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的基本概念 (I-P-O)
   電腦是一部功能強大的電子機器。
   電腦能:
       貯存大量數據
       執行複雜的運算
       把運算結果輸出至不同的媒體上




                         1
1.1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的基本概念
   電腦的工作過程基本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   輸入 (Input)
       處理 (Process)
       輸出 (Output)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
                         2
1.1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的基本概念
 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動都包含了輸入—處理—輸出周期。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




                           3
1.1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的基本概念

 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通常涉及一些硬件操作。



輸入             處理            輸出

透過輸入設備,將數      中央處理器根據輸入     電腦透過輸出設備,
據及指令輸入電腦。      的指令處理數據。      將處理輸入數據後的
                             結果顯示出來。



電腦處理過程中的輸入—處理—輸出周期




                             4
1.2     貯存程序的應用
   程序 (program)
       電腦不能在沒有指令提供的情況下自行運作。
       程序:
          是一組指令。

          用來指示電腦完成指定的工作。

          電腦會依次讀取並執行指令。




                               5
1.2     貯存程序的應用
   貯存程序 (stored program)
       電腦可以自動、重複並準確地完成工作。
       電器中的貯存程序貯存於唯讀記憶體( ROM )。
       微處理器會執行貯存程序,從而操控電器的運作。




                              6
1.2   貯存程序的應用
    貯存程序




新式的微波爐載有貯存程序,可以   新式的錄影機可以根據用戶預設的
自                 錄影程序,自動錄影電視節目。
行決定適當的烹調溫度及煮食時間
。
                          7
1.2     貯存程序的應用
   貯存程序
       傳統的機械產品的例子:
           機械式音樂盒
           舊式縫紉機上




            機械式音樂盒和舊式縫紉機是載有貯存程序的機械產品的例子。

                                  8
1.3 數據及資訊的分別
   數據 (data)
       收集所得而未經處理的內容
       本身沒有含義
   資訊 (information)
       經過處理的數據
       具有意義,且有助決策




                       9
1.3 數據及資訊的分別




        數據經過處理而成為資訊。




                       10
1.4 數據的種類
   透過不同的輸入設備,電腦可接受不同種類的數據,並將它們轉換
    成數碼形式。
   常見的數據種類:



                文本



       圖像                音頻


                 視像

                          11
1.4 數據的種類




            不同種類的數據




                      12
1.4 數據的種類
   文本 (text)
       例子:
           字符
           數字
           符號
       可透過下列字符編碼系統來表示:
           美國信息交換標準碼( ASCII )
           統一碼
           大五碼




                                 13
1.4 數據的種類
   文本
       文本輸入設備:
           鍵盤
           手寫板
           配有光符識別軟件的掃描器 (OCR)
           語音辨識系統




                      手寫板        14
1.4 數據的種類
   文本
       當我們使用輸入設備輸入文本數據時,數據會被轉換為二進制碼。
       電腦會進一步處理或貯存二進制碼。

         中文字符           大五碼                     統一碼

           日      1010 0100 1110 0000   0110 0101 1110 0101

           學      1011 1110 1100 0000   0101 1011 0111 1000

           天      1010 0100 1101 0000   0101 1001 0010 1001

          相同的中文字符在不同的字符編碼系統內會有不同的 二進制編
          碼。


                                           15
1.4 數據的種類
   圖像 (graphics)
       例子:
           相片
           圖畫
           手寫文字
       可以透過掃描器將圖像輸入電腦。
       可被轉換成由色點(亦可稱為像素)排列而成的方格。
       每一色點由一組二進制碼表示。
       點陣圖 (bitmap) 是以一組色點來表示的數碼圖像。




                               16
1.4 數據的種類
   圖像




            製作數碼圖像的常用方法
                          17
1.4 數據的種類
   圖像
       製作點陣圖的常用設備:
           數碼相機
           備有內置相機的流動電話
           掃描器




                          18
1.4 數據的種類
   音頻 (audio)
       電腦內的音頻檔案是以數碼形式記錄:
          音樂
          聲音

          其他音頻信號

       麥克風可以將音頻信號擷取至電腦內的音效卡。
       音效卡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碼信號。
       電腦能貯存、編輯或透過揚聲器播放出來。
       常用的數碼音頻檔案格式:
          WAV

