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關係展
像這樣的小事
5
12人評分我要評價

像這樣的小事

Small Things Like These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2
  • 優惠期限:2025年08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一件小事,可以是動搖信念的關鍵

克萊爾・吉根以愛爾蘭「瑪德蓮洗衣中心」的真實事件為基礎,創造出一個令人揪心的虛構故事,並且直接詢問讀者:如果你和主角費隆一樣,看見長久以來堅信不移的權威,在陰影之中出現腐敗之相,你會站起身來指正不公,或者是選擇緘默?吉根透過如你我般平凡的角色發聲,看著他一次又一次面對良心的不安,在與周遭親友的對話中--眼不見為淨,就能平安度日,因為「出事的不是我們家小孩」--碰撞信念,終於在最後擺盪出最終結論。「漫漫人生當中,如果一次也不曾挺身與現行的狀況相抗衡,你還有臉面對鏡中的自己嗎?」費隆所面對的困惑和掙扎,不只適用於愛爾蘭或宗教信仰,其實也適用於所有人性。而愛爾蘭的歷史,則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收尾。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在表面和諧中不尋常地展示日常生活的暴力。

入選《紐約時報》21世紀百大圖書

寫得如此簡潔、如此清晰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技巧。
「每個字句都精雕細琢,沒有一字浪費。」──《紐約時報》

  吳曉樂 專文推薦

  ❋2022年歐威爾獎得獎小說
  ❋2022年入圍布克獎決選
  ❋2023年愛爾蘭圖書獎年度作家獎
  ❋2024年榮獲謝默斯‧希尼藝術與文學獎以及齊格飛‧藍茨獎
  ❋改編電影由「奧本海默」金獎影帝席尼‧墨菲主演

  「克萊爾・吉根的小說就是這麼純粹,美麗、溫柔,扣人心弦,短短一本書卻能將你擊碎,我在火車上邊讀邊哭,哭到淚流滿面。」──席尼‧墨菲

  種種微不足道的小事,便累積成了一生。
  都是小事,為何會時刻恐懼擔憂呢?
 
  為什麼愈近的事物愈難看到?你是否有勇氣做對的事?

  一九八五年愛爾蘭冬天,大寒肆虐。幾週後到聖誕節期間,煤炭商人比爾‧費隆忙得焦頭爛額。冰凍的小鎮裡,只有三種人得以自由出入鄰舍前後門:神父、醫生、運煤炭工人。一個冷冽清晨,當比爾親自為當地修道院送煤炭時,他意外發現一名衣衫不整、赤腳的女孩被鎖在煤倉裡……

  感人肺腑、暢銷全球的小說《像這樣的小事》,是一部關於希望、無聲勇氣,和人性同理心的故事。俯仰之間,喚醒讀者良善與改變的可能性。

  「聖誕節總是會激發出人們最好的一面和最壞的一面。」

  烏鴉滿天的十二月。我們究竟是習於受苦,還是乾脆視而不見?
  有時候,真正的故事並不想被人述說。

  「克萊爾‧吉根有本事用一段話講述一個故事,或者將一本小說壓縮成幾千字。」──《紐約時報》

  簡潔的力量。克萊爾・吉根寫得不多,也不常發表文章。但評論家、讀者和書商都注意到了。這是一本小書,作者筆下的小鎮範圍可能很小,卻細節豐富,語言純樸,接近完美。習慣了艱苦的生活時,人可能沒有能力去偏離常態,因此這場道德偶遇下的良心危機,贏得全球書迷熱烈的回響。長達廿五年寫作生涯,克萊爾・吉根總共只發表近十四萬字,集結成五部作品,被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儘管她的作品很少,卻被編入學校教學課綱,並贏得了許多獎項和獨立書商的熱情追隨者。

  《像這樣的小事》全書共四萬字,作者寫了將近十年。麻雀雖小,卻是個雞蛋與高牆的故事,兼具普世及警世棈神,二○二一年出版後,成為里程碑的代表作。

得獎紀錄

  ●榮獲2022年歐威爾獎小說獎
  ●入圍2022年布克獎決選
  ●入圍2023年愛爾蘭圖書獎
  ●入圍2022年英國作家獎(前身為拉斯本對開本文學獎)
  ●《泰晤士報》年度選書
  ●《觀察家報》年度選書
  ●《新政治家》年度選書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愛爾蘭時報》年度選書
  ●《愛爾蘭獨立報》年度選書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選書
  ●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年度選書

