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創作展
飆股新手的實戰筆記:簡單4步驟,小資也能季賺30%

飆股新手的實戰筆記:簡單4步驟,小資也能季賺30%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定期定額、每年存零股,
也許有一天能累積到1,000萬,
但那一天可能是你65歲的退休日……
真正懂市場節奏的人都知道,
與其熬時間,不如用報酬率放大本金,
早一步翻轉人生!

──存股30年 不如靠飆股賺3年!──

  ★ 精通法人操作邏輯的資深散戶
  ★ 從2萬本金滾出千萬資產的實戰心法
  ★ 你不是只能靠時間致富,而是需要一顆更大的雪球

  本書作者陳威良從30萬起家,
  曾在市場翻倍、再翻倍,也慘賠過只剩2萬,
  他從月薪22K小資族,再到外商、金融圈歷練,成為傑出的操盤手,
  他深知散戶的痛點,靠著20年實戰經驗,
  打造出一套「小資也能用的飆股獲利術」!

  ▌4年滾出千萬財富 你只需要3件事
  ✔ 每月存下1萬元,3年累積36萬啟動資金
  ✔ 選對每季有機會飆漲30%的股票
  ✔ 建立進出場紀律,重複做對幾次關鍵決定

  ▌書中完整揭露飆股獲利4步驟
  *判斷市場方向:從基本面、資金面與心理面掌握多空節奏
  *鎖定主流產業:掌握題材與主流趨勢,站在風口上等風來
  *挑出潛力飆股:7大財報與籌碼指標,看穿主力布局與上漲跡象
  *紀律操作與資金控管:進退有據,不被市場情緒綁架

  本書寫給──
  還在靠定期定額苦撐的你
  想加快財富進程的小資與上班族
  曾暴賺又暴賠,想找回方法與信心的投資人

  這不是投機,而是建立在公開資訊、風險控管上的選股策略,
  實現每季穩賺30%、4年滾出千萬,
  你不需要天賦,也不必等退休,而是需要方法!

強力推薦

  朱家泓|飆股上校
  李兆華|東森財經新聞台總監
  邱沁宜|財經節目主持人
  張捷|產業隊長
  盧燕俐|《鈔錢部署》主持人
  權證小哥|專業投資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威良


  政治大學財政系畢業,現為永誠國際投顧總監、各大財經節目訪談來賓,曾任國泰證券研究部協理、寶來投信研究副總監,著有《贏戰台股》等書。

  2000年初,身為大學生的他曾在9個月內用30萬本金賺到500萬元,卻又在半年後賠到剩2萬元,但他沒有因此離開股市,碩士畢業後進入證券業,從月薪22K的營業員做起,先後任職於外商銀行、投信與證券公司,精研產業趨勢、財報分析、國際金融、法人操盤策略等,不僅有優異的操盤績效,更時常向大眾分享自己「順市場趨勢,反群眾心理」的投資哲學,為散戶揭開投資真相,有「法人圈臥底的散戶」之稱。

  YouTube頻道:陳威良股市全威
  臉書粉絲專頁:股市全威陳威良

 

目錄

自序 小資也能晉升千萬大戶

第1章 小資族財務自由的真相
1-1    提早財務自由不能只靠存股領息
1-2    為什麼金融股更適合做價差?
1-3    該先買股還是先買房?

第2章 讓資產跳升的飆股獲利法
2-1    4年賺到1千萬不是天方夜譚
2-2    飆股其實有跡可循
2-3    歷史有其循環 抓住趨勢反覆獲利

第3章 飆股獲利步驟1:判斷多空趨勢
3-1    4個總經指標 預判股市風向
3-2    有資金流入 行情才能走得久
3-3    什麼時候該「別人恐懼我貪婪」

第4章 飆股獲利步驟2:聚焦題材及主流產業
4-1    跟著股王找到投資機會
4-2    站在產業巨人肩上 看見未來趨勢
4-3    資產想起飛 就別和政策逆風

第5章 飆股獲利步驟3:用7指標挑出極上飆股
5-1    產品漲價與毛利率
5-2    從淨利年增率看併購是否真獲利
5-3    預見營運前景的合約負債
5-4    評估企業競爭力的資本支出
5-5    有望推動飆漲的可轉債籌資
5-6    看懂大股東籌碼操作
5-7    跟著投信一起提前布局市場

第6章 飆股獲利步驟4:有紀律的執行策略
6-1    台股已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6-2    常害你賠錢的人性弱點
6-3    3個理由讓你知道何時該停損
6-4    必須戒除的投資迷思

結語 找到對的方法反覆執行


 