         
           AAC
          MP3




                                19
1.4 數據的種類
   音頻




         模擬音頻可以被數碼化以作編輯、播放及貯存之用。



                              20
1.4 數據的種類
   視像 (video)
       是一連串動態場景的圖像。
       數碼視像檔案包含一連串視像及音頻的數碼數據。
       網絡攝影機(內置麥克風)是一種擷取視像及聲音並儲存成數碼
        視像檔案的輸入設備。
       視像捕捉卡是另一種將外來的模擬視像信號轉換為數碼視像檔案
        的常用工具。
       數碼視像攝錄機及數碼相機可以直接以數碼形式擷取視像並將它
        們儲存成數碼電腦檔案。
       數碼電腦檔案可以直接在電腦之間互相傳送,而不需要再經任何
        格式轉換。




                            21
1.4 數據的種類
   視像




         模擬視像可以被數碼化以作編輯、播放及貯存之用。



                              22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資訊系統 (Information System - IS)
       透過輸入—處理—輸出周期接收數據、將數據轉換成資訊並輸
        出資訊。
       轉換的過程可以是人手或自動操作。
       資訊系統包含五個相關的部件:



                      流程
        系統功能                              從業員



           數據              科技

                                     23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系統功能
       推行資訊系統的一般目的:
           將現行由人手操作的過程自動化
           改善現行系統
           更正系統問題
       學校圖書館的真實情況:
           以人手操作。
           學生需要到圖書館並在書櫃上搜索書籍。
           若學生想借閱某本書籍,圖書館管理員便需要在記錄簿上寫下記錄。
           老師亦希望在記錄簿上查看哪一類型的書籍最受歡迎。




                                 24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系統功能
       圖書館資訊系統的目標:
           幫助學生有效地搜索書籍。
           幫助圖書館管理員有效率地查看書籍的借閱狀態。
           幫助老師查看哪一類型的書籍最受歡迎。
           有助於學期末的書籍清點。
           自動報告逾期歸還的書籍。




                                 25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系統功能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系統
                         26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數據
       資訊系統中重要的部分
       例如:
           在薪金資訊系統中,數據包括僱員名稱、薪金及職級。
           在多媒體資訊系統中,數據則包括數碼圖像及數碼視像。
       資訊系統收集了數據後,數據便會被貯存在數據庫 (database)
        內。
       數據庫是一組有系統地貯存在電腦上的記錄或數據,讓用戶可
        以透過查詢語言提取資料。




                                 27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流程
       資訊系統必須包含一組處理數據庫數據的流程以達到相關目標。
       流程的例子:
           產生銀行月結單
           數據分類
        
            列印管理報告
       將所有流程合併便組成資訊系統。




                            28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流程
       餐廳的食物訂購資訊系統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   接受及傳送顧客的食物訂單
           將訂單轉換成廚房應用的格式
           列印顧客收據
           統計售出食物及存貨數據
           製作管理報告




                               29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資訊系統是一個依賴下列科技的電腦系統。




                   硬件



          軟件                  網絡




                              30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硬件
           指系統的所有實體部分。
           在銷售點系統中,電腦硬件包括:
             
                 顯示器
             
                 鍵盤
             
                 條碼掃描器
             
                 打印機
           硬件也包括這些機器所使用的媒體,例如:
             
                 自動櫃員機卡
             
                 信用卡
             
                 八達通卡




                                  31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硬件




             超級市場的銷售點終端機
                           32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軟件
           是一連串指示資訊系統進行指定工作的指令。
           資訊系統主要使用下列兩種軟件:




              系統軟件

                            應用軟件




                                   33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軟件
           系統軟件
             
                 管理電腦的資源,如硬碟、中央處理器、檔案、主記憶體及所有用作控制
                 電腦的設備。
             
                 操作系統:
                  
                    系統軟件的一部分
                  
                    例子: Microsoft Windows 、 UNIX
           應用軟件
             
                 專為用戶設計去執行某些指定工作的軟件
             
                 數據庫軟件:
                  