國際好評

  ●「一個沉靜勇敢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否認核心祕密的愛爾蘭社區中。文字美麗、清晰、簡練,結構優雅,蘊含豐富的道德主題。」──布克獎評審團

  ●「這部中篇小說的焦點緊密、精確且毫不動搖:作家優美地描繪了1980年代的愛爾蘭,細緻入微地呈現了一位善良男子的平凡生活,以及他所做的一個決定,這個決定揭示了關於社會照護、女性生活和集體道德的當代重大問題。吉根完美地聚焦故事,讓故事變得極為獨特,並且能夠引起強烈的共鳴。」──歐威爾獎評審團主席Adam Roberts

  ●「《像這樣的小事》不僅僅是關於愛爾蘭的,也是關於世界的,它提出了深刻的問題:關於共謀、關於變革的希望與艱難……吉根一個個理智而強有力的句子可以囊括豐富的社會史。每一個詞都是在正確位置上的正確的詞,其效果是引人共鳴的,令人深深感動。」──希拉蕊‧曼特爾,布克獎《狼廳》作者
 
  ●「在《像這樣的小事》中,克萊爾‧吉根用簡潔明晰的文字創造出各種場景。這是發生在愛爾蘭的故事,講述的語言飽含同情、情感準確。從冬日的天空到最輕微的說話聲,再到烘烤聖誕蛋糕,克萊爾‧吉根讓她筆下的時刻變得真實──繼而變得重要。」──柯姆‧托賓,《布魯克林》作者

  ●「讀完這本書後會忍不住把作者的全部作品找來讀……太美了。」──道格拉斯‧史都華,布克獎《親愛的夏吉‧班恩》作者

  ●「展現對句子極致的掌控。那種細膩與哀傷幾乎讓人為之暈眩,這份掌握力成為一種極大的振奮劑。」──塞巴斯提安‧貝瑞,愛爾蘭知名小說家

  ●「精彩至極──既精確冷冽,又充滿愛意。」──莎拉‧莫斯(Sarah Moss),翁達傑獎得主

  ●「克萊爾‧吉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喬治‧桑德斯,布克獎《林肯在中陰》作者

  ●「好看到讓我希望會有續集。」──史蒂芬‧金

  ●「這本小說不只是抨擊抹大拉洗衣店。還是一個感人的聖誕故事,讓人不禁想起歐‧亨利和狄更斯的節日故事。一本適合在爐邊享用雪莉酒邊享受的小說。」──《泰晤士報》

  ●「一部了不起的精簡的小說,關注善良的本質和日常生活的紋理。一個雪花水晶球般的故事,將一個繁忙、努力奮鬥、充滿渴望的世界裝進一百多頁精美的篇章內。」──《星期日泰晤士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克萊爾‧吉根(Claire Keegan)


  1968年生於愛爾蘭威克洛郡,現居愛爾蘭。

  以短篇小說見長,作品享譽國際,已翻譯成三十五種語言。1999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說《南極》榮獲魯尼愛爾蘭文學獎。《Walk the Blue Fields》榮獲邊山短篇小說獎(Edge Hill Prize)。《Foster》榮獲戴維‧伯恩斯獎。《像這樣的小事》獲選為《紐約時報》21世紀百大圖書,入圍布克獎和作家獎,並獲得歐威爾政治小說獎和克里年度愛爾蘭小說獎。最新短篇小說《So Late in the Day》入圍英國圖書獎。2022年榮獲愛爾蘭文學年度女性獎,2023年榮獲愛爾蘭圖書獎年度作家獎,2024年榮獲謝默斯‧希尼藝術與文學獎以及齊格飛‧藍茨獎。

譯者簡介

彭玲嫻


  臺大外文系畢業,曾任前新聞局《光華畫報雜誌》英文編輯,譯有《投票記》、《盲目》、《同名之人》、《凜冬將至》、《大地三部曲》、《黑鳥不哭》、《婚姻生活》等書。
 
 

