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 实实复习   信心百倍迎考 江西省 临川一中   黄 绍贤 [email_address]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 ( 回 顾总结 ) 一、第一 轮复习——全面细致   夯 实基础(积累期) ( 后期安排 ) 二、第二 轮复习——专题突破   提升能力(提高期) 三、第三 轮复习——强化训练   查漏补缺(冲刺期)   四、考   前——答疑解惑   核心提示( 调整期)
学生自由看 书,教师答疑、提示   2008 年 6 月 1 日— 5 日   第三 轮复习   2008 年 5 月初— 5 月底   第二 轮复习   2008 年 3 月初— 5 月初   第一 轮复习   2007 年 9 月— 2008 年 2 月底   安   排   时   间
一、第一 轮复习——   全面 细致   夯 实基础(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不漏过一个重要知识点,宜细不宜粗,要扎实、准确、熟练) 以《人文地理》 为例,临川一中作如下教学设计。 指 导思想: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观点为主线 体 现:社会性、综合性、地域性 要求:抓 观点、讲方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第 5 单元   人 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 . 农业生产特点   地域性——因地制宜 季 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 2 .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 经济因素 气候(光、 热、水) 地形(平原、丘陵、山地)   土壤( 红壤、黑土、黄土)   市 场 交通 政策 劳力 技 术 资金   注意:   ( 1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 2 )社会 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 市 场、交通等 )
3 、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 业 大牧 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 农业 混合 农业 特点 ( 亚洲、阿根廷、美国、 澳大利 亚 ) △ 联系我国农业生产情况 我国 现阶段: 传统—现代过渡 中国区域差异大 建立高 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为发展目的
4 、工 业区位因素 ① 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市 场、劳力、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 ② 工 业布局   类型   原料指向型 市 场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廉价 劳动力指向型 技 术指向型 ③ 跨国公司生 产:中国(劳动力廉价便宜、土地低价、市场广阔) ④ 传统工业区特点(鲁尔区) ⑤ 新 兴工业区特点(硅谷、意大利) △ 联系中国背景 a.  计划->市场快速过渡跨跃式阶段 b.  传统工业区改造。如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 c.  许多大小企业走出国门 d.  开拓油气来源多元化(中哈、中俄、中非、中西)
第 6 单元   人 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 、城市区位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 资源、交通、政治、   军事、宗教、旅游等) 认定(判定):哪个城市发展由哪些因素决定。 2 、城市化 进程、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3 、城市化 问题(环境质量、住房、交通、就业、社会治安等) △ 联系高二选修   ->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的 结构和成因 城市的合理 规划(含道路网模式: 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
第 7 单元   人 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 、各交通运 输方式优缺点(落实交通线) 2 、 线(京九为例),点(上海港为例) 3 、商 业中心的形成(交通、市场)及组织形式(   街、 小区) 4 、商 业网点配置(人口密度、社会经济条件) 5 、国 际金融和国际贸易(著名或重要金融中心)
第 8 单元   人 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表 现形式   环境污染 生 态破坏 具体:水 资源利用方面   水 资源严重不足 地表水 污染 地下水 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臭氧 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 森林砍伐、生物多 样性减少 人 们环境意识淡薄,居住和城市问题,过渡   消耗 矿物燃料 工 业废气增多,食品安全问题,贫困问题 总体: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注意联系实际
二、第二 轮复习——专题突破   提升能力( 归纳联系,突出重点) 有关 专题如何设置,名称大同小异,但总体不离主干知识,不离重要考点,根据其他专家、教师的经验,结合临川一中实际,我校专题作如下设计。 专题复习中的几个原则: 1 、复 习要在整体目标下进行,方向明确 2 、知 识性的内容进行梳理,要改变机械重复的复习模式 3 、 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从明确各知识类型的要求入手 4 、 热点地理内容的复习,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原理的运用
十三个 专题: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含光照 图的判读)   专题二、等值线   专题三、地表水与地下水   专题四、气候   专题五、统计图表   专题六、大气   专题七、陆地与海洋   专题八、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专题九、区位(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   商 业、旅游)   专题十、地理成因问题   专题十一、地理特征问题   专题十二、地理空间定位   专题十三、地理热点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含光照图的判读)   1 .方向   2 .比例尺   3 . 经、纬度 4 . 时间计算   5 .日期界 线:自然界线即地方时 0 : 00 经线,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会做有关今天和明天的题目。   6 .地球自 转公转速度   7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 8 .昼夜 长短计算   9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10 .黄赤交角的 变化与五带划分 11 .地球公 转轨迹图判断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12 .影响太阳 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3 . 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4 .回收 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 2007 宁夏文 综   ) 36 .( 32 分) 图 8 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 2 )两 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 岛。当乙岛的区时为 6 月 9 日 6 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 6 月(   8  )日(   15  ) 时。
( 2007 四川文 综) 36 .( 36 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二: 2005 年 10 月 2 日 13 时 30 分(当地区 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 9 中 A 港启航, 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 2006 年 8 月 29 日 10 时 30 分(抵达地区 时)抵达图 10 中 B 港。 ( 1 )哥德堡号从 A 港至 B 港,共航行了_____天_____小 时。航行期间, A 港白昼 长短的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 1 ) 330   14  逐 渐变短到逐渐变长,再逐渐变短
( 2008 上海春季 综合)   材料二:正当“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之 际,刚刚启动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将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39 .与我国已有的三个 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请分析、评价这些优势条件。 ( 1 )文昌 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可以增加发射的有效载荷。 ( 2 ) 濒临南海,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降低造成危害的概率。
( 2008 上海春季 综合)   9 .国家法定 节假日调整方案近期出台,将增加清明( 4 月 4 日或 5 日)、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中秋(农历八月十五)等传统节日为国家假日。下列传统节日中,上海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 .春 节   B .清明   C .端午   D .中秋 9 . C
( 2007 年江 苏地理   )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 层经济林区。图 1 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12 : 40 , 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 1 ~ 2 题。 1 . 该地位于 A . 45°N , 110°E B . 21°34 ′ N , 110°E C . 45°N , 130°E D . 21°34 ′ N , 130°E 2 . 这一天 A .太阳距离地球最 远   B .江 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 .晨昏 线与极圈相切   D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 侧递减 1 . B   2 . C
图 4 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 线 a 为纬线, Q 、 P 两点的 经度差为 90° ;弧 线 b 为晨昏线, M 点 为 b 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 6 ~ 8 题。 6 .若此 时南极附近是极昼, P 点所在 经线的地方时是 A . 5 时   B . 15 时 C . 9 时   D . 19 时 7 .若此 时为 7 月份, 图中 M 点的 纬度数可能为 A . 55°N B . 65°N  C . 75°N D . 85°N 8 .若 Q 地的 经度为 0° ,此 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 .洛杉 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 . 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 . 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 .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2007 全国 Ⅰ   卷 ) 答案 : 6 、 B 7 、 C 8 、 A
( 2007 广 东地理) 20°W 和 160°E 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图 11 中甲、丙在晨 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 22 ~ 24 题。 22 . 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 东半球   D .西半球 23 . 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白昼 时间比乙地长   B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 90° C .各地夜 长乙>丙>丁   D .各地日出的先后 顺序是甲、乙、丙 24 .此 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 . 郑州市(约 35°N , 114°E )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 .南京市正 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 .雅 库茨克(约 62°N , 130°E )已是白昼 D .澳大利 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 22 、   BD 23 、   AC 24 、   BC
( 2007 年海南地理) 我国某企 业在伊斯兰堡( 33.7°N , 73.1°E )、利雅得( 24.6°N , 46.7°E )、 东京( 35.7°N , 139.8°E )、悉尼( 33.9°S , 151.2°E )、底特律( 42.4°N , 83.0°W )、和圣保 罗( 23.95°S , 46.64°W )等城市 设有分支机构。回答 3 ~ 5 题。 3 . 该企业于北京时间 2007 年 3 月 1 日 8 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A . 2007 年 3 月 1 日 19 时   B . 2007 年 3 月 12 日 8 时 C . 2007 年 2 月 28 日 21 时   D . 2007 年 2 月 28 日 19 时 4 .假定 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 9 时至 17 时,并计划召开 1 小 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 4 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 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 . 8 ~ 9 时   B . 14 ~ 15 时   C . 15 ~ 16 时   D . 20 ~ 21 时 5 . 总部领导在北京盛夏时节乘飞机直航至某海外分机构考察,到达时当地正值冬季。此海外分机构位于 A .底特律   B .利雅得   C . 东京   D .悉尼 3 . C   4 . B   5 . D
( 2007 宁夏文 综) 我国某校地理 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图 3 )。回答 5 ~ 6 题。 5 .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 变化及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时 A .地球公 转速度较慢   B .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 . 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5 . C   6 . D
专题二、等值线 一、等 值线的基本特点 1. 同一条等 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 等 值线为闭合曲线。 3. 两条等 值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 相 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二、重要等 值线要点归纳 (一)等高 线 (二)等温 线 (三)等 压面 (四)等 压线 ( 五 ) 等降水量 线 (六)等 盐度线 (七)年太阳 总辐射量等值线 (八)等震 线 (九 ) 酸雨的等 pH 值线
2007 文 综(全国卷Ⅱ) 图 1 所示区域属于湿 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3 ~ 5 题。 3 . R 、 Q 两点的相 对高度可能为 A . 800 米   B . 900 米 C . 1000 米   D . 1100 米 4 . M 、 N 、 P 、 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 . M 、 N B . M 、 P  C . M 、 Q D . P 、 Q 5 .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 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 . 风沙   B .洪 涝 C .滑坡   D .寒 冻 3 . C   4 . A   5 . C
( 2007 广 东地理) 11 .河流 R 的流向 为 A .自 东向西   B .自西向 东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12 .若此 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A .火山 喷发   B .滑坡   C .地震   D .泥石流 11 . B   12 . B
( 2007 广 东地理) 20 . 图 10 为我国西部某区域 7 月均温(℃)等 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地距海 远近不同 B .甲地 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 .高山阻 挡了水汽输送 D .两地 纬度差异大 20 . B
2007 宁夏文 综 图 5 为美国某城市某年 8 月某日 22 时等温线图。回答 9 ~ 11 题。 9 . O 、 P 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 过 A . 4℃ B . 3℃ C . 2℃ D . 1℃ 10 .若只考 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 N 点的 风向为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西北 风   D .西南 风 11 . 图 6 中与 M 、 P 、 N 一 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 A   10 . B 11 . C