                    屬於應用軟件
                  
                    例子: Microsoft Access
                  
                    能將記錄和數據貯存在電腦系統內,並使用資料表將它們有系統地
                    組織起來

                                       34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網絡
           有些資訊系統不僅在一部電腦上使用
           也會在一組已連接至互聯網或內聯網的電腦上使用
           網上戲院售票系統使用的網絡技術:
             
                 在總部設立伺服器
             
                 伺服器亦會連接至數據庫
             
                 購票者可以使用網頁瀏覽器向伺服器提交購票要求




                                      35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從業員
       是資訊系統的主要部分
       不同角色的從業員會分別使用、開發或管理資訊系統。
       可分為兩種角色:
           終端用戶
           資訊系統專家




                            36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從業員
       終端用戶
           是指使用資訊系統或資訊產品的用戶
       資訊系統專家
           是開發或管理資訊系統的人士
           通常在資訊系統部門工作,為公司提供資訊科技的服務
           例子:
             
                 系統分析員
             
                 程序編寫員
             
                 技術人員
             
                 網絡經理
             
                 數據輸入員




                                 37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從業員
       資訊系統專家
           系統分析員
             
                 負責根據終端用戶的要求,研究、計劃並建立資訊系統
             
                 分析系統的成本、研究其可行性、使用新技術設計系統及編定建立系統的
                 時間表
           程序編寫員
             
                 負責將系統分析員的設計轉為程序編碼
           技術人員
             
                 負責管理資訊系統,例如進行系統備份及監察系統資源運用
           網絡經理
             
                 負責監察電腦系統之間溝通的效率及性能
           數據輸入員
             
                 負責輸入數據到資訊系統內,讓終端用戶可以使用那些數據

                                      38
1.6 資訊處理
   資訊處理
       資訊生命周期是用以描述如何把數據處理成有用資訊的過程。
       可分為七個過程:


              數據收集               演示


                                  傳輸
              組織
                                  分析

                   存貯        處理



                        資訊生命周期

                                       39
1.6 資訊處理
   數據收集
       是指從外界搜集原始數據,並將它們輸入資訊系統的活動
       收集方法:
        
            個人面談
           電話訪問
           問卷
           實驗
           互聯網調查
       這些收集方法可以獨立或組合地使用。




                            40
1.6 資訊處理
   數據收集




           透過個人面談收集數據

                        41
1.6 資訊處理
   組織
       當所有數據收集完成,它們必須以某種方式組織起來,以便進行
        處理。
       數據可以下列形式表示:
        
            文本
           圖像
           音頻
           視像
       透過多種不同的方法來組織數據:
           將數據分類並轉換為紙上或電子形式
        
            將數據加到相關的數據庫資料表或試算表中
           將圖像組合為動畫



                                  42
1.6 資訊處理
   組織




           準備數據的步驟
                     43
1.6 資訊處理
   存貯
       已組織的數據必須貯存在某些存貯媒體中,以便日後提取並作進
        一步的處理。
       兩種存貯媒體:
          非數碼化

               紙張
               文件夾
           數碼化
               唯讀光碟
               數碼多用途光碟
               硬碟
               軟磁碟
               磁帶

                            44
1.6 資訊處理
   存貯
       大部分的資訊系統會使用數據庫軟件來貯存數據。
       數據庫軟件則會使用硬碟等直接存取的設備作為存貯媒體。




        公司的財務數據可以備份到磁帶上。


                            45
1.6 資訊處理
   處理
       不同的處理方法:
           數據處理
             
                 排序
             
                 搜索
             
                 合併
             
                 計算
           文書處理
           圖像處理
           視像處理
           音頻處理




                      46
1.6 資訊處理
   處理
       人事資源管理系統的例子:
           僱員所提供的相片格式及大小可能與系統所要求的不同。
           該相片便需要經過圖像編輯軟件來處理。
           為了可以快速地搜索僱員的資料,我們可以將僱員的姓名以英文
            字母排序(數據處理)。