自序

小資也能晉升千萬大戶


  不知不覺我也快50歲了,回顧過往的投資旅程,超過「半輩子」都是與股市為伴,從跌跌撞撞的初生之犢,到累積了豐厚的投資經驗與收益,幸而成為眾人師法學習的對象。這20幾年的過程中,不斷見證台股歷史翻頁,改寫各種紀錄,包括總開戶人數、單日成交金額、股市總市值、加權指數點位等,也發現贏家的交易策略持續在改變。

  是的,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只要多待在股市裡一天,就不能停止學習和適應,否則不進則退。我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過非常多的學員、客戶、粉絲、投資大眾,遇到的贏家不少,但看過的輸家更是多到無法想像,而且當中不乏來自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授課時我曾開玩笑說:「這些有錢人,他們都是因為進入股市才成為千萬富翁,而在還沒開始投資以前,他們原本是億萬富翁。」

  一直以來都有許多心得想和投資朋友分享,無論是獲利的方法,或是輸家的通病,因緣際會之下,收到金尉出版社的邀請,希望我能將自身的投資經歷,系統化地集結整理成書。除了記錄我自己在投資路上如何改變、突破、前行、跨越、再登峰,也是希望能讓年輕人在投資起步後少走點冤枉路。不過本書並不會教你如何速成達到財務自由,而是希望從實戰的心態到技能,幫助你成為全方位的操盤手。

  回首我的投資之路,簡而言之,就是一位平凡小子靠股市翻身的故事。歷經1999年電子股大漲、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從第一筆30萬元本金開始,不到1年就賺進500萬元,9個月後又賠到剩2萬元,暴起又暴落!繳交了一堂價值500萬元的投資實戰課程學費後,我重新修正操作觀念與技巧,並轉變以每年穩定獲利為核心理念,後來雖然陸續又發生2003年SARS、2008年金融海嘯、2020年新冠疫情等史詩級崩盤,我猶能實現年年連續獲利的目標!對我來說,台股市場最適合的投資模式,就是找出主流產業中的明星飆股,集中火力、波段操作。

  大四一堂選修課  意外開啟理財大門

  我出身於一般的小康之家,不過從小對於金錢就有特別的渴望,還記得讀小學時,會和家人去大賣場買整箱口香糖,到學校分拆後再加價賣給同學,賺點零用錢,很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連面紙都賣過。當然長大後回想這些行為不可取,不過,想當有錢人的前提,確實必須要先對財富飢渴、Stay hungry!

  剛考上政治大學財政系時,急欲甩開課業的壓力,想要在社團活動中建立自己多彩多姿的大學新鮮人生活。當時身兼許多社團活動的幹部職務、參加校內外各項比賽,可想而知,這樣兼顧不了課業,大一下學期,還因為超過2分之1的必修學分被當掉,差點被「二一退學」,趕緊與系上教授懇談並提出我的課業改善計畫後,才僥倖保住我繼續待在政大讀書的機會。

  大二、大三時的我,社團活動依舊過得比「學生本業」還要精彩,直到大四那一年,聽聞某教授的「個人理財規劃」課程是「營養學分」,不想再被當的我,當然要搶先登記,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堂課竟正式開啟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還記得第一次上課時,教授在課堂中舉出許多投資工具的優缺點,當時股票可說是全台灣人民最熱衷的理財工具,只要選股與操作得當,可以讓窮人上天堂、富人開銀行。教授曾經舉了一例,當年筆電大廠華碩的清潔婦,因為早從未上市時就買進長抱,等到掛牌上市後華碩飆漲成為股王,讓清潔婦的這筆資產也成長高達8位數。這個案例在我心中激盪許久,我相信在茫茫股海中,人人都有機會翻身變成富豪。

  因為這堂課,激起我對投資理財濃烈的興趣,也讓我開始想像自己有朝一日成為頂尖的操盤手,由於對數字的敏感度、對金錢的渴望程度,以及對邏輯分析的擅長,我相信只要勤加學習與練習,一定可以靠投資成就一番大事業。

  大量閱讀練基本功  重押強勢股

  「個人理財規劃」這堂課意外啟蒙了我對投資理財的興趣,接下來,我像塊海綿一樣拚命吸收與學習,當時的我1天最多看7份報紙,1個月至少看20本雜誌,數百本股市投資相關的書更如數家珍,其他如經營策略、行銷廣告、生產管理等各方面理論我也會涉獵。從學生時期到現在,閱讀與寫作的習慣持續至今不曾間斷。

  要注意的是「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在閱讀的時候,總是抱著「找碴」的角度,面對書上、新聞中的訊息,我不會照單全收,反而會用多元的觀點來看,多一層思考解讀,長期訓練下來,對於我後來下投資決策、做投資判斷,甚至擔任分析師上電視,都有很大的助益。