2007 四川文 综 39 .( 6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1 )在 图 12 所示气 压形势下, a 等 压线的数值为_____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________。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012.5  西北 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2007 天津文科 综合 暑假,某地理小 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回答 10 ~ 11 题。 10 .在 a 、 b 、 c 、 d 四 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1 .夜晚,学生 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0 . C   11 . A
(十七) 读“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回答问题。( 12 分   2007 高考上海地理 试卷 63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______,徐州梅雨 终止日是______。 64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 续天数约_____天,宜昌的梅雨持续天数约_____天。 63 . 5 月 21 日、 7 月 14 日 64 .   34 、   17±1
专题三、地表水与地下水 ( 一 ) 地表水——主要 讲河流水 1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 线地形图: 2 .河流水系特征:水系形 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 3 .河流水文特征: 4 .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5 .河流地貌: 6 .洪灾 ( 二 ) 地下水 1 . 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 .潜水等水位 线图 3 .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 补给关系: 4 .潜水流速的大小: 5 .确定引水工程:
11 .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 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 16 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 轻 C .中上游水 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 .中下游河床泥沙淤 积量加大 2007 全国文科 综合   (Ⅰ)   11 、 C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3 .下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分) ( 1 ) 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 ( 2 )水循 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4 分) ( 3 )目前,人 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________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 分)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5 .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 ( 2 )弱水年 总径流量为 43 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2 )有 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2007 年高考(天津卷)文科 综合 36 、( 3 )填表 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6 分)
专题四、气候 (一)气温 1 .温度 计算   2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3 、影响气温日 较差的因素 4 、影响气温年 较差的因素   5 .等温 线的读图 (二)、降水 1 .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2 、等降水量 线 ( 1 )我国由南向北 递减( 2 )我国由 东向西递减( 3 )城市由中心向四周 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 4 ) 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3 、副高的位置与 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 4 — 5 月南部沿海, 6 — 7 月江淮地区, 7 — 8 月 华北东北地区, 9 月退到 华南地区 (三)气候 类型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Ⅰ) 读图 2 ,回答 3 ~ 5 题。 3 .受暖流影响明 显的地方是 A . T B . Q C . R D . S 4 .气候特点 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 . T B . Q C . R D . S 5 .在 图 3 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 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 P 地相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 C   4 . B   5 . A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图 9 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 甲地 为苏联中亚某地( 46°N , 62°E ) , 乙地 为我国吉林省某地( 44°N , 125°E ) 40 、( 4 )甲地属于________气候, 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乙地属于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_平原 ( 4 )①温 带大陆性 ②降水少(干旱) ③畜牧业 ④温带季风 ⑤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于玉米生产 ⑥松嫩
25 .根据气 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 12 中 M 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 .全年受西 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 .夏季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 .全年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 .冬季受西 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25 . BD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下 图为 1951 ~ 2002 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 图。回答 9 ~ 10 题。 9 . 1951 ~ 2002 年,我国 A .各地都增温   B .增温幅度自 东向西递增 C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 0.8℃ D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 值可达 4℃ 10 .我国气温升高最明 显的地区在 A .西北、 华北、东北   B .西北、 华北、西南   C .西北、 华北、华东   D .西北、 华北、华南   9 . D   10 . A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23 .( 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的比 尔马( 19°N , 13°E )、印度的安拉阿巴德( 25°N , 81°E )和我国的广州( 23°N , 113°E )都位于北回 归线附近,图 9 为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 ( 1 )月降水量多于 100mm 的月份数,安拉阿巴德有____个月,广州有____个月。( 2 分) ( 2 )交替控制比 尔马的气压带和风带是_____和____;湿润季节安拉阿巴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 4 分) ( 3 )分析广州 较为湿润的原因。( 4 分) ( 1 ) 4 ( 1 分)  6 ( 1 分) ( 2 )副 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2 分) 西南( 风)( 2 分) ( 3 )位于海 陆交界地带,季风气候显著。( 2 分)夏季:来自海洋的湿 润气流造成大量降水。冬季:受大陆冷高压影响较弱,所以不干旱。( 2 分)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2 .下 图为“ 1271 - 1295 年 马可 · 波 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分   ) ( 1 ) 马可 · 波 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 A 、 B 、 C 三地,其所属的气候 类型分别是: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其中 A 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5 分) ( 1 )地中海气候   温 带大陆性气候   温 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 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007 高考上海地理 试卷 37 .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 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城市   (   )   (   )   (   )   (   ) 38 . 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位置简图”及“气温曲线与隆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上海( 1 分)  亚利山大( 1 分) 巴格达( 1 分) 拉 萨( 1 分) 38 、略
专题五、统计图表 1 . 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 ) 阅读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2 ) 对数值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 递增段(正相关)。 3 )找出峰 值(最高 / 最低 值)、谷值说出其含义 2 . 统计表的判读方法: 1 ) 问题——找到主要要素(最值),综合归纳地理规律。 2 ) 计算。 3 )比 较——对统计资料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 7 ),回答 15 ~ 16 题。 15 . 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 .第一 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 .第二 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 .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6 .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 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 .第二 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 .第三 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 .第二、三 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15 . D   16 . D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 8 )和人口年 龄结构变化图(图 9 ),回答 17 ~ 18 题。 17 .目前 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 .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增 长模式没有变化 18 .按 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 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 %或≥ 65 岁的人口达 7 %,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 . 1990 年以前   B . 1990 - 2000 年之 间   C . 2000 - 2004 年之 间   D . 2004 年以后 17 . B   18 . B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27 . 图 13 反映了 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 .主要 发生在夏季   B .主要 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C .与月均温有关   D .与月均最低气温有关 27 . BD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8 . 图 4 是我国第五此人口普 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 . 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 . 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 .江 苏、辽宁、贵州、湖北   D .湖北、江 苏、辽宁、贵州 8 . A
2007 年高考(重 庆卷)文科综合 读图 1 ,回答 1 ~ 3 题。 1 .某两洲面 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A . 亚洲、北美洲与大西   B . 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 .欧洲、北美洲与大西   D .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1 、 B
8.7 24.0 33.1 34.2 194.6 乌鲁木齐 2.3 18.3 62.9 16.5 976.0 成都 3.1 21.1 62.3 13.5 913.3 五台山 4.6 22.3 53.2 19.9 635.9 郑州 12.4 12.8 31.2 43.6 1598.0 南昌 7.2 17.7 44.3 30.8 1680.5 广州 冬季降水量(%) 秋季降水量(%) 夏季降水量(%) 春季降水量(%) 年降水量( mm ) 地名 37 .( 19 分) 读表 l 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 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 节分配 ( 1 )表中 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4 分) A .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 节   B .各地降水量季 节分配极不均匀 C . 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 . 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Ⅰ)
( 2 )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_______,根据气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8 分) ( 3 )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 4 )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 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3 分) ( 1 ) D ( 4 分) ( 2 )南昌( 1 分)。夏季副 热带高气压带( 3 分) 盘踞此地,形成伏旱( 3 分)降水偏少( 1 分) ( 3 ) 乌鲁木齐( 1 分)距海 远,水汽少( 3 分) ( 4 )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3 分)
表 2  中国玉米 产需表   单位: 10000 600 — — 10000 13400 13000 2006 1271 1730 820 9360 13181 12160 2005 1589 1540 792 9156 13077 11400 2004 2500 1450 828 9020 13789 12130 2003 1966 1380 737 8327 12410 11136 2002 1482 1180 771 8380 11813 10600 2001 其他 工 业加工 食用消 费 饲料消费 需求 结构 年度 总需求 产量 年度 中国的 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40 、( 6 )根据表 2 中玉米 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10 分)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 6 )从整体上看,玉米 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从 2001 年至 2006 年,玉米 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共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表 2   农业用地构成( % ) 0.1 33.4 36.8 19.6 10.1 C 0.1 33.4 36.8 11.6 18.1 B 0.1 40.5 12.9 2.4 44.1 A 菜地 草地 林地 果园 农耕地 方案 表 3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112 48 40 50 C 88 50 52 64 B 57 57 100 100 A 8 年以后 3 ~ 8 年内 土地利用 总收(万元 / 年) 径流量比 较 * ( % ) 侵 蚀量比较 * ( % ) 方案 21 .( 10 分)根据土地利用 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 2 、表 3 )。完成下列要求。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 1 )三种方案的排序:按 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____;按 8 年以后土地利用 总收入由高到低为____。(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4 分) ( 2 )你 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6 分) ( 1 ) CBA ( 2 分)  CBA ( 2 分) ( 2 )本 题可在 B 、 C 方案中任 选一种,理由略