                                 47
1.6 資訊處理
   處理




         用於處理圖像的圖像編輯軟件– PhotoImpact
                                 48
1.6 資訊處理
   分析
       完成數據處理後,我們會分析數據,以提取有用的資訊。
       分析數據的方法,例如使用試算表建立模型來作統計或趨勢預測。
       分析所得的資訊可供日後以圖形或圖表形式來演示它的數字或趨勢。
       食物訂購資訊系統:
           分析食物訂購資訊系統內數據庫的累積數據。
           研究哪些種類的食物會有較多人訂購。




                                   49
1.6 資訊處理
   傳輸
       是指將資訊從一台電腦傳送到另一台電腦
       為了讓不同的系統進行溝通,便需要使用一種共同的通訊協定。
       互聯網:
           使用的通訊協定便是傳輸控制協定 / 互聯網協定( TCP / IP )
           數據在不同的系統會以不同的形式表示
           可以使用可擴充標示語言( XML )作為不同資訊系統互通的數據格式




                                    50
1.6 資訊處理
   傳輸




           傳送購物訂單至網上超級市場。
                            51
1.6 資訊處理
   演示
       資訊可在不同媒體上演示:
           音頻
           視像
           屏幕顯示
           打印輸出




                       52
1.6 資訊處理
   演示
       演示資訊的不同方法:




                 表格        圖表


        清單
                      53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隨着資訊及通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資訊。
   互聯網除了提供豐富的資訊外,亦作為一個擁有多種網上服務的平台。
   現今社會已進入資訊時代。




                          54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甚麼是資訊時代 ?
       資訊時代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
       電腦已成為處理資訊的重要工具,同時由於通訊網絡(尤其是互
        聯網)的發展,使資訊能迅速並廣泛地傳播。
       人們能以低廉的價錢,透過網絡隨時隨地存取各種最新的資訊。




                            55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甚麼是資訊時代 ?




           我們可以輕易地獲取最新的資訊。


                             56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活在知識型社會生活中
       各階層人士皆會在生活上應用知識、資訊科技及通訊系統。
       知識是知識型社會的一項重要資產。
       知識型社會能否成功取決於以下因素:



                  通訊網絡
        電腦                      人們




                           57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活在知識型社會生活中
       電腦
           電腦是產生、處理、貯存及傳播知識的重要工具。
           必須在社會上被廣泛應用。
       通訊網絡
           需要傳送速度高、覆蓋範圍大及成本低的通訊網絡。
           例子:
             
                 遠程通訊網絡
             
                 寬頻服務
             
                 互聯網
             
                 媒體廣播網絡




                                 58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活在知識型社會生活中
       人們
           必須具備資訊素養,以處理每天面對的大量資訊。
        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士應該能:
             
                 判斷所需資訊的性質及程度
             
                 有效地存取資訊
             
                 判斷資訊來源的有效性
             
                 有效地使用資訊以完成指定的工作
             
                 利用資訊科技將資訊轉換為適當的形式
             
                 使用資訊科技軟件,如項目計劃工具、統計軟件、數據庫及演示軟件來分
                 析搜集所得的資料,從而得到新的知識
             
                 合法並有道德地應用資訊
           知識和技術的日新月異。
           學會終身學習變得非常重要。

                                      59

More Related Content

PDF
Résumé ccna 1chapitre 1 v5.0
PPTX
Process management in linux
PPTX
Linux startup
PDF
7 hands on
PPT
Linux Vs Unix
PPTX
Linea del tiempo - Sistemas Operativos
PPT
application-layer.ppt
PDF
Implemen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Softcore Multiplier Architectures for FPGAs
Résumé ccna 1chapitre 1 v5.0
Process management in linux
Linux startup
7 hands on
Linux Vs Unix
Linea del tiempo - Sistemas Operativos
application-layer.ppt
Implemen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Softcore Multiplier Architectures for FPGAs

Similar to ICT-Core-Ch1 (20)