  大量的閱讀幫助我練好基本功,再加上當時我從國外的報導嗅出了網通產業即將噴出,所以便把握機會積極布局。從小的紅包積蓄加上打工存下的30萬元,便全數投入股市,鎖定重押最強勢的主流──網路通訊股。

  儘管當時很多公司的財報還處於虧損階段,但我深信,股價是未來趨勢和想像的折現,多頭市場要懂得掌握「漲時重勢」的道理,題材、族群、籌碼、線型在飆升的初升段或主升段時,會比基本面的財報更為重要,只要能順勢而為,獲利動輒都可倍數起跳。

  初試啼聲嘗勝果  30萬滾出500萬

  當時的我意氣風發,每買必中、押了就漲,還記得最風光的時候,我手中所有持股只有1檔的投資報酬率低於1倍。投資初體驗就嘗到甜美的果實,因此接下來我食髓知味,投資標的從上市、上櫃公司,再陸續轉移戰場到未上市公司,又從買賣股票,進一步開始操作權證,擴大槓桿,甚至還開了複委託帳戶開始交易美股。

  用30元買進的未上市網路股,只是宣稱考慮到那斯達克(Nasdaq)上市,1星期不到就有人願意出價100元來收購;還有某檔個股傳說晶圓代工廠聯電與台積電都有意併購,結果我在早上用50元買進,下午已喊價到75元。還有一些被捧為「股王接班人」的軟體與網路服務業者,儘管帳上還在虧錢,我從股價在2位數的時候抱到200、300元,翻了至少10倍。

  那年代要在股海裡賺倍數可以說是在彈指之間,有句話我時常掛在嘴邊:「有錢人投資只賺倍數,不玩趴數(%)」。隨著承受的風險越來越高、槓桿也越開越大,投資部位也跟著迅速成長,憑著多頭氣勢與銳不可擋的膽識與運勢,讓我的30萬元本金像滾雪球一樣在9個月後順利滾出人生第一桶金500萬元!對投資勝券在握的我成為同學看齊的對象,總有許多好奇的同學來諮詢請教股市相關問題,還因此給了我「校園股神」的封號。

  6個月賠光積蓄  學會把風險放在獲利之前

  時勢造英雄,當然也能讓人瞬間跌落神壇變狗熊。從2000年初開始,美國很多高科技股急速反轉下跌,累計跌幅超過2成已經符合華爾街對於進入空頭市場的定義標準。可是當時的我和絕大多數投資人一樣,沒想過要收手,還固執地認為「拉回找買點,逢低搶布局」。

  沒有設定停損點的結果,最終連斷尾求生的機會都沒有。這一波空頭市場來襲,來不及跑的我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就幾乎賠光了財富,剩下的餘額拿去還清車貸後,存款只剩下2萬元。

  回想這一段投資經驗,我其實並沒有挫敗難過太久,可能是我生性樂觀,凡事喜歡正面思考,心想如果投資股市注定會面臨虧損這一局,幸好是發生在我只有500萬元的時候,而不是我有5億元的時候。而且,當時的我還年輕,越早跌倒,反而可以越快重新站起來。

  也因為繳了這一堂500萬元的股市學費,進一步自我檢討發現,我賺錢是因為對產業趨勢的敏感度以及敢於重押的膽識,這是我操盤的強項,可以再更加強化,但我的致命敗筆在於未做資金管理、未設停損,而且進出場毫無準則可言,我必須補強交易技巧。

  浴火重生的我學會把風險放在投資之前,不再刻意追求翻倍的高報酬,我立定的新目標是希望無論股市多空循環,我都有辦法應對,以年度來結算成績,可以年年獲利、財富年年增長。

  碩士營業員  從2萬到2千萬的操盤之路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大賠之後,我沒有因此離開台股市場,反而頂著碩士的學歷進入證券業,從月領22K的基層營業員做起。

  在這個階段,我每天除了勤奮地拜訪客戶,把握每次對客戶練習解盤的機會,同時,我也會不斷地看盤、下單、檢討,踏實地記錄著自己每一筆買進與賣出的根據,我強迫自己至少要找到3個理由才能出手,並不斷重覆這樣的實戰練習。

  最多的時候,我1年的下單數量曾經超過上千筆,算起來我所賺的錢還沒有我付的手續費多,不過當時的我告訴自己,這個時期,獲利並不是我主要追求的目標,我單純只是想藉由短線操作,來不斷精進功力、培養盤感。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在股市裡的財產從2萬元開始,逐漸小幅累積回到50萬元左右。