1344 288 387 514 5045 每万元 GDP 耗水量( m 3 ) 8900 3357 18245 8952 2200 人均水 资源拥有量( m 3 ) 世界平均 法国 澳大利 亚 美国 中国 下表 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 GDP 耗水量表”。答 10 ~ 12 题。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10 .由表 l 分析可以看出 A .我国人均水 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 GDP 耗水量 约是美国的 10 倍 C .我国人均水 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D .澳大利 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1 .我每万元 GDP 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 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 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 污染严重 12 .建 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大水利建 设投入   B .控制城市 规模 C .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D . 优先发展工业 10 . B   11 . B   12 . C
30 500 482 26 33 Y 29 1024 2309 32 51 T 10 150 376 24 14 M 3 460 464 34 79 B 森林覆盖率( % ) 人均能源消耗(石油当量, kg ) 人均 GDP (美元) 城市人口比重( % ) 国土面 积(万 km 2 ) 国家 12 . 仅据表中四国有关综合国力的部分数据判断,今后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国家是 2007 年高考(天津卷)文科 综合 A . B B . M C . T D . Y 12 . C
0.44 0.78 0.76 0.54 土地开 垦率 - 0.24 - 0.66 - 0.73 - 0.17 地形坡度 > 21° 17° - 21° 13° - 17° < 13° 坡度范 围 32 .云 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共 18 分)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专题六、大气   1 . 热力环流 2 .气 压 3 .季 风   1 )、 东亚季风环流 2 )、南 亚季风环流 4 .酸雨(酸雨、酸 雾、酸雪) 5 .臭氧 层破坏 6 .温室效 应问题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下 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 、 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 、 PN , M 、 N 之 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 点空气运 动的可能方向。回答 6 ~ 8 题。 6 .若此 图表示北半球, PM > PN , 则 O 点 风向为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7 .若此 图表示高空等高面, PM < PN , 则 O 点 风向为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D .⑥或⑦ 8 .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 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全力方向 A .与空气运 动方向成 180° 角   B .与空气运 动方向成 90° 角 C .与气 压梯度力方向成 90° 角   D .与气 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 角 6 . A   7 . C   8 . D
2007 年高考(重 庆卷)文科综合 读图 3 ,回答 4 ~ 5 题。 4 .近百年来, 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温室气体增加   B .太阳 辐射增强 C .臭氧空洞 扩大   D .酸雨危害 严重 5 .当甲地一年中雪 线最低的时候 A .澳大利 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B .北印度洋的   洋流呈 顺时针流动 C .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 为最强的季节   D .巴西高原正 值干季草木枯黄 4 、 A 5 、 C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29 . 图 14 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 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 CO2 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 B . CH4 浓度在 40°N 以北随 纬度增高而增加 C .人 类活动是造成沿线 CO2 和 CH4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D .洋流是造成沿 线 CO2 和 CH4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9 . AB
专题七、陆地与海洋 1 、影响 盐度高低的因素 2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3 、影响 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4 、 盐场区位选择 5 、 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 6 、洋流 7 、   三 类岩石要从成因、类型和特征上注意区别和联系 8 、板 块构造理论 9 、地 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0 、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07 高考文 综(北京卷) 5 .良好的 储油构造一般是 A .盆地   B .断 层 C .向斜   D .背斜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3 . 图 2 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 .① 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 .② 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 .③指示的岩 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 .④指示的岩 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 . C   5 、   D
2007 年高考(天津卷)文科 综合 下 图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谷地中的景观图。读下图,回答 8 ~ 9 题   8 . 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A .受 挤压,经侵蚀   B .受 挤压,经风化   C .受 张力,经搬运   D .受 张力,经沉积 9 .形成 图中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应该是 A .地 质灾害少   B .土地可以耕牧   C .河湖密度大   D .旅游 资源丰富 8 . A   9 . B
2007 高考上海地理 试卷 4 .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 .侵入岩   B . 喷出岩   C .沉 积岩   D . 变质岩 5 .花 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A . 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 .沉 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 .岩 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 .岩 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 .正确反映三大 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4 . C   5 . D   6 . C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下 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 11 ~ 12 题。 11 .各岩 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 .火成岩 1 、沉 积岩 1 、沉 积岩 2 、火成岩 2 、沉 积岩 3 B .沉 积岩 3 、火成岩 1 、火成岩 2 、沉 积岩 2 、沉 积岩 1 C .沉 积岩 3 、火成岩 1 、沉 积岩 2 、火成岩 2 、沉 积岩 1 D .沉 积岩 3 、沉 积岩 2 、火成岩 1 、火成岩 2 、沉 积岩 1 12 . 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 3 中 A .火成岩 1 为喷出岩   B .火成岩 2 为喷出岩 C .火成岩 1 、沉 积岩 2 都 为喷出岩 D .火成岩 1 、沉 积岩 2 都 为侵入岩 11 . D   12 . B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7 .下列 选项与图 3 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 .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侵 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 蚀作用、外力搬运 7 . A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22 .( 10 分) 图 8 所示区域在 28°S 附近, L 示意流 经沿岸的洋流。完成下列要求。 ( 1 )在 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 L 的流 动方向。( 2 分) ( 2 )在 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 L 的等温 线,分别标注 L   1 和 L   2 ,其温度 值关系为 L   1 >   L   2 ,以示意 该海域表层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6 分) ( 3 ) 简述洋流 L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 分) ( 3 )降温( 1 分) 减湿( 1 分) (1) (2)
2007 高考上海地理 试卷 (四)洋流是海洋 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 10 .下列海区中,大洋 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 .北半球 热带、副热带海区   B .北半球中高 纬海区 C .南半球 热带、副热带海区   D .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11 .下列寒流中, 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都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A .拉布多寒流、加那利寒流、千 岛寒流   B .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秘 鲁寒流 C .千 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D .西澳大利 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12 .下列关于暖流分布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南半球大 陆东部海区均有分布   B .南北半球中 纬度海区均有分布 C .北半球大 陆西部海区均有分布   D .南北半球高 纬度海区均有分布 (四) 10 . A   11 . D   12 . D
专题八、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 )等震 线 2 )沙 尘暴现象 3 )泥石流爆 发的条件 4 )西南地区地 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5 )厄 尔尼诺现象 6 )能源 问题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下 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 3 ~ 4 题。 3 .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 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 .滑坡   B .地震   C .泥石流   D .火山 3 . C   4 . A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31 .( 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制】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图 22 反映了我国 1950-1991 年 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判断 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 分) ( 2 )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 节差异的原因。( 4 分) ( 3 ) 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 分)   ( 1 )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 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 B )、旱灾面 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 C )均最高。 ( 2 )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 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于燥少雨 ( 3 )森林火灾;遥感技 术。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下 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 23 ~ 25 题。 23 .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 .峰 值均出现在 4-6 月   B .峰 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 .峰 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 .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24 .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 现峰值时 A .我国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B .巴西高原草木生 长旺盛 C .美国南部 飓风活动频   D .阿 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25 .关于 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 .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 发生凌汛 C .治理黄河的关 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 .三峡工程的建 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23 . BD   24 . AC   25 . AD
2007 高考文 综(北京卷) 40 .( 28 分) 资源短缺和市场有限往往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上,许多国家为了获取资源、争夺市场采用了非和平的手段。我国政府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完成下列问题。 ( 1 )以一种 陆地资源为例。说明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10 分) ( 1 ) 矿产、土地、水、生物资源(举出任意一种即可);数量有限,利用潜力无限;各种资源相互影响;分布不均;土地、水、生物资源分布一般具有地带性(或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条件制约)。