PPTX
ICT_old_ch01-converted.pptx
PDF
突破 計算機概論複習講義-電子試閱本
PPT
F7104 ch01
PPTX
電腦基礎認識(16x9)
PPTX
ICT-old-ch12-converted.pptx
PDF
電腦常識(含計算機大意) 中油.台水.捷運.中華電學儒
PDF
[科科營]電腦概述
PPTX
電腦基礎認識(4x3)
PPT
Computer
PDF
個人電腦、網電腦與私雲電腦 ( 雲端科技 )
PPT
「電腦硬體」教學示例與研討
PDF
張逸 - 研究所 / 轉學考計算機概論 、公職計算機概要 - 基本計概 - 試閱版
PPT
「電腦硬體」教學示例與研討(唐亘蔚)
PDF
資管所-計算機概論 健診二部曲之二
PPTX
ICT-old-ch14-converted.pptx
PDF
Kid171 chap01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PPTX
電腦應用的領域 – 娛樂
ICT_old_ch01-converted.pptx
突破 計算機概論複習講義-電子試閱本
F7104 ch01
電腦基礎認識(16x9)
ICT-old-ch12-converted.pptx
電腦常識(含計算機大意) 中油.台水.捷運.中華電學儒
[科科營]電腦概述
電腦基礎認識(4x3)
Computer
個人電腦、網電腦與私雲電腦 ( 雲端科技 )
「電腦硬體」教學示例與研討
張逸 - 研究所 / 轉學考計算機概論 、公職計算機概要 - 基本計概 - 試閱版
「電腦硬體」教學示例與研討(唐亘蔚)
資管所-計算機概論 健診二部曲之二
ICT-old-ch14-converted.pptx
Kid171 chap01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電腦應用的領域 – 娛樂
Ad

