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死會活標,人生因破框而翻轉
我叫陳詩慧,還記得考大學時,母親拿我的名字去算命,算命先生說這名字是大凶,要改名才能考上大學,不然這輩子都會一事無成。
詩慧的諧音是「死會」,所以我從小綽號「死會」。長大後參加學校社團,我會拿它來自我介紹,就有人回答我:「死會活標啊!」這個綽號反而讓大家更記得我。
結果死會活標真的成了我的人生。就像一張股票,均線糾結好幾年後,好不容易要開始起漲了,卻又突然跌停,然後再從底部開始打底、起漲、轉折向上、漲停⋯⋯不斷的重複。但每次下跌回漲,底部都是越墊越高,讓我逐步往績優股前進。
從小到大,我身上的一切是如此平凡,但是又有一點不平凡:因為如果我安靜下來,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賺錢。
我出生在沒有太多資源的雲林斗六,家裡窮,從小跟著媽媽做家庭代工,沒上過幼稚園。要讀小學時,全家才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搬到臺北,就學惡夢從此開始。
一年級開學第一天,學校進行學力測驗,考注音符號ㄅㄆㄇㄈ,我從來沒學過,一題都不會。隔天再測驗一次,結果一樣考零分,從此成為「問題兒童」,小學生活在被處罰、訕笑中度過。
11 歲時我想有一輛自己的腳踏車,家裡當然沒錢買,我便跑去毛巾工廠打工,在又熱又悶的廠房裡搬毛巾、摺毛巾。一個暑假後,我賺到了買腳踏車的錢,但內心也下定決心,長大絕對不當女工。
擺脫家貧困境,用基金賺到人生第一間房
我想脫貧,所以從小就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賺錢。而能賺大錢的資本,就是一定要考上大學,之後還要出國留學。
於是我卯起來念書,大學聯考時家裡沒有冷氣,每當念書熱得受不了,我就把身上沖溼,再對著風扇吹來降溫。「拚命」的成果,就是全班只有5 人考上大學,而我是其中一個,上了東海大學外文系。
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一家電子公司工作,起薪23,480 元,週末兼差教美語,計畫存夠錢就出國念書。工作第一年存到了30 萬元,便急著想要加快存錢速度,在完全不懂投資、也不懂財報的情況下就買了日本基金,結果慘賠70%。我只好繼續拚命工作、省吃儉用,苦熬了兩年後終於存到百萬,仍不足以支付在英國念碩士的學費和生活費,於是我計畫先申請學校出國,再想辦法湊齊缺額。
就在那時我看到新聞報導,有家叫做「順大裕」的公司要一比一配股,也就是持有1 張股票,就能再配得1 張股票。我不知道順大裕是做什麼的,更不清楚它的業績好不好,只想到順大裕的股價245 元,買1 張是24.5 萬元,但加配1 張後,24.5 萬元就會變成49 萬元,這樣下學期學費就有著落了。便把預留的錢拿去買順大裕,然後安心出國。
不料到了下學期,我想把順大裕賣掉繳學費時,才發現它竟然已經變成地雷股下市了。我的人生頓時天崩地裂,站上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必須抉擇要收拾包袱回臺灣,還是撐下去把書念完?
沉重的打擊讓我崩潰大喊掉淚,跟觀世音菩薩祈求,我這麼努力工作存錢,好不容易能夠出國念書,一定要完成碩士學業。
這時似乎有一股力量,帶著我走進漢堡王(Burger King),坦然告知店裡的人,我沒有錢繳學費,可否雇用我?就這樣,我一邊在英國的速食店裡打工,一邊跟親友借了45 萬元,每餐不是靠店裡的員工餐解決,就是吃義大利麵拌鹽巴,撐下去把學業完成。
回國後,我進入網通業做業務,努力工作、省吃儉用,隔年就還清了那45 萬元。但即便已沒有債務,我還是無法跳脫老鼠不停踩著轉輪、窮忙的命運,再次想著如何可以有更多收入。
我開始看財經書籍與雜誌,學習關於金錢的基本知識。因為沒錢買,所以經常一下班就到7-11 報到,站在貨架前翻讀,看到不懂的就記在紙上。後來就買《財訊》雜誌,裡面有上市櫃公司的產業分析與財報資料,我會挑出有潛力的個股成為口袋名單,開始追蹤分析。
然而一朝被蛇咬,10 年怕草繩,順大裕的慘賠經驗讓我對股票敬而遠之,深怕又踩到地雷,只敢買基金。我從基金開始投資,且買的都是國外基金,從能源、原物料、石油到黃金,其中以中國基金獲利最多,3 年時間從50 萬元翻倍到300 萬元。直到對於總體經濟和財報分析都理解得更透徹、更有把握後,才敢再進入股市,並累積到足夠的獲利,購入人生第一間房。