目錄

像這樣的小事

推薦跋 有些事情我再也不要繞過我的心 吳曉樂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69902
  • 叢書系列:藍小說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2.8 x 18.8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

十月樹木枯黃,時鐘調回了原本的時間,十一月冷風久久長長,把樹木剝了個精精光光。新羅斯小鎮裡,煙囪吐出煙霧,化作綿長的毛茸茸繩索,顫顫巍巍,晃晃悠悠,縹緲消逝在碼頭。黑啤酒一般烏溜溜的巴洛河很快就漲滿了雨水。

人們大半心不甘情不願地咬牙忍受著這天氣。店鋪主人、零售商人、郵局裡、超市裡、遊藝場裡、咖啡廳裡、餐酒館裡、炸魚薯條店裡、牲畜拍賣場裡、領失業救濟金的隊伍裡,男男女女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抱怨著這天氣有多冷、這下的是什麼雨,問著這樣的天氣裡可是隱含著什麼──是有可能隱含著什麼嗎?但誰又能相信這一天怎會又是這樣的濕冷天氣?孩子們壯起膽子出門上學之前,會先把帽T的帽子戴上,他們的母親早已經習慣低頭奔向曬衣繩,或是因為對天黑前連一件襯衫能不能曬乾都沒有信心,因此什麼也不敢曬出來。接著夜來了,冰霜重掌大權,凜凜寒意鑽進門底縫隙,刺骨如刀,把仍跪在地上誦唸玫瑰經的人砍去膝蓋。

庭院裡,販賣煤炭和木柴的商人比爾‧費隆搓著雙手說,天氣再這樣下去,卡車很快就要換一整套新的輪胎。

「這寶貝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路上跑,」他對手下工人說:「要不了多久,輪胎就會磨到只剩輪圈了。」

這是真的,幾乎沒有哪個客人前腳離開煤場時,後腳沒有下一個客人緊跟著進來,或是沒有電話響起,而且幾乎人人都說他們需要立刻到貨,不能等到下星期。

費隆賣煤炭、泥炭、無煙煤、煤渣和木柴,一英擔一英擔或半英擔半英擔地賣,或是整公噸、整卡車地賣。他也賣煤磚、引火柴,以及桶裝瓦斯。煤是其中最髒的貨物,冬季時得要月月到碼頭去載貨。從碼頭提貨、載運回去、在庭院裡整理、秤重,要花掉工人整整兩天的時間。波蘭和俄羅斯水手頭戴毛皮帽,身穿長大衣,扣緊了扣子,一個英文字也不會說,在鎮上晃蕩,這是個新奇的景象。

像這樣的繁忙時日,費隆會親自送貨,讓工人留在院子裡填裝下一筆訂單、劈砍樹木。農人會帶來成堆砍伐下的樹木,工人需要加以切割。一整個上午,鋸子和鏟子聲孜孜不倦不絕於耳,但當午禱鐘聲響起,工人們便放下工具,洗去手上的污漬,走到柯霍餐廳去,店家會供應熱食和熱湯給他們,星期五會有炸魚和薯條。

「空空的皮囊撐不住的。」柯霍太太喜歡這麼說。她站在新的自助餐檯後方切肉排,用長長的金屬湯勺把蔬菜和馬鈴薯泥打給顧客。工人們開開心心坐下,讓身子恢復暖意,飽餐一頓,然後抽上一根菸,又重新回到戶外面對寒風。

(待續)

 

會員評價

5
12人評分
|
1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7/07
|
電子書
「種種微不足道的小事,便累積成了一生。」溫柔得幾乎聽不見,卻也殘酷得讓人無法忽視。

我們太常告訴自己:「這還好吧」、「算了啦」、「只要不麻煩我就好」。但那些「沒什麼」的小事,日積月累,其實最後就是變成了人生的樣子。也許我們的害怕、退讓、不敢說出口,其實都源自那些當年選擇沉默、不願處理的「小事」。