ICT-Core-Ch1

  • 1. 1.1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的基本概念 (I-P-O)  電腦是一部功能強大的電子機器。  電腦能:  貯存大量數據  執行複雜的運算  把運算結果輸出至不同的媒體上 1
  • 2. 1.1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的基本概念  電腦的工作過程基本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 輸入 (Input)  處理 (Process)  輸出 (Output)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 2
  • 3. 1.1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的基本概念 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動都包含了輸入—處理—輸出周期。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 3
  • 4. 1.1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的基本概念  輸入—處理—輸出周期通常涉及一些硬件操作。 輸入 處理 輸出 透過輸入設備,將數 中央處理器根據輸入 電腦透過輸出設備, 據及指令輸入電腦。 的指令處理數據。 將處理輸入數據後的 結果顯示出來。 電腦處理過程中的輸入—處理—輸出周期 4
  • 5. 1.2 貯存程序的應用  程序 (program)  電腦不能在沒有指令提供的情況下自行運作。  程序:  是一組指令。  用來指示電腦完成指定的工作。  電腦會依次讀取並執行指令。 5
  • 6. 1.2 貯存程序的應用  貯存程序 (stored program)  電腦可以自動、重複並準確地完成工作。  電器中的貯存程序貯存於唯讀記憶體( ROM )。  微處理器會執行貯存程序,從而操控電器的運作。 6
  • 7. 1.2 貯存程序的應用  貯存程序 新式的微波爐載有貯存程序,可以 新式的錄影機可以根據用戶預設的 自 錄影程序,自動錄影電視節目。 行決定適當的烹調溫度及煮食時間 。 7
  • 8. 1.2 貯存程序的應用  貯存程序  傳統的機械產品的例子:  機械式音樂盒  舊式縫紉機上 機械式音樂盒和舊式縫紉機是載有貯存程序的機械產品的例子。 8
  • 9. 1.3 數據及資訊的分別  數據 (data)  收集所得而未經處理的內容  本身沒有含義  資訊 (information)  經過處理的數據  具有意義,且有助決策 9
  • 10. 1.3 數據及資訊的分別 數據經過處理而成為資訊。 10
  • 11. 1.4 數據的種類  透過不同的輸入設備,電腦可接受不同種類的數據,並將它們轉換 成數碼形式。  常見的數據種類: 文本 圖像 音頻 視像 11
  • 12. 1.4 數據的種類 不同種類的數據 12
  • 13. 1.4 數據的種類  文本 (text)  例子:  字符  數字  符號  可透過下列字符編碼系統來表示:  美國信息交換標準碼( ASCII )  統一碼  大五碼 13
  • 14. 1.4 數據的種類  文本  文本輸入設備:  鍵盤  手寫板  配有光符識別軟件的掃描器 (OCR)  語音辨識系統 手寫板 14
  • 15. 1.4 數據的種類  文本  當我們使用輸入設備輸入文本數據時,數據會被轉換為二進制碼。  電腦會進一步處理或貯存二進制碼。 中文字符 大五碼 統一碼 日 1010 0100 1110 0000 0110 0101 1110 0101 學 1011 1110 1100 0000 0101 1011 0111 1000 天 1010 0100 1101 0000 0101 1001 0010 1001 相同的中文字符在不同的字符編碼系統內會有不同的 二進制編 碼。 15
  • 16. 1.4 數據的種類  圖像 (graphics)  例子:  相片  圖畫  手寫文字  可以透過掃描器將圖像輸入電腦。  可被轉換成由色點(亦可稱為像素)排列而成的方格。  每一色點由一組二進制碼表示。  點陣圖 (bitmap) 是以一組色點來表示的數碼圖像。 16
  • 17. 1.4 數據的種類  圖像 製作數碼圖像的常用方法 17
  • 18. 1.4 數據的種類  圖像  製作點陣圖的常用設備:  數碼相機  備有內置相機的流動電話  掃描器 18
  • 19. 1.4 數據的種類  音頻 (audio)  電腦內的音頻檔案是以數碼形式記錄:  音樂  聲音  其他音頻信號  麥克風可以將音頻信號擷取至電腦內的音效卡。  音效卡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碼信號。  電腦能貯存、編輯或透過揚聲器播放出來。  常用的數碼音頻檔案格式:  WAV  AAC  MP3 19
  • 20. 1.4 數據的種類  音頻 模擬音頻可以被數碼化以作編輯、播放及貯存之用。 20
  • 21. 1.4 數據的種類  視像 (video)  是一連串動態場景的圖像。  數碼視像檔案包含一連串視像及音頻的數碼數據。  網絡攝影機(內置麥克風)是一種擷取視像及聲音並儲存成數碼 視像檔案的輸入設備。  視像捕捉卡是另一種將外來的模擬視像信號轉換為數碼視像檔案 的常用工具。  數碼視像攝錄機及數碼相機可以直接以數碼形式擷取視像並將它 們儲存成數碼電腦檔案。  數碼電腦檔案可以直接在電腦之間互相傳送,而不需要再經任何 格式轉換。 21
  • 22. 1.4 數據的種類  視像 模擬視像可以被數碼化以作編輯、播放及貯存之用。 22
