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歐洲國家盃與我的第一次
傑拉德
第一次永遠銘記在心,原來我與歐洲國家盃的緣份,已經長達三十六年,第一次知道有這個賽事是在1984年。當年,我看到香港的足球雜誌――《足球世界》(好像是這名稱),介紹這項足壇盛事,那一年在法國舉行,還記得雜誌中的專題報道「英倫三島全軍覆沒」,沒有一支進軍決賽圈。
人愈大,記性愈差,我今天已記不起那屆賽事,香港電視台有沒有進行直播,反正,最後東道主法國勇冠軍。
四年之後,筆者第一次收看歐洲國家盃直播,亦即1988年,當年獲得直播的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的亞洲電視。東道主是西德,三獅軍團英格蘭是我從小看到大的國家隊,必定支持他們到底,同時,因為深深記得1986年世界盃,前蘇聯的「機動足球」一鳴驚人,那年也對他們十分有好感。
小組賽,英格蘭慘不忍睹,三戰皆北,同時看到前蘇聯表現出色,一路挺進王者之戰,大戰全能足球的荷蘭。前蘇聯陣中擁有多年以來筆者最欣賞的門將Rinat Dasayev,也可說是全隊中表現最佳的球員,相反,荷蘭在那屆賽事前幾年一直沒甚作為,成績平平,決賽圈突然再次冒起,四強意外擊敗西德,算是報卻十多年前世界盃一敗之仇。
決賽舞台,不成功、便成仁,荷蘭射手Marco van Basten踢出一記精彩的進球,射破Rinat Dasayev的五指關,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自那屆賽事後,筆者從此沒再錯過任何一屆歐洲國家盃,每逢四年一次的指定節目,基本上會追看大部分比賽。後來,1992年的丹麥童話到2004年的希臘神話,甚至三獅軍團在1996年擁有主場優勢下,未能擊敗德國而飲恨四強,印象深刻。對了,2000年那屆賽事,兩大傳統勁旅英德同時在小組賽出局,而義大利又改踢進攻型足球,躋身決賽,將冠軍送給高盧雄雞法國……等等,一幕一幕依然印在腦海裡。
話說筆者曾經視球評為主要職業,諷刺地,四年前的2016年才是首次評述這項大賽,總算一生無憾,沒有錯過任何國際大賽。期待新一屆賽事,期待新一屆冠軍誕生,2020年是第十六屆賽事,亦是採用全新賽制的歐洲國家盃。本屆是歐洲國家盃誕生60周年紀念,將在十二個歐洲城市巡迴舉行,包括慕尼黑、阿姆斯特丹、倫敦、格拉斯哥、都柏林、畢爾包、羅馬、哥本哈根、聖彼得堡、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和巴庫,貫徹近年的「共享」理念。
雖然武漢肺炎肆虐全球,本屆賽事的火紅程度卻創出歷史新高,截至2月下旬門票需求量已達2800萬張,超出實際供應的2500萬張,足足是上屆的一倍,而溫布利大球場上演的決賽更有超過七十一萬張需求量,超出球場容量的八倍。2020年注定是多事之年,創新的是本屆賽事沒有主辦國,相信場面一定很有趣的,也相信能在愁雲慘霧的氛圍之下,為我們帶來快樂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