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關係展
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研討會論文集
4.5
1人評分我要評價

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研討會論文集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七位台日韓專業學者】范銘如×吳佩珍×崔末順×紀大偉×陳佩甄×中川成美×高明徹
  【八位台日韓著名作家】星野智幸×中島京子×金息×孫洪奎×周芬伶×駱以軍×張亦絢×何致和
  ──細數疾病、文學與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微妙關係
 
  因全球疫情爆發,影響的不僅是身體健康,封鎖的虛擬社會從根本上顛覆了對生活和生命的想像。台日韓三國面臨的疫情,不僅是經濟考驗,更是關於人類如何生存的共同問題。
 
  2023年,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舉辦了「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研討會」,以「疾病」為主題,邀請多位作家與學者探討「疾病與文學」的交織。將「疾病」視為閱讀策略,觀察「身體」、「心理」、「精神」等疾病,並探討其背後的社會文化隱喻成因──殖民遺產、性別規訓、資本主義勞動、現代化生活等。
 
  本書集結研討會成果,收錄國內外學者的文學與疾病相關論文,並邀請日韓作家分享其創作作品與書寫經驗,共同探究身體、話語如何想像疾病?社會、疾病又帶來什麼樣的群/己距離?
 
本書特色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策劃,15位台日韓專業學者、作家,細數疾病、文學與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微妙關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范銘如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吳佩珍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崔末順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紀大偉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佩甄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中川成美
 
  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專攻特任教授
  (翻譯 木山元彰│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高明徹
 
  韓國光云大學韓國語文學系教授
  (翻譯 林筱慈│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博士)
 
  【作家及與談者名單】
  中島京子、何致和、周芬伶、金息、星野智幸、孫洪奎、張亦絢、駱以軍
  (以姓氏筆畫排列)
 
主編簡介
 
紀大偉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佩甄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羅詩雲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目錄

【前言/紀大偉】

【送別最後一段──病.死的她者敘述/范銘如】
一、不只是病人
二、她者的位置
三、見證疾病的書寫意義
四、結論

【戰前台日文學的「結核」書寫與女性形象/吳佩珍】
一、序言
二、結核的「浪漫化」與「感染力」
三、勞動文學與普羅文學中的「結核」書寫
四、台灣新文學的「結核」書寫
五、小結

【疾病的時代徵候──韓國文學中的疾病及其隱喻/崔末順】
一、疾病與文學
二、天花、神經衰弱、梅毒:追求現代與抵抗殖民的政治隱喻
三、心理創傷、痲瘋病、老人癡呆:戰爭記憶與社會壓抑的隱喻
四、新冠肺炎書寫:厭惡的時代徵候

【在身心健全主義底下:戒嚴時期袁瓊瓊小說的「身心障礙」和「家醜身體」/紀大偉】
一、前言
二、家醜身體
三、家醜身體的三種部署
四、身心健全主義底下
五、迎合市場的聳動效果
六、結語:台灣小說和身心障礙的交集

【「反」療癒:《間隙》與《病從所願》中的情感政治與時間性/陳佩甄】
一、治癒的暴力:疾病的情感政治
二、間隙狀態:疾病的「時間性」
三、朝向修復:重思疾病的隱喻

【新冠疫情中的日本文學──作為世界文學的一環/中川成美 木山元彰譯】

【「口述證言」與「記憶感應」:金息和孫洪奎的疾病敘事/高明徹 林筱慈譯】
一、韓國文學如何回應「疾病──社會病理症候」
二、金息:針對殖民主義歷史病痛的慰安婦「口述證言敘事」
三、孫洪奎:疾病的隱喻與「記憶的敘事感應力」
四、期待深入探究COVID-19敘事的出現

【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座談會:身體、話語與疾病想像】
【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座談會:社會、疾病與群/己距離】
 

前言
 
  「台日韓作家會議」是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創立的特色傳統。有別於一般以學者為主的學術研討會,台日韓作家會議特別重視作家的發聲,致力將優秀作家轉化為國際會議的講台主角。政大台文所一向致力推動國際交流,自然樂於促成韓國、日本、台灣三國之間的作家對話。
 
  自2014年以來,本所已經成功舉辦三屆台日韓作家會議。前兩屆會議皆出版論文集,用文字記錄了聚會論述。第三屆會議正在籌備階段的時候,因為全球疫情爆發而被迫延期。等到疫情終於緩解,本所才如願籌備第三屆「穿越國界」的盛會──穿越國界的動作,原來不只是譬喻,竟然也是身體所體驗的真實。鑑於疫情對國內外文學界與學術界帶來重大衝擊,第三屆會議特別選定「疾病與文學」作為主題。本論文集即為第三屆會議的成果展現。
 