  • 23.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資訊系統 (Information System - IS)  透過輸入—處理—輸出周期接收數據、將數據轉換成資訊並輸 出資訊。  轉換的過程可以是人手或自動操作。  資訊系統包含五個相關的部件: 流程 系統功能 從業員 數據 科技 23
  • 24.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系統功能  推行資訊系統的一般目的:  將現行由人手操作的過程自動化  改善現行系統  更正系統問題  學校圖書館的真實情況:  以人手操作。  學生需要到圖書館並在書櫃上搜索書籍。  若學生想借閱某本書籍,圖書館管理員便需要在記錄簿上寫下記錄。  老師亦希望在記錄簿上查看哪一類型的書籍最受歡迎。 24
  • 25.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系統功能  圖書館資訊系統的目標:  幫助學生有效地搜索書籍。  幫助圖書館管理員有效率地查看書籍的借閱狀態。  幫助老師查看哪一類型的書籍最受歡迎。  有助於學期末的書籍清點。  自動報告逾期歸還的書籍。 25
  • 26.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系統功能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系統 26
  • 27.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數據  資訊系統中重要的部分  例如:  在薪金資訊系統中,數據包括僱員名稱、薪金及職級。  在多媒體資訊系統中,數據則包括數碼圖像及數碼視像。  資訊系統收集了數據後,數據便會被貯存在數據庫 (database) 內。  數據庫是一組有系統地貯存在電腦上的記錄或數據,讓用戶可 以透過查詢語言提取資料。 27
  • 28.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流程  資訊系統必須包含一組處理數據庫數據的流程以達到相關目標。  流程的例子:  產生銀行月結單  數據分類  列印管理報告  將所有流程合併便組成資訊系統。 28
  • 29.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流程  餐廳的食物訂購資訊系統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 接受及傳送顧客的食物訂單  將訂單轉換成廚房應用的格式  列印顧客收據  統計售出食物及存貨數據  製作管理報告 29
  • 30.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資訊系統是一個依賴下列科技的電腦系統。 硬件 軟件 網絡 30
  • 31.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硬件  指系統的所有實體部分。  在銷售點系統中,電腦硬件包括:  顯示器  鍵盤  條碼掃描器  打印機  硬件也包括這些機器所使用的媒體,例如:  自動櫃員機卡  信用卡  八達通卡 31
  • 32.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硬件 超級市場的銷售點終端機 32
  • 33.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軟件  是一連串指示資訊系統進行指定工作的指令。  資訊系統主要使用下列兩種軟件: 系統軟件 應用軟件 33
  • 34.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軟件  系統軟件  管理電腦的資源,如硬碟、中央處理器、檔案、主記憶體及所有用作控制 電腦的設備。  操作系統:  系統軟件的一部分  例子: Microsoft Windows 、 UNIX  應用軟件  專為用戶設計去執行某些指定工作的軟件  數據庫軟件:  屬於應用軟件  例子: Microsoft Access  能將記錄和數據貯存在電腦系統內,並使用資料表將它們有系統地 組織起來 34
  • 35.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科技  網絡  有些資訊系統不僅在一部電腦上使用  也會在一組已連接至互聯網或內聯網的電腦上使用  網上戲院售票系統使用的網絡技術:  在總部設立伺服器  伺服器亦會連接至數據庫  購票者可以使用網頁瀏覽器向伺服器提交購票要求 35
  • 36.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從業員  是資訊系統的主要部分  不同角色的從業員會分別使用、開發或管理資訊系統。  可分為兩種角色:  終端用戶  資訊系統專家 36
  • 37.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從業員  終端用戶  是指使用資訊系統或資訊產品的用戶  資訊系統專家  是開發或管理資訊系統的人士  通常在資訊系統部門工作,為公司提供資訊科技的服務  例子:  系統分析員  程序編寫員  技術人員  網絡經理  數據輸入員 37
  • 38. 1.5 資訊系統的部件  從業員  資訊系統專家  系統分析員  負責根據終端用戶的要求,研究、計劃並建立資訊系統  分析系統的成本、研究其可行性、使用新技術設計系統及編定建立系統的 時間表  程序編寫員  負責將系統分析員的設計轉為程序編碼  技術人員  負責管理資訊系統,例如進行系統備份及監察系統資源運用  網絡經理  負責監察電腦系統之間溝通的效率及性能  數據輸入員  負責輸入數據到資訊系統內,讓終端用戶可以使用那些數據 38