這本書讓我反思很久:如果是我,在那樣的處境下,會有勇氣做出改變嗎?我們常以為善良是輕盈的,是溫暖的,但書裡呈現的卻是另一種樣貌——善良其實有重量,它可能會讓你失去平靜、被質疑,甚至被排擠。

故事的核心,是善良。但不是那種大張旗鼓的善良,而是那些藏在日常中的、細碎又困難的選擇——選擇誠實、選擇守護、選擇面對、選擇站在自己覺得對的一邊。這樣的善良,沒有掌聲,甚至可能會帶來代價,但它依然值得。

費隆的選擇讓我非常佩服。他沒有大喊正義,也沒有要改變世界,只是做了他心裡知道「應該做的事」。不是因為他特別勇敢,而是因為他明白,如果選擇沉默,他就會背叛自己。

我特別喜歡書裡那種靜靜的力量。看似寧靜無波,實則暗藏情感的渦流。作者的筆觸非常安靜,不煽情,但總會讓人在某一句話前停下腳步,深深思考。那些平凡的對話、舉動,背後其實藏著深沉的掙扎與勇氣。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5/04/23
作者克萊爾・吉根用非常精簡但到位的描述,把寒冬中愛爾蘭的冷酷蕭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字裡行間清楚呈現出來。
因此,雖然這本書才只有160頁,但是可以很快地進入故事情節,跟著平凡的主角費隆,在雪中遇見會動搖信仰的那個事件。
結果並沒有說明,到底費隆的行為有什麼後續,但也正是因為行筆到此,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讓人忍不住想像,如果同樣的事件發生在台灣,我們又會上演怎樣的社會新聞呢?
這是一本短小,但讓人不斷深思的小說,很久沒有遇到如此精彩的故事了。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5/04/05
作者描述的故事不如書名所言,它絕對不是一個小事,在故事的結尾,作者留下了很大的空白,好讓人深深的反思。

在過往,我總認為自己無法改變任何人的命運或人生。自己的生活都很辛苦了,哪有餘力在照顧其他人呢?況且自己哪有那麼大的能力。正因為這樣的心態造就了社會的冷漠與事不關己,我們理所當然的也成了某些悲劇的旁觀者。

無私的奉獻需要極大的勇氣,且需要承擔所造就的風險。但看完這本書後,我希望從今往後,這些兩難的心不要再被左右。願我們都能擁有更廣闊的心去幫助他人,讓正的能量循環,而這些小事即不會再發生。💌✨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5/03/20
|
電子書
這本書,我在短時間反覆看了二、三次 。第一次讀完後,故事在心裏慢慢地發酵,於是在讀後的第二天重新再看一次。 之後又翻閱一次 。作者以平靜、無情緒波動述事手法,就如同在描述家常生活,卻帶出發人深省的故事 。

如一般日常的冬日生活,澟冽空氣,萬物一片寂靜,毫無生氣,與當時的社會情勢一樣,日漸蕭條 。一開始很快交待男主人翁生平背景,以及長大成家立業的他現況,在一天一天的生活了及那些生活日常對話,讓讀者們慢慢地發現,那些事物就存在我們生活之中,可能顯而易見,但卻無人提起 。

書中描述著城鎮的人對於教會的所做所為視而不睡,又或許對於那些受苦未成年女孩習以為常,因為這些都與「自己無關」,在又冷又寒且不景氣的時刻,顧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或許正因為主角的母親有著相同的情況,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境遇,再加上有了孩子的他,更讓他有所感觸 。如果~如果~那時候沒人對母親伸出援手的話,他與他的母親又會如何?書中好幾段文字或對話雖然簡單卻又引人深思 。
💡 把手深深插進刺骨冷水之中,久久不抽出來,藉著凍寒轉移心中酸楚,直到麻木得完全感覺不到痛為止。 

💡 如果你要好好過生活,有些事情就必須視而不見,才有辦法繼續走下去。


 看完這本書後,讓我想到一句話,年少時常常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當你覺得這件事是對的,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依循心裡的想法去做,不要讓自己日後感到懊悔,也千萬不要因為只是小惡就可以認為人「做了也沒關係」,久而久之,小惡小騙終究會養大做壞的心態 。