  光陰似箭。如果從2014年大會之前的籌劃階段開始計算,台日韓作家會議如今已經十歲。既然如此,在介紹第三冊會議論文集之前,請容本人跟讀者回顧前兩屆會議的美好回憶。
 
  第一本論文集,是政大台文所第一次主辦台日韓研討會的成果。《台日韓女性文學:一場創作與發展的旅程》(吳佩珍、崔末順、紀大偉主編,秀威經典出版,2015年)是「台日韓女性作家會議」(2014年11月21日至22日)的論文結集,收錄六篇論文與兩場座談紀錄。除了吳佩珍(政大台文所)撰寫的前言之外,本書包括論文如下:范銘如(政大台文所)以跨國視野探討當代台日韓女性小說;吳佩珍聚焦日本戰後文學中的女性書寫;崔末順(政大台文所)梳理近百年韓國女性小說的發展軌跡;紀大偉(政大台文所)分析蔡素芬「鹽田兒女三部曲」中愛情與金錢的對價關係;李惠鈴(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討論文學、他者與女性的交織(論文譯者:林筱慈);中川成美(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研究科)探究日本現代文學中的性別(論文譯者:吳亦昕)。兩場台日韓作家座談會分別以「性別、國族與跨國經驗」及「體制與逾越:私人寫作的社會空間」為題,邀請津島佑子(日本名作家)、松浦理英子(日本名作家)、申京淑(韓國名作家)、金仁淑(韓國名作家)、蘇偉貞(台灣名作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平路(台灣名作家)、蔡素芬(台灣名作家)、陳雪(台灣名作家)等人分享女性創作者的甘苦談。
 
  第二本論文集,《生態與旅行:台日韓當代作家研討會論文集》(崔末順、吳佩珍、紀大偉主編,秀威經典出版,2018年),來自於「台日韓當代作家研討會──生態與旅行」(2017年4月14日至15日)。除了崔末順的前言之外,本書包括論文如下:范銘如探討台灣生態小說的浩劫啟示;吳佩珍分析多和田葉子與津島佑子的東日本大震災書寫;崔末順研究韓國現代小說中的生態意識;中川成美探討跨國境的旅行文學(論文譯者:賴怡真);權晟右(韓國淑明女子大學人文學部)探析朴馨瑞小說的旅行敘事(論文譯者:林筱慈);紀大偉從瓊瑤小說討論身心障礙與跨國旅行的議題。兩場台日韓作家座談會分別以「此地他方──文學的生態閱讀」及「旅行.空間.越界」為題,邀請片惠英(韓國名作家)、多和田葉子(日本名作家)、伊格言(台灣名作家)、朴馨瑞(韓國名作家)、吳明益(台灣名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茅野裕城子(日本名作家)、黃宗儀(台大地理系)、黃麗群(台灣名作家)、鍾文音(台灣名作家)等人,談論生態議題與旅行議題的閱讀與創作。
 
  讀者手上這一冊《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研討會論文集》(紀大偉、陳佩甄、羅詩雲主編,秀威經典出版),來自於「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研討會」(2023年3月10至11日)。除了本人的前言之外,本書包括七篇論文,以及兩場作家座談會。座談會分別以「身體、話語與疾病想像」及「社會、疾病與群/己距離」為題,邀請星野智幸(日本名作家)、中島京子(日本名作家)、金息(韓國名作家)、孫洪奎(韓國名作家)、周芬伶(台灣名作家)、駱以軍(台灣名作家)、張亦絢(台灣名作家)、何致和(台灣名作家)等人,細數疾病、文學與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微妙關係。
 
  本書收錄論文七篇。第一篇論文是范銘如的〈送別最後一段──病.死的她者敘述〉。此文以蘇偉貞的《時光隊伍》和鍾文音的《捨不得不見妳》、《別送》做為研究對象,探討家屬書寫的疾病文學。這批作品顯示三個特徵:一是透過生命回顧恢復患者主體性;二是敘述者檢視與患者關係並批評醫療體系;三是思考生命與書寫意義。這批作品不僅具文學價值,也為理解疾病經驗、醫病關係和生命意義提供重要文獻。第二篇論文是吳佩珍的〈戰前台日文學的「結核」書寫與女性形象〉。此文探討日本與台灣戰前文學中結核病書寫與女性形象的關係。在日本文學中,結核病呈現浪漫化與揭露社會問題兩種面向。台灣新文學如朱點人、王詩琅等作品,既承襲日本文學傳統,也透過「新女性」階級展現在地特色。疾病書寫成為探討社會問題的關鍵媒介。第三篇論文是崔末順的〈疾病的時代徵候──韓國文學中的疾病及其隱喻〉。此文分析韓國近現代文學中疾病書寫的隱喻意涵:從近代天花象徵前近代社會病態,到日據時期神經衰弱象徵殖民地知識分子痛苦,再到戰後心理創傷、痲瘋病等反映社會問題,最後討論全球疫情時期的文學。疾病書寫呈現豐富的隱喻意涵,反映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關懷。第四篇論文是紀大偉的〈在身心健全主義底下:戒嚴時期袁瓊瓊小說的「身心障礙」和「家醜身體」〉。此文藉著討論袁瓊瓊文壇生涯初期作品(時值戒嚴時期末期)中的身心障礙再現,提議使用「家醜身體」概念補充不敷使用的既有詞庫。
 