专题九、区位分析 区位因素(区位条件) 评析(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 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 ; 二要从 对自然 . 社会 . 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 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 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1 、 农业   2 、工 业 3 、人口   4 、城市 5 .商 业贸易与金融   6 .交通 7 .旅游   8 . 经济区位专题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芯片是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 2007 年 3 月, 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 25 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回答 1 ~ 2 题。 1 .通常, 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 .原料指向型   B .市 场指向型 C .廉价 劳动力指向型   D .技 术指向型 2 . 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 A .丰富的原料   B . 庞大的市场 C .廉价的 劳动力   D .先 进的技术 1 . D   2 . B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Ⅰ) 我国某 边防站(海 4900 米)的 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 9 ~ 10 题。 9 .盖 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 热量   B .水分 C .土壤   D .光照 10 .在 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 .蒸 发量大   B .多虫害   C .地温低   D .太阳 辐射强 9 . A   10 . C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7.6 15.7 第三 产业比重(%) 49.6 64.3 第二 产业比重(%) 12.8 20.0 第一 产业比重(%) 2005 年 1978 年 31 .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18 分) ( 1 ) 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6 分) ( 1 )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 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3 、( 4 )河流 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5 分) ( 4 )位于 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
2007 年高考(宁夏卷)文科 综合   37 、( 1 ) 该地区计划在 a 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10 分) ( 2 ) 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 b 、 c 两地作 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4 分)(提示:大型机 场占地规模大, c 地需填海。)
2007 年高考(重 庆卷)文科综合 39 .( 60 分) 2007 年 1 月 30 日至 2 月 10 日,国家主席胡 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 3 ) 说出北非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并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 8 分) ( 3 )石油和磷 矿。有利因素:石油和磷矿资源丰富;靠近世界重要航线,与世界主要市场联系方便;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不利因素: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低,气候干燥。
专题十、地理成因问题 总论:成因问题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 ( 河流 . 湖泊 ) 、植被、土壤、 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 ( 战争 ) 、宗教等方面分析。 (以下案例均以我国 为例) 1 )、咸潮 2 )、赤潮 3 )、土壤 盐碱化 4 )、土地荒漠化 问题 5 )、水土流失 问题 6 )、水 资源危机(缺水)的原因 7 )、 问题地理的区域分布
2007 高考文 综(北京卷) 36 .( 36 分) 读图 9 ,完成下列 问题。 ( 2 )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10 分) ( 3 ) 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6 分) ( 2 )特征:多内流河和 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 3 )水 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2007 年高考(宁夏卷)文科 综合   36 .( 32 分) 图 8 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 4 )甲、乙两 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 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4 分) ( 4 )乙 地形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试题(四川卷) 36 .( 36 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 3 )指出 图 9 中甲阴影区与 图 10 中乙阴影区 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8 分) ( 3 )甲区以畜牧 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材料一:
专题十一、地理特征问题 ( 1 )地形 ( 地貌 ) 特征 ( 2 )地表 环境特征 ( 3 )气候特征 ( 4 )河流水文特征 ( 5 ) 农业生产特征 ( 6 )工 业生产特征 ( 7 )自然 资源的特征 ( 8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2007 高考文 综(北京卷) 36 .( 36 分) 读图 9 ,完成下列 问题。 ( 2 )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10 分) ( 2 )特征:多内流河和 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图 12 是某 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 13 是 10 年后 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 14 是 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 1 ) 说明 A 支流的水文特征。( 6 分) 26 .( 1 )流量季 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008 年上海市春季招生考 试综合能力   12 .据 预测, 2015 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依次 为东京、孟买、德里、墨西哥城。这四大城市的共同特征是 A .位于北半球中低 纬度   B .地 处世界主要地震带 C .平原地形、季 风气候   D .沿海城市、海运 发达 12 . A
专题十二、地理空间定位 1.  根据地理事物的 经纬网数据定位。   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 经纬度位置,如:北美洲的中心经度约为 90°W 、澳大利 亚介于 10°S ~ 40°S 和 120°E ~ 150°E 之 间且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 2.  通 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一些国家、地区、省市、河流、湖泊等都有自己 轮廓特征,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踢足球、黄河则像个“几字”形、青海省像玉兔、广东省像象鼻等等。 3.  根据地理事物的相 对位置定位。   有 时可以通过周围事物(如湖泊、山脉、洋流等)判断、推理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如看到五大淡水湖群,可以知道此区域位于美国东北或者加拿大东南。 总之,要学好定位区域,要会看地图,熟记重要的经纬线,能讲出该区域主要地理事物,认识重要区域的轮廓。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读图,回答 8 ~ 9 题。 8 . 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 . 热带雨林气候   B . 热带草原气候   C . 热带沙漠气候   D . 热带季风气候 9 . 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 辐射   B .洋流   C .地形   D .大气 环流 8 . B   9 . C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37 .( 21 分) 图 8 为某国简图。读图 8 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 1 ) 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_______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分) ( 1 )印度 以平原 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007 年高考(宁夏卷)文科 综合   读图 1 ,回答 1 ~ 2 题。 1 . 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 . 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 .增加湿、 热程度   B .降低干、 热程度 C .减 轻寒冷状况   D .加 剧干燥状况 1 . B   2 . D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图 1 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关于 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 .① 处洋流属暖流   B .② 处景观为荒漠   C .③ 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 .④ 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 .当太阳直射 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悉尼白昼将 继续变长   B .雅典正 值多雨季节 C .北京受 亚洲低压影响   D . 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1 . B   2 . B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试题(四川卷) 图 3 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 8 ~ 11 题。 8 . 图 3 中所示区域的数 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 述 连线正确的是 A .①——梯田 层层稻花香   B .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 .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 .④——山歌 阵阵采茶忙 9 .关于 图 3 中各区域突出 环境问题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①区常 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 .②区水土流失面 积广大 C .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 频发   D .⑤区土壤 盐渍化普遍 10 .关于 图 3 中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区河流水位季 节变化小   B .②区河流春汛 长于夏汛 C .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 结冰期   D .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熏蒸 变化小 8 . D   9 . B   10 . C
2007 年高考(重 庆卷)文科综合 36 .( 36 分) 图 8 是我国甲乙两省 2005 年 农业产值结构图,图 9 是两省耕地面 积变化图。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 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6 分)
专题十三、地理热点 2008 年高考将可能涉及 热点问题:如和谐社会建设(人地和谐共处关系)与三农问题,能源问题,全球变暖,南方冰雪灾害(联系拉尼娜), 2008 北京奥运,航天(嫦娥 1 号、神七),生 态破坏及环境污染,世界政治经济冲突地区(朝核、伊朗危机等),重大工程建设(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三峡工程大坝封顶蓄水水位 156 米、京沪高 铁建设)等。 关注身 边发生的各种地理热点事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关心热点问题,但不沉浸在热点问题里,重要的还是放在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上。
2007 年全国及各省区 试卷涉及地理热点较多,值得关注。 2008 北京奥运: 江 苏地理 15-16 题(火炬传递,考区时、沿途景观等) 上海地理 21-26 题(火炬传递,考大洲、城市、植被、正午太阳高   度、白昼 长短、时间换算等) 北京文 综地理 1-4 题(火炬传递,考自然带、城市、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 长短、气候、区时等) 航天科技: 上海地理 1-3 题(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   ,考 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   、太阳系外行星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 观测的优势   ) 2008 年上海春季招生考 试 35-39 题(  “ 嫦娥一号” 发回图片   、 卫星发射中心   ,考玄武岩分布   、月球   知 识、比例尺大小比较、填出太原市、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独特的优势条件   等)
重大工程建 设 山 东文综地理 30 题(青藏铁路通车,旅游新热区   ,考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游 资源   、青藏地区 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何促进作用?) 广 东地理 36 题(青藏铁路通车,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考西藏旅游 资源两种类型   、西藏的自然 环境、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及年内变化特点   、青藏 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北京文 综地理 39 ( 3 ) 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考京杭运河北京至 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 生 态破坏及环境污染 广 东地理 35 题(城市光化学烟雾   ) 海南地理 27 题(吉林化工厂爆炸,污染松花江) 全国文 综地理 36 ( 2 ) 题(环境污染,工厂搬迁) 山 东文综地理 32 题(三峡库区漂浮物) 2008 年上海春季 综合地理 50-52 (太湖 蓝藻大爆发,无锡饮水危机 )
全球 变暖 江 苏地理 29-30 题(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天津文 综地理 6-7 题(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   ) 环渤海经济圈 (天津文 综 39 题) 西部大开 发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 08 上海春季 综合地理 11 题) 国家粮食安全 (广 东地理 34 题,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
三、第三 轮复习——强化训练   查漏补缺(高强度做题,广开 思路,熟能生巧,适 应高考) 临川一中训练模式:(约 3 周 时间) 1 、 综合训练:每周 1 份地理 单科卷、 1 份文 综卷 2 、 专项训练:选择题专项训练卷( 50 题)——每周 1 次,共 3 次 36 题(或 36 、 37 题)综合题专项训练 (10 题 ) — 前两周,共 2 次 39 题(或 40 题)政、史、地综合专项训练 (10 题 ) — 最后一周,共 1 次 (合 计:每周 4 次考 试)
要求: ① 命 题教师提前确定,精心选题,主张 原 创或改编,向高考题靠拢接近。 ② 全批全改,及 时讲评。 ③ 文 综卷测试定在高考时段(上午 9:00 — 11:30 ),以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适 应高考。
四、考前 6 天安排 6 月 1 日— 4 日:学生自由看 书,教师在课 堂上或晚自 习期间回答学生提问。 6 月 5 日:教 师进行地理考前提示 6 月 6 日:学生休息
谢   谢   各   位!

More Related Content

PDF
高中部下學期月考二考卷檢討3
PDF
高職月考考卷(合併)
PDF
國中部5 4~6-3小考(學生版)
PDF
八年级地理单元测试题(卷)
PPT
地理部分专题
PDF
高中部下學期月考二檢討投影片2
PDF
第4章基測
PPT
高考地理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部下學期月考二考卷檢討3
高職月考考卷(合併)
國中部5 4~6-3小考(學生版)
八年级地理单元测试题(卷)
地理部分专题
高中部下學期月考二檢討投影片2
第4章基測
高考地理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Viewers also liked (7)

PDF
房研【深度】
DOC
Lucentum por Jonathan
PDF
北大人
PPTX
Wakeupnow 2014
PDF
山西深度第二期
PPTX
Don du sang
房研【深度】
Lucentum por Jonathan
北大人
Wakeupnow 2014
山西深度第二期
Don du sang
Ad

Similar to 扎扎实实复习 信心百倍迎考(地理) (20)

PPT
高考地理能力要求及考前备考策略
DOC
各类地理试题的分析与答题思路
PDF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的特点
PDF
2007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PDF
八年级地理6 a班资料参考答案
PDF
2009地理
PDF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PDF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PDF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地理分析
PDF
地理考前复习
DOC
夏县二中地理教师能力测试卷
PDF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总复习要点
PDF
2006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
PDF
2009年鹤岗市初中地理考试说明
PPT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高考有效教学探讨
PDF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的说...