創業失敗又負債,靠波段操作重啟人生
我相信孩子帶財,努力工作也慢慢被升職加薪,再加上投資而來的有被動收入,為了孩子逐步把房子從小換大,地段越來越靠近學區。有房、有車,加上已是科技產業的百億超級業務,負責公司50%的業績,這時公司組織變動,我決定離職創業,從業務進階成為董事長,人生看似步上巔峰。
2016 年8 月,歷時3 年的創業以失敗告終,原本懷抱夢想期望在雲端物聯網領域創出成績,最後卻因為股東們對公司願景不同而散團。我從意氣風發墜入無底深淵,從公司董事長變成沒工作、沒收入,還背負1,800 萬元房貸的人。
房貸壓力如巨石壓肩,沉重到睡覺會在半夜驚醒,夢到房子被抵押,孩子們沒地方住。整個人每天都很憂鬱,早上一個人獨自坐著,就會不知不覺一直掉淚。但我沒有沉淪太久,那股想要變有錢的力量就回來了,讓我開始注意總體經濟動向與股市,準備再一次靠投資突圍。
我發現到2016 年底外資不斷的匯錢來臺灣,總共匯了3,700億元,新臺幣不斷升值;隔年2017 年初,美元兌新臺幣的匯率,1 個月便從1:32.32 升值到1:31.19,是進軍股市的好時機,於是把賣掉舊房子而湊來、原本要還房貸的400 萬元全數投入股市。
這段低潮期,我還參加了照顧服務員的課程,並到孩子就讀的小學當志工老師,因為有位長輩開導我說:「當你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去做志工就對了。」當照服員的那段時間,我看到比我更不幸的人,有因為情傷而跳樓成為植物人的漂亮女孩,全身刺青、但只剩臉部表情能傳達情緒的黑道大哥。讓我覺悟,自己好手好腳、能夠幫助照顧別人,為什麼幫不了自己?志工之路,治好了我悲傷的心,決心重新振作。
再次投入股市後,我嚴密關注世界總體經濟的發展、企業的財報數字,及技術線型的變化,波段操作2 年後,將400 萬元滾成2,400 萬元,終於還掉大部分的房貸,重啟人生。
投資是破框最佳工具,我就是最好的證明
之後我仍遇到幾次困境、跌落谷底,包括2020 年時因為錯估了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導致投資在美股石油ETF 的750萬元付之一炬。我重新審視修正自己的投資策略,發現當系統性風險來臨、黑天鵝出現時,千萬不能去挑戰低點的底線。直到石油價格回穩,我知道經濟將開始復甦,便將已經還掉的房貸重新貸出來,投入石油ETF,2 個月再全數賣出,將賠掉的750 萬元賺回來。
另外也曾在台股大好時期,自以為是投資常勝將軍,2022 年初股市創新高時,不僅把手上的現金全部投入,還再融資加碼。
沒想到當時的18,619 點高點,因俄烏戰爭爆發、全球通膨高漲、聯準會升息緊縮資金等總總影響,引發市場恐慌,進而拖累科技股走勢。台股隨著國際股市一路向下,加權指數從萬八狂跌,最低來到12,629 點,我的帳面損失高達千萬元。
這回所幸,我已把先前的獲利做好資產分配,同樣把已還掉的房貸再貸出來,回補快被斷頭的部位,把維持率提高到133%以上。後來股市好轉,帳面損失也慢慢回來,跟著股市創新高。
這20 年來的投資經驗,我累積出一套完整的系統,再經過不停的學習、修正,最終淬鍊出「投資8 大金律」。跟著金律一步步的檢視,從總體經濟、財務分析,到技術線型與投資心態的建構,一定能在大多頭時發現機會,空頭時減低傷害。每天看財經新聞,每週為手中持股檢視這8 項指標,慢慢的,練習會變成習慣,累積成為奇蹟。
這本書裡不只有投資8 大金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我想告訴大家,在這主動收入趕不上通膨的時代,想要出國念書、買房、車子、帶家人出國旅遊⋯⋯卻受限於沒有本錢,投資是逆轉的最佳工具,因為我的人生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投資的國度裡,你無須知道對方是誰,對方也不必知道你是誰,無論貧窮或富有,大家都在公平的一條線上,就像忍者在黑暗中練功,越練就會越厲害。
有時環境或一時的失敗,會像圍困住我們的框,就像我,家境讓我無法念幼稚園,想要的東西必須靠自己打工去賺回來;投資遇到地雷股,賠光了學費,差點無法完成學業;創業失敗同時背負千萬房貸,身心靈嚴重挫敗……但這些限制卻也能刺激我們向上,只要正向思考、善用投資工具,就能「破框而出」,我可以,相信你一定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