  第五篇論文是陳佩甄(政大台文所)的〈「反」療癒:《間隙》與《病從所願》中的情感政治與時間性〉。此文分析平路《間隙》與隱匿《病從所願》兩部癌症散文,提出「反療癒」概念,批評現代化病理學中的治癒暴力。此文從治癒暴力、疾病時間性和修復式閱讀三個面向,探討作品如何透過反療癒書寫,開展多元的生命潛能。第六篇論文是中川成美的〈新冠疫情中的日本文學──作為世界文學的一環〉(譯者:木山元彰)。此文探討2020年後日本文學對疫情的回應,分析桐野夏生等作家如何描寫「不合理的日常」。此文以東京奧運為例,揭示社會「喪失現實感」的狀態。這些作品應以世界文學視角審視,展現文學的預言性與批判性功能。第七篇論文是高明徹(韓國光云大學國文系)的〈「口述證言」與「記憶感應」:金息和孫洪奎的疾病敘事〉(譯者:林筱慈),分析金息的慰安婦「口述證言敘事」和孫洪奎的疾病隱喻寫作。此文指出,金息透過口述超越傳統文本書寫,而孫洪奎則以「首爾=中陰身」為隱喻探討記憶議題。兩位作家的敘事方式為疾病和書寫的交會提供見證。
 
  十年過去了,我們收穫豐盛,滿心感激。政大台文所始終秉持初衷,竭誠希望未來能繼續主辦台日韓三國作家及學者間的對話與交流窗口。
 
  最後,我們要向參與此次會議的國內外作家和學者、為盛會效力的本所教職員與碩博生,以及協助口譯與筆譯的專家,致上最深的謝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次會議皆由本所「點子王」范銘如老師大膽發想,我們才敢努力實踐。我們也要感謝秀威資訊公司情義相挺,本書才得以順利誕生。
 
紀大偉
2024年12月3日
台北市木柵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901135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送別最後一段──病.死的她者敘述〉摘要
 
范銘如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本文想要探討一種在醫生和病人身分之外,較少為人討論、由病患家屬執筆的疾病文學,以蘇偉貞(1954-)的《時光隊伍》(2006)和鍾文音(1969-)的《捨不得不見妳》(2017)、《別送》(2021)為例。這類型的著作,既有疾病經歷的內部牽涉,又有醫療知識的外部觀察。親屬的疾病書寫,可以是生命書寫,推到最極致處甚至是患者本人絕對無法敘述的,死亡書寫。
 
由於這類型的作品具有一種她者/見證者的敘事傾向,故事的首要特徵就是對患者/傳主的一生有廣泛性的回顧,透過回顧,恢復主角的主動性,而不只是個躺在病床上的病人。透過這樣的回顧,作品的次要特徵是,檢視了主角和敘述者的關係,以及照護經驗中的對錯,並且藉此評估醫療論述和管理體系的適切性。當疾病最終奪去主角的性命,敘述者除了面對至親的消殞後如何自我調適的問題,最終往往必須從疾病書寫、死亡書寫進階到另一重思索而導致第三種特徵,思考生命本身的意義。
 
〈戰前台日文學的「結核」書寫與女性形象〉摘要
 
吳佩珍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日本近代文學中的疾病書寫,以「結核病」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其中作家自身罹病經驗的作品也不在少數。柄谷行人在〈所謂疾病的意義〉中指出,實際上在社會蔓延的結核病是悲慘至極,但在日本近現代文學中卻蘊含倒錯的意涵,成為浪漫與神話的記號。在日本近代文學中,浪漫化結核病的作品,有德富蘆花的《不如歸》〉(1900)、橫光利一〈春天乘著馬車來〉(1926)與堀辰雄的〈起風了〉(1936-1938)等。女主人公身染肺結核,除了美化結核病患者特有的蒼白病徵,女主人公的死亡悲劇則將作品的悲愴感推向極致,進而浪漫化了結核病的意象。另一方面,揭露結核病的流行猖獗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共犯關係,則多由勞動與紀實文學以寫實手法赤裸裸地揭露。如細井和喜藏《女工哀史》(1925)、葉山嘉樹〈淫賣婦〉(1925)以及山本茂實《啊,野麥嶺──某製絲業女工哀史》(1968)。以上作品描寫女性勞動者身處惡劣且壅擠的工作環境,感染肺結核後,甚至要被迫出賣身體以換取飲食與醫藥。

會員評價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4.5
|
2025/04/18
將「疾病」視為閱讀策略,觀察「身體」、「心理」、「精神」等疾病,並探討其背後的社會文化隱喻成因──殖民遺產、性別規訓、資本主義勞動、現代化生活等。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哈利波特 1-7 ,全臺巫師、女巫敲破大釜期盼!電子書7/24預購,7/31正式上市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玩遊戲領$25E
  • 周年慶閱讀特企
  • 時報暑期閱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