PDF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PDF
2010年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备考探讨
PDF
113分科測驗地理試題113分科測驗地理試題113分科測驗地理試題113分科測驗地理試題.pdf
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
高考地理能力要求及考前备考策略
各类地理试题的分析与答题思路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的特点
2007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八年级地理6 a班资料参考答案
2009地理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地理分析
地理考前复习
夏县二中地理教师能力测试卷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总复习要点
2006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启示
2009年鹤岗市初中地理考试说明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高考有效教学探讨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的说...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2010年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备考探讨
113分科測驗地理試題113分科測驗地理試題113分科測驗地理試題113分科測驗地理試題.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
Ad

扎扎实实复习 信心百倍迎考(地理)

  • 1. 扎扎 实实复习 信心百倍迎考 江西省 临川一中 黄 绍贤 [email_address]
  • 2.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 ( 回 顾总结 ) 一、第一 轮复习——全面细致 夯 实基础(积累期) ( 后期安排 ) 二、第二 轮复习——专题突破 提升能力(提高期) 三、第三 轮复习——强化训练 查漏补缺(冲刺期) 四、考 前——答疑解惑 核心提示( 调整期)
  • 3. 学生自由看 书,教师答疑、提示 2008 年 6 月 1 日— 5 日 第三 轮复习 2008 年 5 月初— 5 月底 第二 轮复习 2008 年 3 月初— 5 月初 第一 轮复习 2007 年 9 月— 2008 年 2 月底 安 排 时 间
  • 4. 一、第一 轮复习—— 全面 细致 夯 实基础(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不漏过一个重要知识点,宜细不宜粗,要扎实、准确、熟练) 以《人文地理》 为例,临川一中作如下教学设计。 指 导思想: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观点为主线 体 现:社会性、综合性、地域性 要求:抓 观点、讲方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 5. 第 5 单元 人 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 . 农业生产特点 地域性——因地制宜 季 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 2 .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 经济因素 气候(光、 热、水) 地形(平原、丘陵、山地) 土壤( 红壤、黑土、黄土) 市 场 交通 政策 劳力 技 术 资金 注意: ( 1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 2 )社会 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 市 场、交通等 )
  • 6. 3 、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 业 大牧 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 农业 混合 农业 特点 ( 亚洲、阿根廷、美国、 澳大利 亚 ) △ 联系我国农业生产情况 我国 现阶段: 传统—现代过渡 中国区域差异大 建立高 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为发展目的
  • 7. 4 、工 业区位因素 ① 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市 场、劳力、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 ② 工 业布局 类型 原料指向型 市 场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廉价 劳动力指向型 技 术指向型 ③ 跨国公司生 产:中国(劳动力廉价便宜、土地低价、市场广阔) ④ 传统工业区特点(鲁尔区) ⑤ 新 兴工业区特点(硅谷、意大利) △ 联系中国背景 a. 计划->市场快速过渡跨跃式阶段 b. 传统工业区改造。如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 c. 许多大小企业走出国门 d. 开拓油气来源多元化(中哈、中俄、中非、中西)
  • 8. 第 6 单元 人 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 、城市区位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 资源、交通、政治、 军事、宗教、旅游等) 认定(判定):哪个城市发展由哪些因素决定。 2 、城市化 进程、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3 、城市化 问题(环境质量、住房、交通、就业、社会治安等) △ 联系高二选修 ->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的 结构和成因 城市的合理 规划(含道路网模式: 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
  • 9. 第 7 单元 人 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 、各交通运 输方式优缺点(落实交通线) 2 、 线(京九为例),点(上海港为例) 3 、商 业中心的形成(交通、市场)及组织形式( 街、 小区) 4 、商 业网点配置(人口密度、社会经济条件) 5 、国 际金融和国际贸易(著名或重要金融中心)
  • 10. 第 8 单元 人 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表 现形式 环境污染 生 态破坏 具体:水 资源利用方面 水 资源严重不足 地表水 污染 地下水 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臭氧 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 森林砍伐、生物多 样性减少 人 们环境意识淡薄,居住和城市问题,过渡 消耗 矿物燃料 工 业废气增多,食品安全问题,贫困问题 总体: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注意联系实际
  • 11. 二、第二 轮复习——专题突破 提升能力( 归纳联系,突出重点) 有关 专题如何设置,名称大同小异,但总体不离主干知识,不离重要考点,根据其他专家、教师的经验,结合临川一中实际,我校专题作如下设计。 专题复习中的几个原则: 1 、复 习要在整体目标下进行,方向明确 2 、知 识性的内容进行梳理,要改变机械重复的复习模式 3 、 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从明确各知识类型的要求入手 4 、 热点地理内容的复习,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原理的运用
  • 12. 十三个 专题: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含光照 图的判读) 专题二、等值线 专题三、地表水与地下水 专题四、气候 专题五、统计图表 专题六、大气 专题七、陆地与海洋 专题八、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专题九、区位(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 商 业、旅游) 专题十、地理成因问题 专题十一、地理特征问题 专题十二、地理空间定位 专题十三、地理热点
  • 13.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含光照图的判读) 1 .方向 2 .比例尺 3 . 经、纬度 4 . 时间计算 5 .日期界 线:自然界线即地方时 0 : 00 经线,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会做有关今天和明天的题目。 6 .地球自 转公转速度 7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 8 .昼夜 长短计算 9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10 .黄赤交角的 变化与五带划分 11 .地球公 转轨迹图判断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12 .影响太阳 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3 . 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4 .回收 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 14. ( 2007 宁夏文 综 ) 36 .( 32 分) 图 8 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 2 )两 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 岛。当乙岛的区时为 6 月 9 日 6 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 6 月( 8 )日( 15 ) 时。
  • 15. ( 2007 四川文 综) 36 .( 36 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二: 2005 年 10 月 2 日 13 时 30 分(当地区 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 9 中 A 港启航, 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 2006 年 8 月 29 日 10 时 30 分(抵达地区 时)抵达图 10 中 B 港。 ( 1 )哥德堡号从 A 港至 B 港,共航行了_____天_____小 时。航行期间, A 港白昼 长短的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 1 ) 330 14  逐 渐变短到逐渐变长,再逐渐变短
  • 16. ( 2008 上海春季 综合) 材料二:正当“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之 际,刚刚启动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将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39 .与我国已有的三个 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请分析、评价这些优势条件。 ( 1 )文昌 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可以增加发射的有效载荷。 ( 2 ) 濒临南海,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降低造成危害的概率。
  • 17. ( 2008 上海春季 综合) 9 .国家法定 节假日调整方案近期出台,将增加清明( 4 月 4 日或 5 日)、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中秋(农历八月十五)等传统节日为国家假日。下列传统节日中,上海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 .春 节 B .清明 C .端午 D .中秋 9 . C
  • 18. ( 2007 年江 苏地理 )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 层经济林区。图 1 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12 : 40 , 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 1 ~ 2 题。 1 . 该地位于 A . 45°N , 110°E B . 21°34 ′ N , 110°E C . 45°N , 130°E D . 21°34 ′ N , 130°E 2 . 这一天 A .太阳距离地球最 远 B .江 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 .晨昏 线与极圈相切 D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 侧递减 1 . B 2 . C
  • 19. 图 4 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 线 a 为纬线, Q 、 P 两点的 经度差为 90° ;弧 线 b 为晨昏线, M 点 为 b 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 6 ~ 8 题。 6 .若此 时南极附近是极昼, P 点所在 经线的地方时是 A . 5 时 B . 15 时 C . 9 时 D . 19 时 7 .若此 时为 7 月份, 图中 M 点的 纬度数可能为 A . 55°N B . 65°N C . 75°N D . 85°N 8 .若 Q 地的 经度为 0° ,此 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 .洛杉 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 . 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 . 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 .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2007 全国 Ⅰ 卷 ) 答案 : 6 、 B 7 、 C 8 、 A
  • 20. ( 2007 广 东地理) 20°W 和 160°E 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图 11 中甲、丙在晨 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 22 ~ 24 题。 22 . 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 东半球 D .西半球 23 . 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白昼 时间比乙地长 B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 90° C .各地夜 长乙>丙>丁 D .各地日出的先后 顺序是甲、乙、丙 24 .此 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 . 郑州市(约 35°N , 114°E )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 .南京市正 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 .雅 库茨克(约 62°N , 130°E )已是白昼 D .澳大利 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 22 、 BD 23 、 AC 24 、 BC
  • 21. ( 2007 年海南地理) 我国某企 业在伊斯兰堡( 33.7°N , 73.1°E )、利雅得( 24.6°N , 46.7°E )、 东京( 35.7°N , 139.8°E )、悉尼( 33.9°S , 151.2°E )、底特律( 42.4°N , 83.0°W )、和圣保 罗( 23.95°S , 46.64°W )等城市 设有分支机构。回答 3 ~ 5 题。 3 . 该企业于北京时间 2007 年 3 月 1 日 8 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A . 2007 年 3 月 1 日 19 时 B . 2007 年 3 月 12 日 8 时 C . 2007 年 2 月 28 日 21 时 D . 2007 年 2 月 28 日 19 时 4 .假定 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 9 时至 17 时,并计划召开 1 小 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 4 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 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 . 8 ~ 9 时 B . 14 ~ 15 时 C . 15 ~ 16 时 D . 20 ~ 21 时 5 . 总部领导在北京盛夏时节乘飞机直航至某海外分机构考察,到达时当地正值冬季。此海外分机构位于 A .底特律 B .利雅得 C . 东京 D .悉尼 3 . C 4 . B 5 . D
  • 22. ( 2007 宁夏文 综) 我国某校地理 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图 3 )。回答 5 ~ 6 题。 5 .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 变化及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时 A .地球公 转速度较慢 B .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 . 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5 . C 6 . D
  • 23. 专题二、等值线 一、等 值线的基本特点 1. 同一条等 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 等 值线为闭合曲线。 3. 两条等 值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 相 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二、重要等 值线要点归纳 (一)等高 线 (二)等温 线 (三)等 压面 (四)等 压线 ( 五 ) 等降水量 线 (六)等 盐度线 (七)年太阳 总辐射量等值线 (八)等震 线 (九 ) 酸雨的等 pH 值线
  • 24. 2007 文 综(全国卷Ⅱ) 图 1 所示区域属于湿 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3 ~ 5 题。 3 . R 、 Q 两点的相 对高度可能为 A . 800 米 B . 900 米 C . 1000 米 D . 1100 米 4 . M 、 N 、 P 、 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 . M 、 N B . M 、 P C . M 、 Q D . P 、 Q 5 .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 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 . 风沙 B .洪 涝 C .滑坡 D .寒 冻 3 . C 4 . A 5 . C