💡 想起她曾經說過與做過以及拒絕說或拒絕做的種種小事,想起她必定知道的事,這些種種事加在一起,便累積成了一生 。

💡 一切不會重來。人人都有歲月與機會,而歲月與機會一旦經過便再不復返 。

主角後來依著自己的心意去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雖然沒有結尾,但是故事最後是迎接聖誕節,我相信這代表著,無論過程如何困難或迷茫,但終會迎來美好的結果 。

💡這條路通往哪兒去呢?
 「孩子,你想要去哪裡,這條路就通往哪」 

💡有這樣多的東西遠看聖潔美麗,近看卻不是那麼回事。他說不上自己情願要哪一個,是城鎮本身還是水面的倒影 。

💡 河水在昏暗中流消,有些羨慕巴洛河知曉自己的路徑,羨慕河水能毫不費力地沿著永不更改的河道,一路奔流入廣闊大海 。
展開
user-img
4.5
|
2025/01/24
這是本薄書,寥寥數語之間,便可感覺到冬季的冷風穿過書頁,拂過我們的指尖,帶來聖誕節的氣息。作者行文之巧妙就在於此,她以各式各樣的傳統糕點為故事妝點出佳節氣氛、用各式各樣的在地品牌反覆地提示故事的場景、用一段對話或一個姿態勾勒出人物的個性,所以她不需要太多篇幅,因為字句已經過精煉。

這個愛爾蘭小鎮的居民多為舊教教徒,風氣十分保守。主角費隆的母親未婚懷孕時就被家裡斷絕了關係,幸得雇主收留,才不至於流落街頭,費隆為此總是感念於心,並且感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好事,即使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因此心思細膩的費隆當然也會注意到那些小小的壞事,他原本與其他人一樣從不「小題大作」,頂多略盡綿薄之力給點施捨,但看著五個女兒漸漸長大——「想像自己的女兒逐漸成長,會走進男人的世界」——令他憂心起來了,開始省思,這個世界這樣下去沒問題嗎?他迫切地警覺到自己該做點什麼,卻不知從何下手,直到他發現修道院的秘密。

作者開宗明義的表明這個故事是獻給曾經在愛爾蘭母嬰之家及瑪德蓮洗衣中心的受苦婦幼,經由譯注的簡單介紹我們就能知道大約發生什麼事情,但這不是小說劇情的發展重點,作者將故事重心放在主角道德良心的覺醒過程,不帶任何尖銳的批判,試圖溫柔地喚醒讀者的良心。

費隆和太太愛琳的價值觀便是很現實的對比,當費隆提到某家孩子餓肚子時,愛琳批評道:「有些人過得不好是自找的」(她指的是那孩子的父親酗酒不工作),當費隆提到修道院的機構不太對勁時,愛琳表示:「那些修女向來準時付帳,不像好多人老是賒帳」彷彿這是個要他放下很好的理由,而後又惱羞:「出事的又不是我們家小孩」,費隆不敢相信她一副知情的模樣,愛琳振振有辭:

「如果你要好好過生活,有些事情就必須視而不見。」

從前的道德命題是:「誰有辦法(心安理得地)行惡?」如今世道悄然地發生質變,我們會問:「誰有能耐行善?」答案倒是一致的——有權有錢之人。

柯霍太太好心地暗示費隆別自找麻煩,畢竟教會的權勢滔天哪,

「別介意呀,比爾!」柯霍太太碰碰費隆的袖子:「就我剛說的,這不干我的事,可是你一定也知道,那些修女什麼事都插上一手。」

費隆退後一步,面對著柯霍太太:「我們給她們多少權力,她們才有多少權力,不是嗎,柯霍太太?」

雖然故事發生在一九八五年,但愛琳及柯霍太太的處世之道至今仍是顯學,別過頭,轉過身,繼續我們的歲月靜好。然而,想對抗有錢有權者的不公不義就必須發聲,一個人的聲音或許不夠,我們小民必須覺醒團結,用聲量對決——至少,在民主國家還辦得到。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哈利波特 1-7 ,全臺巫師、女巫敲破大釜期盼!電子書7/24預購,7/31正式上市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玩遊戲領$25E
  • 周年慶閱讀特企
  • 時報暑期閱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