題,並提出合宜的改善、舒緩作法。在大多數的例子當中,可以看見微壓力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當人們把自己放在末位,以他人的需求為優先,失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勉強拓展自己的極限,在這過程中,失去了基本的生活品質,也無法發揮自己的能力而表現不佳。

在職場遭遇微壓力的每個實例中,作者皆給予了建議,其中有幾項相當受用。首先,面臨必須更動的行程,先評估需要的時間和資源、專注在能做的事情上,逐步、逐時檢視、釐清細節,並做好情緒管理與換位思考,才能真正解決事情,並降低壓力,不讓狀況惡化。還有,面對不合理的要求,試著訂定自己的原則,避免無上限地承接他人的請求。

在長遠的生活中,作者也有提及許多對抗微壓力的作法。在心態上,保持開放多元,珍惜當下並隨和看待一切事物,人際的連結能夠產生良性循環,進而舒緩微壓力,不侷限自己而失去生活的廣度,積極拓展視野。找到生活的意義,發現自我價值,並活出真實的自我。而在務實面上,可以有意識地改變應對微壓力的方式,不助長問題,也試著主動擺脫壓力源。

在書中,提及了「二手壓力」的概念。我們每天接觸了許多人、瀏覽許多社群上的資訊,無意間承接了他人的壓力或負面情緒,那將會消耗我們的創意靈光、加重焦慮,甚至會扼殺我們對生活、工作或目標的追求動機。

意識到微壓力的存在,便能試著去解決它。這本書讓我理解微壓力帶來的壞處,也明白自己該如何減輕這難以完全避開的困境,我更加留意自己的感受,也主動減少會導致壓力產生的情況發生,在不可控的環境裡找到能夠掌控的因子,克服生活中的挑戰。
展開
那本書是:芥川賞得主×人氣繪本作家,獻給愛書人的究極之書
讀者評分
5.0
|
2024/06/24
一位喜愛看書的國王,因為年老而視力退化,難以再看書,於是他遣人到世界各地搜集「奇書」。一年後,那兩個男人回來了,在重病的國王床榻邊娓娓道來他們找到的書⋯⋯。

閱讀時聯想到了一千零一夜。對愛書的國王來說,即使無法再閱讀,「聽書」也能延續他的這份愛好。從紙本跳脫的各種形式的書,所帶來的啟發與感動,是不同層次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本「純白色的書」,那本書承載了一個女孩的成長歷程,也是父親對女兒的愛,在女兒結婚的那天,那本書代替逝去的父親,從不同時空傳遞愛與祝福,父親被定格在過去,塵封的情感卻好好地延續下來。

閱讀過程中,我也不禁思考書的形式,紙本、文字、口耳相傳,皆是載體,人與萬物皆可成書,給予人啟發、體會未曾經歷的故事。書的價值體現在寫書人的用心、閱書人的體會,就像一本難以精準道出感受,卻敲擊心底某根弦般使人深受感動,甚至是改變了看待世界的方式。

很喜歡這本書時而詼諧、時而感動的風格,拓展對書的定義,也思考自己和書本的連結。一本書,可能是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也可能是豐富閱歷中的精華,對某些人產生共鳴的書,興許無法觸動你,但總會有那麼一本書,在生命的某個階段與你相遇,你甚至會將那本書視若珍寶、一讀再讀。

為了能找到那本生命之書,現在就踏上尋書之旅吧!
展開
某種物質的愛:千先蘭首部短篇小說集,歡迎加入變幻無常的故事宇宙!
讀者評分
5.0
|
2024/06/19
發現自己沒有肚臍這件事,開啟了果玄的自我探索。

媽媽的「凡事都有可能」,讓果玄不帶偏見地看待這個世界,她深刻地、認真地談每一場戀愛,也淡然接受自己因戀愛對象不同而轉換性別的生理模式。在這過程中,她體會了不同的愛,從青澀懵懂、信賴親暱,到心靈之愛,也經歷過膚淺與粗魯尖銳的感情,果玄還是沒有找到答案,在心底的某個角落,她也為自己的差異感到失落。

然而,就在她遇見拉歐後,她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特別的人。「世界上什麼樣的人都有,但所有人都在假裝不是那樣。」拉歐帶領果玄接受自己的獨特,因為每個人都是無法被定義的。與拉歐的對話間,她也得知另一種愛的樣貌——足以穿越遙遠的宇宙。

作者透過溫柔的筆觸,鬆開框架,溫暖地凝視這個世界,有著萬千種樣貌的生命體,融洽地相互輝映,那是共存共榮,以及其成就的、最大限度的自由。

我們都是住在地球上的外星人,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才能有如此多采多姿的世界,若追隨同化,也就等於抹去自己珍貴的本質。宇宙之大,人類如此渺小,若被既定框架束縛住,就更加狹隘了。和別人不同又如何呢?正當我們糾結在「不一樣」的焦慮裡,那些突破框架、以身為「外星人」為榮的人們,正努力發揮自己的獨特,點亮生命中的光彩。

當我們不再定義任何人、任何感情,甚至是這個世界,相信凡事都有可能,接納生命當中所有不期而遇的緣份,我們能看見更寬廣的風景、更浩瀚的宇宙,在遼闊的視野所及之處,找到最美好的愛、最真實的自己。
展開
有些事不必在意:不安、憤怒、煩惱都能放下,讓心平靜的106個練習
讀者評分
5.0
|
2024/06/15
小時候總夢想著與所有人成為朋友,漸漸長大之後,才發現每個人的價值觀、性格、際遇都不同,甚至會有矛盾的地方,我才明白,與每個人友好是難以實現的夢想。即使如此,渴求朋友的青少年時期,我仍不時說著違心之論、討好他人,有時委曲求全、忽略自己的心情,最後,卻也沒能維繫好每段關係,甚至迷失原本的模樣。直到我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建立原則,充實自我,並向內探尋認同感,我就知道,我成長了。

除了認同自己,書中提及的換位思考特別打動我,正因為這世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觀點,但就像我們不希望別人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己身一樣,面對差異時,保持開放的態度,嘗試去理解,也不必勉強自己認同,創造一個情緒的安全距離,保持內心平靜。

我也喜歡書中的一個觀點,關於第三個自我——自我凝視。揉合自己眼中的我、別人眼中的我,進而創造嶄新、真實的自我,不去追趕社會的節奏、不與他人比較,而是踩著自己的步伐,放大感性去品味生活中的小美好,同時用心生活,珍愛自己選擇做的事情,而非單純目標取向地埋頭苦做。

最浪費的生活方式就是因為糾結而內耗,或許別人沒有多想,自己卻不斷把他人的言行掛在心上,反覆磋磨咀嚼,理不出頭緒,卻耗掉了時間與精力,其實,別人怎麼想,並不重要,生活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要怎麼走。然而,思維的轉變沒有那麼容易,大腦會循著習慣的模式思考。

這本書起到了當頭棒喝的作用,當我們在乎別人的想法,無意間會蒙蔽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甚至是原本的自我,應當跟隨自己的心往前走,而不是盲目地遵從別人的眼光、抹殺自己的獨特。有些人希望能藉由別人的評價調整自己,但是無關緊要的「別人」又怎能透澈地了解呢?

「別人覺得苦沒關係,自己心裡甜就好。」我們在乎他人的眼光,耽誤了寶貴的人生,若能追求內心平靜的處事態度,就能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身為和尚的作者用直白的話一語道破,有些事,真的不必在意。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