  • 25. ( 2007 广 东地理) 11 .河流 R 的流向 为 A .自 东向西 B .自西向 东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12 .若此 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A .火山 喷发 B .滑坡 C .地震 D .泥石流 11 . B 12 . B
  • 26. ( 2007 广 东地理) 20 . 图 10 为我国西部某区域 7 月均温(℃)等 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地距海 远近不同 B .甲地 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 .高山阻 挡了水汽输送 D .两地 纬度差异大 20 . B
  • 27. 2007 宁夏文 综 图 5 为美国某城市某年 8 月某日 22 时等温线图。回答 9 ~ 11 题。 9 . O 、 P 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 过 A . 4℃ B . 3℃ C . 2℃ D . 1℃ 10 .若只考 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 N 点的 风向为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西北 风 D .西南 风 11 . 图 6 中与 M 、 P 、 N 一 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 A 10 . B 11 . C
  • 28. 2007 四川文 综 39 .( 6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1 )在 图 12 所示气 压形势下, a 等 压线的数值为_____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________。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012.5  西北 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 29. 2007 天津文科 综合 暑假,某地理小 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回答 10 ~ 11 题。 10 .在 a 、 b 、 c 、 d 四 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1 .夜晚,学生 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0 . C 11 . A
  • 30. (十七) 读“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回答问题。( 12 分 2007 高考上海地理 试卷 63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______,徐州梅雨 终止日是______。 64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 续天数约_____天,宜昌的梅雨持续天数约_____天。 63 . 5 月 21 日、 7 月 14 日 64 . 34 、 17±1
  • 31. 专题三、地表水与地下水 ( 一 ) 地表水——主要 讲河流水 1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 线地形图: 2 .河流水系特征:水系形 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 3 .河流水文特征: 4 .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5 .河流地貌: 6 .洪灾 ( 二 ) 地下水 1 . 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 .潜水等水位 线图 3 .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 补给关系: 4 .潜水流速的大小: 5 .确定引水工程:
  • 32. 11 .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 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 16 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 轻 C .中上游水 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 .中下游河床泥沙淤 积量加大 2007 全国文科 综合 (Ⅰ) 11 、 C
  • 33.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3 .下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分) ( 1 ) 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 ( 2 )水循 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4 分) ( 3 )目前,人 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________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 分)
  • 34.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5 .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 ( 2 )弱水年 总径流量为 43 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2 )有 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 35. 2007 年高考(天津卷)文科 综合 36 、( 3 )填表 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6 分)
  • 36. 专题四、气候 (一)气温 1 .温度 计算 2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3 、影响气温日 较差的因素 4 、影响气温年 较差的因素 5 .等温 线的读图 (二)、降水 1 .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2 、等降水量 线 ( 1 )我国由南向北 递减( 2 )我国由 东向西递减( 3 )城市由中心向四周 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 4 ) 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3 、副高的位置与 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 4 — 5 月南部沿海, 6 — 7 月江淮地区, 7 — 8 月 华北东北地区, 9 月退到 华南地区 (三)气候 类型
  • 37.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Ⅰ) 读图 2 ,回答 3 ~ 5 题。 3 .受暖流影响明 显的地方是 A . T B . Q C . R D . S 4 .气候特点 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 . T B . Q C . R D . S 5 .在 图 3 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 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 P 地相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 C 4 . B 5 . A
  • 38.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图 9 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 甲地 为苏联中亚某地( 46°N , 62°E ) , 乙地 为我国吉林省某地( 44°N , 125°E ) 40 、( 4 )甲地属于________气候, 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乙地属于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_平原 ( 4 )①温 带大陆性 ②降水少(干旱) ③畜牧业 ④温带季风 ⑤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于玉米生产 ⑥松嫩
  • 39. 25 .根据气 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 12 中 M 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 .全年受西 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 .夏季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 .全年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 .冬季受西 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25 . BD
  • 40.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下 图为 1951 ~ 2002 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 图。回答 9 ~ 10 题。 9 . 1951 ~ 2002 年,我国 A .各地都增温 B .增温幅度自 东向西递增 C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 0.8℃ D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 值可达 4℃ 10 .我国气温升高最明 显的地区在 A .西北、 华北、东北 B .西北、 华北、西南 C .西北、 华北、华东 D .西北、 华北、华南 9 . D 10 . A
  • 41.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23 .( 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的比 尔马( 19°N , 13°E )、印度的安拉阿巴德( 25°N , 81°E )和我国的广州( 23°N , 113°E )都位于北回 归线附近,图 9 为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 ( 1 )月降水量多于 100mm 的月份数,安拉阿巴德有____个月,广州有____个月。( 2 分) ( 2 )交替控制比 尔马的气压带和风带是_____和____;湿润季节安拉阿巴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 4 分) ( 3 )分析广州 较为湿润的原因。( 4 分) ( 1 ) 4 ( 1 分)  6 ( 1 分) ( 2 )副 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2 分) 西南( 风)( 2 分) ( 3 )位于海 陆交界地带,季风气候显著。( 2 分)夏季:来自海洋的湿 润气流造成大量降水。冬季:受大陆冷高压影响较弱,所以不干旱。( 2 分)
  • 42.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2 .下 图为“ 1271 - 1295 年 马可 · 波 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分 ) ( 1 ) 马可 · 波 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 A 、 B 、 C 三地,其所属的气候 类型分别是: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其中 A 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5 分) ( 1 )地中海气候 温 带大陆性气候 温 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 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 43. 2007 高考上海地理 试卷 37 .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 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城市 ( ) ( ) ( ) ( ) 38 . 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位置简图”及“气温曲线与隆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上海( 1 分)  亚利山大( 1 分) 巴格达( 1 分) 拉 萨( 1 分) 38 、略
  • 44. 专题五、统计图表 1 . 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 ) 阅读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2 ) 对数值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 递增段(正相关)。 3 )找出峰 值(最高 / 最低 值)、谷值说出其含义 2 . 统计表的判读方法: 1 ) 问题——找到主要要素(最值),综合归纳地理规律。 2 ) 计算。 3 )比 较——对统计资料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
  • 45.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 7 ),回答 15 ~ 16 题。 15 . 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 .第一 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 .第二 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 .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6 .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 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 .第二 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 .第三 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 .第二、三 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15 . D 16 . D
  • 46.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 8 )和人口年 龄结构变化图(图 9 ),回答 17 ~ 18 题。 17 .目前 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 .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增 长模式没有变化 18 .按 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 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 %或≥ 65 岁的人口达 7 %,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 . 1990 年以前 B . 1990 - 2000 年之 间 C . 2000 - 2004 年之 间 D . 2004 年以后 17 . B 18 . B
  • 47.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27 . 图 13 反映了 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 .主要 发生在夏季 B .主要 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C .与月均温有关 D .与月均最低气温有关 27 . BD
  • 48.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8 . 图 4 是我国第五此人口普 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 . 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 . 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 .江 苏、辽宁、贵州、湖北 D .湖北、江 苏、辽宁、贵州 8 . A
  • 49. 2007 年高考(重 庆卷)文科综合 读图 1 ,回答 1 ~ 3 题。 1 .某两洲面 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A . 亚洲、北美洲与大西 B . 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 .欧洲、北美洲与大西 D .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1 、 B
  • 50. 8.7 24.0 33.1 34.2 194.6 乌鲁木齐 2.3 18.3 62.9 16.5 976.0 成都 3.1 21.1 62.3 13.5 913.3 五台山 4.6 22.3 53.2 19.9 635.9 郑州 12.4 12.8 31.2 43.6 1598.0 南昌 7.2 17.7 44.3 30.8 1680.5 广州 冬季降水量(%) 秋季降水量(%) 夏季降水量(%) 春季降水量(%) 年降水量( mm ) 地名 37 .( 19 分) 读表 l 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 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 节分配 ( 1 )表中 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4 分) A .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 节 B .各地降水量季 节分配极不均匀 C . 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 . 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Ⅰ)
  • 51. ( 2 )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_______,根据气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8 分) ( 3 )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 4 )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 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3 分) ( 1 ) D ( 4 分) ( 2 )南昌( 1 分)。夏季副 热带高气压带( 3 分) 盘踞此地,形成伏旱( 3 分)降水偏少( 1 分) ( 3 ) 乌鲁木齐( 1 分)距海 远,水汽少( 3 分) ( 4 )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3 分)