  • 39. 1.6 資訊處理  資訊處理  資訊生命周期是用以描述如何把數據處理成有用資訊的過程。  可分為七個過程: 數據收集 演示 傳輸 組織 分析 存貯 處理 資訊生命周期 39
  • 40. 1.6 資訊處理  數據收集  是指從外界搜集原始數據,並將它們輸入資訊系統的活動  收集方法:  個人面談  電話訪問  問卷  實驗  互聯網調查  這些收集方法可以獨立或組合地使用。 40
  • 41. 1.6 資訊處理  數據收集 透過個人面談收集數據 41
  • 42. 1.6 資訊處理  組織  當所有數據收集完成,它們必須以某種方式組織起來,以便進行 處理。  數據可以下列形式表示:  文本  圖像  音頻  視像  透過多種不同的方法來組織數據:  將數據分類並轉換為紙上或電子形式  將數據加到相關的數據庫資料表或試算表中  將圖像組合為動畫 42
  • 43. 1.6 資訊處理  組織 準備數據的步驟 43
  • 44. 1.6 資訊處理  存貯  已組織的數據必須貯存在某些存貯媒體中,以便日後提取並作進 一步的處理。  兩種存貯媒體:  非數碼化  紙張  文件夾  數碼化  唯讀光碟  數碼多用途光碟  硬碟  軟磁碟  磁帶 44
  • 45. 1.6 資訊處理  存貯  大部分的資訊系統會使用數據庫軟件來貯存數據。  數據庫軟件則會使用硬碟等直接存取的設備作為存貯媒體。 公司的財務數據可以備份到磁帶上。 45
  • 46. 1.6 資訊處理  處理  不同的處理方法:  數據處理  排序  搜索  合併  計算  文書處理  圖像處理  視像處理  音頻處理 46
  • 47. 1.6 資訊處理  處理  人事資源管理系統的例子:  僱員所提供的相片格式及大小可能與系統所要求的不同。  該相片便需要經過圖像編輯軟件來處理。  為了可以快速地搜索僱員的資料,我們可以將僱員的姓名以英文 字母排序(數據處理)。 47
  • 48. 1.6 資訊處理  處理 用於處理圖像的圖像編輯軟件– PhotoImpact 48
  • 49. 1.6 資訊處理  分析  完成數據處理後,我們會分析數據,以提取有用的資訊。  分析數據的方法,例如使用試算表建立模型來作統計或趨勢預測。  分析所得的資訊可供日後以圖形或圖表形式來演示它的數字或趨勢。  食物訂購資訊系統:  分析食物訂購資訊系統內數據庫的累積數據。  研究哪些種類的食物會有較多人訂購。 49
  • 50. 1.6 資訊處理  傳輸  是指將資訊從一台電腦傳送到另一台電腦  為了讓不同的系統進行溝通,便需要使用一種共同的通訊協定。  互聯網:  使用的通訊協定便是傳輸控制協定 / 互聯網協定( TCP / IP )  數據在不同的系統會以不同的形式表示  可以使用可擴充標示語言( XML )作為不同資訊系統互通的數據格式 50
  • 51. 1.6 資訊處理  傳輸 傳送購物訂單至網上超級市場。 51
  • 52. 1.6 資訊處理  演示  資訊可在不同媒體上演示:  音頻  視像  屏幕顯示  打印輸出 52
  • 53. 1.6 資訊處理  演示  演示資訊的不同方法: 表格 圖表 清單 53
  • 54.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隨着資訊及通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資訊。  互聯網除了提供豐富的資訊外,亦作為一個擁有多種網上服務的平台。  現今社會已進入資訊時代。 54
  • 55.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甚麼是資訊時代 ?  資訊時代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  電腦已成為處理資訊的重要工具,同時由於通訊網絡(尤其是互 聯網)的發展,使資訊能迅速並廣泛地傳播。  人們能以低廉的價錢,透過網絡隨時隨地存取各種最新的資訊。 55
  • 56.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甚麼是資訊時代 ? 我們可以輕易地獲取最新的資訊。 56
  • 57.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活在知識型社會生活中  各階層人士皆會在生活上應用知識、資訊科技及通訊系統。  知識是知識型社會的一項重要資產。  知識型社會能否成功取決於以下因素: 通訊網絡 電腦 人們 57
  • 58.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活在知識型社會生活中  電腦  電腦是產生、處理、貯存及傳播知識的重要工具。  必須在社會上被廣泛應用。  通訊網絡  需要傳送速度高、覆蓋範圍大及成本低的通訊網絡。  例子:  遠程通訊網絡  寬頻服務  互聯網  媒體廣播網絡 58
  • 59. 1.7 資訊科技及資訊時代  活在知識型社會生活中  人們  必須具備資訊素養,以處理每天面對的大量資訊。 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士應該能:  判斷所需資訊的性質及程度  有效地存取資訊  判斷資訊來源的有效性  有效地使用資訊以完成指定的工作  利用資訊科技將資訊轉換為適當的形式  使用資訊科技軟件,如項目計劃工具、統計軟件、數據庫及演示軟件來分 析搜集所得的資料,從而得到新的知識  合法並有道德地應用資訊  知識和技術的日新月異。  學會終身學習變得非常重要。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