  2003年爆發SARS疫情,讓台股又回到4,000多點的低檔,在市場悲觀恐懼、窒息量出現以後,我知道最好的機會來了,我準備好在股海大展身手了,因為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只要大膽買進被錯殺的股票,翻倍的機會俯拾皆是,而且這次我要賺的是績優股的倍數獲利,而不是空有題材的炒作股。

  其實市場大約每隔10年,就會有一次完整的多空大循環,期間會再有數次中期行情,包括波段大漲和股災重挫。而人的一生在職場上打拚的黃金時期大概是30年,如果想要實現財務自由,也就是能以理財收入取代工作收入,那就必須善加把握這30年內的3次機會,我稱之為「打開金庫的3把鑰匙」。

  面對平時的波動,小漲小跌,可能對損益的影響就是小賺小賠,平常心看待即可,重點是累積寶貴的經驗,真正的關鍵在於10年一遇的趨勢轉折,只要抓到一次就足以讓財富多添好幾個零。無論是後來爆發的金融海嘯、歐債危機、新冠疫情,每當市場再度陷入極端恐慌,都是我格外珍惜的趨勢投資機會,因此「順市場趨勢,反群眾心理」成為我投資最重要的座右銘。

  根據過往的投資經驗,我建立起自己的投資策略:如果是盤整盤,我就僅以5成以下資金短線操作,而當突破的轉折訊號產生,趨勢盤機會一出現,我就將投資部位拉高到7~8成。因為我多空雙向都操作,所以對我而言兩波漲跌,總共會有4次波段行情,搭配設定每一季以30%為獲利目標,雖然並非每一季都能順利達標,不過有了明確的目標,輔以數字追蹤管理,對於績效的穩定度提升大有助益。

  投資股票最重要是先抓對趨勢轉折,若再配合選股與停損,就能持續賺多賠少。而且投資一定要設定具體的獲利目標,不要只是空想「我要賺很多錢」,就像體重管理,數字達標了,成就感會激勵自己更有動力繼續努力,即使未達標,也能具體知道差距,馬上能做出修正追趕進度。

  抓對趨勢加上勇於投資飆股,讓我順利在30歲以前賺到2,000萬、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相信我,要在股市裡提款真的不難!最怕的是用錯方法,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平白浪費難得的行情。

  在聽完我的投資故事之後,接下來,我將進一步帶領讀者,掌握飆股的奧義,藉由手把手教學,讓讀者能夠按部就班、按圖索驥,找到讓資產翻倍的飆股明星。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549247
  • 叢書系列:創富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3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飆股其實有跡可循

曾經讀過一段文章,印象非常深刻,大致上是說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基因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成就,意即基因確實可以影響人們成功與否。我常想,如果成功的人有成功的基因,那飆股一定也會有飆股的基因。

多年以來我都有個習慣,在年底封關以後,整理當年度翻倍上漲的飆股資訊,除了想知道自己當年度曾經掌握到了哪些飆股、錯過了哪些飆股,更想知道每年飆股這麼多,看似有各自的故事,但其實背後有沒有什麼共同點?或是起漲之前的蛛絲馬跡。

▍銅板價、低基期是飆股大本營

以近10年統計來看,每年動輒就有超過百家的公司股價翻倍,尤其當年如果大盤漲幅大,「漲倍股」順理成章也會特別多。進一步來看,年度股價漲幅前10名個股,許多漲幅不只1倍,有的甚至近10倍!能夠飆漲數倍的前提之一就是股價低,所以50元以下的銅板股可說是飆股大本營。

由歷年的飆股排行榜還可以發現,每一年的飆股名單都不一樣。這是因為台股是淺碟型市場,整體股票市值規模並不大,題材多,資訊又很發達,有限的資金在這麼多的類股當中,每一年都會不斷去尋找下一個會更好的標的,主力大戶獲利了結之後,通常不會再回頭拉抬漲幅已大的個股。

講白了,前一年的得獎者,隔一年往往落榜,因此前一年大漲過的飆股,來年我對它的興趣會大幅降低。所以基期低,是飆股養成的另一個重點。而這種「保鮮期」在1年以內的飆股,可稱之為「快飆股」。

至於要如何篩選飆股呢?首先,我想釐清的是,股價翻倍或暴漲如果只是來自於題材炒作或主力鎖碼拉抬,那麼股價的強勢也只會像放煙火一樣,璀璨過後,怎麼漲上去就怎麼跌下來,這類型的飆股容易掉入主力養套殺的陷阱,散戶切勿盲目跟進,而且這種飆股的行情難以事先掌握。假如不靠打聽消息、亂聽明牌來投資,飆股能否透過資料蒐集與研究來挖掘呢?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女性保健書展
  • 愛情小說展
  • 插畫技法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