  • 52. 表 2  中国玉米 产需表 单位: 10000 600 — — 10000 13400 13000 2006 1271 1730 820 9360 13181 12160 2005 1589 1540 792 9156 13077 11400 2004 2500 1450 828 9020 13789 12130 2003 1966 1380 737 8327 12410 11136 2002 1482 1180 771 8380 11813 10600 2001 其他 工 业加工 食用消 费 饲料消费 需求 结构 年度 总需求 产量 年度 中国的 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40 、( 6 )根据表 2 中玉米 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10 分)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 6 )从整体上看,玉米 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从 2001 年至 2006 年,玉米 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共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 53. 表 2 农业用地构成( % ) 0.1 33.4 36.8 19.6 10.1 C 0.1 33.4 36.8 11.6 18.1 B 0.1 40.5 12.9 2.4 44.1 A 菜地 草地 林地 果园 农耕地 方案 表 3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112 48 40 50 C 88 50 52 64 B 57 57 100 100 A 8 年以后 3 ~ 8 年内 土地利用 总收(万元 / 年) 径流量比 较 * ( % ) 侵 蚀量比较 * ( % ) 方案 21 .( 10 分)根据土地利用 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 2 、表 3 )。完成下列要求。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 1 )三种方案的排序:按 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____;按 8 年以后土地利用 总收入由高到低为____。(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4 分) ( 2 )你 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6 分) ( 1 ) CBA ( 2 分)  CBA ( 2 分) ( 2 )本 题可在 B 、 C 方案中任 选一种,理由略
  • 54. 1344 288 387 514 5045 每万元 GDP 耗水量( m 3 ) 8900 3357 18245 8952 2200 人均水 资源拥有量( m 3 ) 世界平均 法国 澳大利 亚 美国 中国 下表 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 GDP 耗水量表”。答 10 ~ 12 题。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10 .由表 l 分析可以看出 A .我国人均水 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 GDP 耗水量 约是美国的 10 倍 C .我国人均水 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D .澳大利 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1 .我每万元 GDP 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 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 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 污染严重 12 .建 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大水利建 设投入 B .控制城市 规模 C .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D . 优先发展工业 10 . B 11 . B 12 . C
  • 55. 30 500 482 26 33 Y 29 1024 2309 32 51 T 10 150 376 24 14 M 3 460 464 34 79 B 森林覆盖率( % ) 人均能源消耗(石油当量, kg ) 人均 GDP (美元) 城市人口比重( % ) 国土面 积(万 km 2 ) 国家 12 . 仅据表中四国有关综合国力的部分数据判断,今后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国家是 2007 年高考(天津卷)文科 综合 A . B B . M C . T D . Y 12 . C
  • 56. 0.44 0.78 0.76 0.54 土地开 垦率 - 0.24 - 0.66 - 0.73 - 0.17 地形坡度 > 21° 17° - 21° 13° - 17° < 13° 坡度范 围 32 .云 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共 18 分)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 57. 专题六、大气 1 . 热力环流 2 .气 压 3 .季 风 1 )、 东亚季风环流 2 )、南 亚季风环流 4 .酸雨(酸雨、酸 雾、酸雪) 5 .臭氧 层破坏 6 .温室效 应问题
  • 58.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下 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 、 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 、 PN , M 、 N 之 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 点空气运 动的可能方向。回答 6 ~ 8 题。 6 .若此 图表示北半球, PM > PN , 则 O 点 风向为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7 .若此 图表示高空等高面, PM < PN , 则 O 点 风向为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D .⑥或⑦ 8 .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 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全力方向 A .与空气运 动方向成 180° 角 B .与空气运 动方向成 90° 角 C .与气 压梯度力方向成 90° 角 D .与气 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 角 6 . A 7 . C 8 . D
  • 59. 2007 年高考(重 庆卷)文科综合 读图 3 ,回答 4 ~ 5 题。 4 .近百年来, 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温室气体增加 B .太阳 辐射增强 C .臭氧空洞 扩大 D .酸雨危害 严重 5 .当甲地一年中雪 线最低的时候 A .澳大利 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B .北印度洋的 洋流呈 顺时针流动 C .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 为最强的季节 D .巴西高原正 值干季草木枯黄 4 、 A 5 、 C
  • 60.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29 . 图 14 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 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 CO2 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 B . CH4 浓度在 40°N 以北随 纬度增高而增加 C .人 类活动是造成沿线 CO2 和 CH4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D .洋流是造成沿 线 CO2 和 CH4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9 . AB
  • 61. 专题七、陆地与海洋 1 、影响 盐度高低的因素 2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3 、影响 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4 、 盐场区位选择 5 、 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 6 、洋流 7 、 三 类岩石要从成因、类型和特征上注意区别和联系 8 、板 块构造理论 9 、地 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0 、 外力作用与地貌
  • 62. 2007 高考文 综(北京卷) 5 .良好的 储油构造一般是 A .盆地 B .断 层 C .向斜 D .背斜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3 . 图 2 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 .① 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 .② 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 .③指示的岩 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 .④指示的岩 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 . C 5 、 D
  • 63. 2007 年高考(天津卷)文科 综合 下 图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谷地中的景观图。读下图,回答 8 ~ 9 题 8 . 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A .受 挤压,经侵蚀 B .受 挤压,经风化 C .受 张力,经搬运 D .受 张力,经沉积 9 .形成 图中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应该是 A .地 质灾害少 B .土地可以耕牧 C .河湖密度大 D .旅游 资源丰富 8 . A 9 . B
  • 64. 2007 高考上海地理 试卷 4 .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 .侵入岩 B . 喷出岩 C .沉 积岩 D . 变质岩 5 .花 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A . 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 .沉 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 .岩 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 .岩 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 .正确反映三大 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4 . C 5 . D 6 . C
  • 65.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下 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 11 ~ 12 题。 11 .各岩 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 .火成岩 1 、沉 积岩 1 、沉 积岩 2 、火成岩 2 、沉 积岩 3 B .沉 积岩 3 、火成岩 1 、火成岩 2 、沉 积岩 2 、沉 积岩 1 C .沉 积岩 3 、火成岩 1 、沉 积岩 2 、火成岩 2 、沉 积岩 1 D .沉 积岩 3 、沉 积岩 2 、火成岩 1 、火成岩 2 、沉 积岩 1 12 . 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 3 中 A .火成岩 1 为喷出岩 B .火成岩 2 为喷出岩 C .火成岩 1 、沉 积岩 2 都 为喷出岩 D .火成岩 1 、沉 积岩 2 都 为侵入岩 11 . D 12 . B
  • 66. 2007 年高考(广 东卷)地理 7 .下列 选项与图 3 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 .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 .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侵 蚀作用、人类活动 D .侵 蚀作用、外力搬运 7 . A
  • 67. 2007 年高考地理(海南) 22 .( 10 分) 图 8 所示区域在 28°S 附近, L 示意流 经沿岸的洋流。完成下列要求。 ( 1 )在 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 L 的流 动方向。( 2 分) ( 2 )在 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 L 的等温 线,分别标注 L 1 和 L 2 ,其温度 值关系为 L 1 > L 2 ,以示意 该海域表层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6 分) ( 3 ) 简述洋流 L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 分) ( 3 )降温( 1 分) 减湿( 1 分) (1) (2)
  • 68. 2007 高考上海地理 试卷 (四)洋流是海洋 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 10 .下列海区中,大洋 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 .北半球 热带、副热带海区 B .北半球中高 纬海区 C .南半球 热带、副热带海区 D .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11 .下列寒流中, 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都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A .拉布多寒流、加那利寒流、千 岛寒流 B .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秘 鲁寒流 C .千 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D .西澳大利 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12 .下列关于暖流分布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南半球大 陆东部海区均有分布 B .南北半球中 纬度海区均有分布 C .北半球大 陆西部海区均有分布 D .南北半球高 纬度海区均有分布 (四) 10 . A 11 . D 12 . D
  • 69. 专题八、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 )等震 线 2 )沙 尘暴现象 3 )泥石流爆 发的条件 4 )西南地区地 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5 )厄 尔尼诺现象 6 )能源 问题
  • 70.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下 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 3 ~ 4 题。 3 .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 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 .滑坡 B .地震 C .泥石流 D .火山 3 . C 4 . A
  • 71.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31 .( 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制】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图 22 反映了我国 1950-1991 年 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判断 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 分) ( 2 )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 节差异的原因。( 4 分) ( 3 ) 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 分) ( 1 )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 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 B )、旱灾面 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 C )均最高。 ( 2 )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 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于燥少雨 ( 3 )森林火灾;遥感技 术。
  • 72.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下 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 23 ~ 25 题。 23 .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 .峰 值均出现在 4-6 月 B .峰 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 .峰 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 .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24 .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 现峰值时 A .我国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B .巴西高原草木生 长旺盛 C .美国南部 飓风活动频 D .阿 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25 .关于 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 .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 发生凌汛 C .治理黄河的关 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 .三峡工程的建 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23 . BD 24 . AC 25 . AD
  • 73. 2007 高考文 综(北京卷) 40 .( 28 分) 资源短缺和市场有限往往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上,许多国家为了获取资源、争夺市场采用了非和平的手段。我国政府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完成下列问题。 ( 1 )以一种 陆地资源为例。说明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10 分) ( 1 ) 矿产、土地、水、生物资源(举出任意一种即可);数量有限,利用潜力无限;各种资源相互影响;分布不均;土地、水、生物资源分布一般具有地带性(或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条件制约)。
  • 74. 专题九、区位分析 区位因素(区位条件) 评析(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 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 ; 二要从 对自然 . 社会 . 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 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 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1 、 农业 2 、工 业 3 、人口 4 、城市 5 .商 业贸易与金融 6 .交通 7 .旅游 8 . 经济区位专题
  • 75.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芯片是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 2007 年 3 月, 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 25 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回答 1 ~ 2 题。 1 .通常, 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 .原料指向型 B .市 场指向型 C .廉价 劳动力指向型 D .技 术指向型 2 . 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 A .丰富的原料 B . 庞大的市场 C .廉价的 劳动力 D .先 进的技术 1 . D 2 . B
  • 76.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Ⅰ) 我国某 边防站(海 4900 米)的 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 9 ~ 10 题。 9 .盖 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 热量 B .水分 C .土壤 D .光照 10 .在 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 .蒸 发量大 B .多虫害 C .地温低 D .太阳 辐射强 9 . A 10 . C
  • 77.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7.6 15.7 第三 产业比重(%) 49.6 64.3 第二 产业比重(%) 12.8 20.0 第一 产业比重(%) 2005 年 1978 年 31 .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18 分) ( 1 ) 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6 分) ( 1 )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 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 78. 2007 年高考(江 苏卷)地理 33 、( 4 )河流 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5 分) ( 4 )位于 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
  • 79. 2007 年高考(宁夏卷)文科 综合 37 、( 1 ) 该地区计划在 a 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10 分) ( 2 ) 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 b 、 c 两地作 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4 分)(提示:大型机 场占地规模大, c 地需填海。)
  • 80. 2007 年高考(重 庆卷)文科综合 39 .( 60 分) 2007 年 1 月 30 日至 2 月 10 日,国家主席胡 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 3 ) 说出北非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并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 8 分) ( 3 )石油和磷 矿。有利因素:石油和磷矿资源丰富;靠近世界重要航线,与世界主要市场联系方便;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不利因素: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低,气候干燥。
  • 81. 专题十、地理成因问题 总论:成因问题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 ( 河流 . 湖泊 ) 、植被、土壤、 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 ( 战争 ) 、宗教等方面分析。 (以下案例均以我国 为例) 1 )、咸潮 2 )、赤潮 3 )、土壤 盐碱化 4 )、土地荒漠化 问题 5 )、水土流失 问题 6 )、水 资源危机(缺水)的原因 7 )、 问题地理的区域分布
  • 82. 2007 高考文 综(北京卷) 36 .( 36 分) 读图 9 ,完成下列 问题。 ( 2 )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10 分) ( 3 ) 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6 分) ( 2 )特征:多内流河和 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 3 )水 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 83. 2007 年高考(宁夏卷)文科 综合 36 .( 32 分) 图 8 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 4 )甲、乙两 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 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4 分) ( 4 )乙 地形
  • 84.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试题(四川卷) 36 .( 36 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 3 )指出 图 9 中甲阴影区与 图 10 中乙阴影区 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8 分) ( 3 )甲区以畜牧 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材料一:
  • 85. 专题十一、地理特征问题 ( 1 )地形 ( 地貌 ) 特征 ( 2 )地表 环境特征 ( 3 )气候特征 ( 4 )河流水文特征 ( 5 ) 农业生产特征 ( 6 )工 业生产特征 ( 7 )自然 资源的特征 ( 8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 86. 2007 高考文 综(北京卷) 36 .( 36 分) 读图 9 ,完成下列 问题。 ( 2 )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10 分) ( 2 )特征:多内流河和 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 87.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图 12 是某 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 13 是 10 年后 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 14 是 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 1 ) 说明 A 支流的水文特征。( 6 分) 26 .( 1 )流量季 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 88. 2008 年上海市春季招生考 试综合能力 12 .据 预测, 2015 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依次 为东京、孟买、德里、墨西哥城。这四大城市的共同特征是 A .位于北半球中低 纬度 B .地 处世界主要地震带 C .平原地形、季 风气候 D .沿海城市、海运 发达 12 . A
  • 89. 专题十二、地理空间定位 1. 根据地理事物的 经纬网数据定位。   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 经纬度位置,如:北美洲的中心经度约为 90°W 、澳大利 亚介于 10°S ~ 40°S 和 120°E ~ 150°E 之 间且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 2. 通 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一些国家、地区、省市、河流、湖泊等都有自己 轮廓特征,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踢足球、黄河则像个“几字”形、青海省像玉兔、广东省像象鼻等等。 3. 根据地理事物的相 对位置定位。   有 时可以通过周围事物(如湖泊、山脉、洋流等)判断、推理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如看到五大淡水湖群,可以知道此区域位于美国东北或者加拿大东南。 总之,要学好定位区域,要会看地图,熟记重要的经纬线,能讲出该区域主要地理事物,认识重要区域的轮廓。
  • 90.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读图,回答 8 ~ 9 题。 8 . 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 . 热带雨林气候 B . 热带草原气候 C . 热带沙漠气候 D . 热带季风气候 9 . 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 辐射 B .洋流 C .地形 D .大气 环流 8 . B 9 . C
  • 91.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全国卷Ⅱ) 37 .( 21 分) 图 8 为某国简图。读图 8 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 1 ) 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_______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分) ( 1 )印度 以平原 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 92. 2007 年高考(宁夏卷)文科 综合 读图 1 ,回答 1 ~ 2 题。 1 . 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 . 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 .增加湿、 热程度 B .降低干、 热程度 C .减 轻寒冷状况 D .加 剧干燥状况 1 . B 2 . D
  • 93. 2007 年高考(山 东卷)文科综合 图 1 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关于 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 .① 处洋流属暖流 B .② 处景观为荒漠 C .③ 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 .④ 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 .当太阳直射 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悉尼白昼将 继续变长 B .雅典正 值多雨季节 C .北京受 亚洲低压影响 D . 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1 . B 2 . B
  • 94. 2007 年高考文科 综合试题(四川卷) 图 3 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 8 ~ 11 题。 8 . 图 3 中所示区域的数 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 述 连线正确的是 A .①——梯田 层层稻花香 B .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 .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 .④——山歌 阵阵采茶忙 9 .关于 图 3 中各区域突出 环境问题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①区常 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 .②区水土流失面 积广大 C .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 频发 D .⑤区土壤 盐渍化普遍 10 .关于 图 3 中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区河流水位季 节变化小 B .②区河流春汛 长于夏汛 C .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 结冰期 D .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熏蒸 变化小 8 . D 9 . B 10 . C
  • 95. 2007 年高考(重 庆卷)文科综合 36 .( 36 分) 图 8 是我国甲乙两省 2005 年 农业产值结构图,图 9 是两省耕地面 积变化图。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 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6 分)
  • 96. 专题十三、地理热点 2008 年高考将可能涉及 热点问题:如和谐社会建设(人地和谐共处关系)与三农问题,能源问题,全球变暖,南方冰雪灾害(联系拉尼娜), 2008 北京奥运,航天(嫦娥 1 号、神七),生 态破坏及环境污染,世界政治经济冲突地区(朝核、伊朗危机等),重大工程建设(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三峡工程大坝封顶蓄水水位 156 米、京沪高 铁建设)等。 关注身 边发生的各种地理热点事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关心热点问题,但不沉浸在热点问题里,重要的还是放在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上。
  • 97. 2007 年全国及各省区 试卷涉及地理热点较多,值得关注。 2008 北京奥运: 江 苏地理 15-16 题(火炬传递,考区时、沿途景观等) 上海地理 21-26 题(火炬传递,考大洲、城市、植被、正午太阳高 度、白昼 长短、时间换算等) 北京文 综地理 1-4 题(火炬传递,考自然带、城市、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 长短、气候、区时等) 航天科技: 上海地理 1-3 题(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 ,考 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 、太阳系外行星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 观测的优势 ) 2008 年上海春季招生考 试 35-39 题( “ 嫦娥一号” 发回图片 、 卫星发射中心 ,考玄武岩分布 、月球 知 识、比例尺大小比较、填出太原市、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独特的优势条件 等)
  • 98. 重大工程建 设 山 东文综地理 30 题(青藏铁路通车,旅游新热区 ,考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游 资源 、青藏地区 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何促进作用?) 广 东地理 36 题(青藏铁路通车,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考西藏旅游 资源两种类型 、西藏的自然 环境、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及年内变化特点 、青藏 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北京文 综地理 39 ( 3 ) 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考京杭运河北京至 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 生 态破坏及环境污染 广 东地理 35 题(城市光化学烟雾 ) 海南地理 27 题(吉林化工厂爆炸,污染松花江) 全国文 综地理 36 ( 2 ) 题(环境污染,工厂搬迁) 山 东文综地理 32 题(三峡库区漂浮物) 2008 年上海春季 综合地理 50-52 (太湖 蓝藻大爆发,无锡饮水危机 )
  • 99. 全球 变暖 江 苏地理 29-30 题(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天津文 综地理 6-7 题(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 ) 环渤海经济圈 (天津文 综 39 题) 西部大开 发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 08 上海春季 综合地理 11 题) 国家粮食安全 (广 东地理 34 题,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
  • 100. 三、第三 轮复习——强化训练 查漏补缺(高强度做题,广开 思路,熟能生巧,适 应高考) 临川一中训练模式:(约 3 周 时间) 1 、 综合训练:每周 1 份地理 单科卷、 1 份文 综卷 2 、 专项训练:选择题专项训练卷( 50 题)——每周 1 次,共 3 次 36 题(或 36 、 37 题)综合题专项训练 (10 题 ) — 前两周,共 2 次 39 题(或 40 题)政、史、地综合专项训练 (10 题 ) — 最后一周,共 1 次 (合 计:每周 4 次考 试)
  • 101. 要求: ① 命 题教师提前确定,精心选题,主张 原 创或改编,向高考题靠拢接近。 ② 全批全改,及 时讲评。 ③ 文 综卷测试定在高考时段(上午 9:00 — 11:30 ),以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适 应高考。
  • 102. 四、考前 6 天安排 6 月 1 日— 4 日:学生自由看 书,教师在课 堂上或晚自 习期间回答学生提问。 6 月 5 日:教 师进行地理考前提示 6 月 6 日:学生休息
  • 103. 谢 各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