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專欄 【手寫週記|五月】劉思坊

【手寫週記|五月】劉思坊

by 劉思坊

甫出版第三本小說《怪城少女》的劉思坊,化身為書中主角劉可可,以魔幻筆觸開啟一段難以預測的旅程。她在虛構與現實交錯的敘事中,勾勒出書大人世界裡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風景。這次,我們邀請她在五月手寫週記中,放下小說家的筆,以生活書寫者的身份,帶領我們走進她的日常與真實。

第一周

《怪城少女》是我的第三本書了。我已經習慣出書的節奏,因此我每天還是按表操課,規劃行程,並設法完成它。

我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沒有什麼情緒——被讚賞了,或是被討厭了,我的心情起伏都不大。但這樣的性格也是後天訓練出來的。活在現代社會,這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但這次出書我希望能興奮一點,有情一點。

上週我去了書中提到的幾個地方巡禮。從忠孝新生站下車,一出站,就看見我兒時居住的白色公寓。我常常夢見自己回到那間公寓,但那通常會是個噩夢。公寓裡悶熱狹小,記憶中的最後幾年裝潢都舊了,於是家人像是想要擺脫老朽的狗一樣,急著脫手。但房子都是無辜的,不管是鬼屋、廢墟,他們都是無辜的,是人類辜負了他。

我去了老樹咖啡館,也走進了從前阿公阿媽家的巷子。書中的重要地標「綠寶石屋」,現在已經是高級華廈,住在裡面的人想過以前誰曾經在這裡生活嗎?我在旁邊的公園晃盪,以前覺得是天地般的寬敞,現在被縮小燈照過了。

最後我鼓起勇氣走進了還開著的老香鋪。老闆當然不記得我了,但我記得他的孩子,尤其是那個「胖胖的姊姊」。他撇嘴生氣地說:「哪有胖?」然後給我看在柔光濾鏡下有著尖下巴的女兒照片。

第二周

這一週四處奔波:當天來回嘉義,隔天去錄podcast,接著去彰化兩天,再趕回台北。幸好有高鐵,讓這一切能在可負擔的體力之下發生。美國沒有高速鐵路,想要在城與城之間快速移動根本不可能。我從台北到彰化的時間,幾乎等於我從布魯克林南方到曼哈頓北方上班的時間。這下我才明白,在紐約,我的很多時間都「浪費」在通勤上。

說「浪費」也許有點過頭了。紐約的地鐵是人生萬花筒,什麼鳥事與怪人天天都遇得到,根本是寫作題材的聚寶盆。這次回台灣,發現在台北捷運上看書的人極少,但紐約地鐵瘋是瘋,看書的人卻很多。

我來回彰化時,忘了帶書在路上看。我於是開始看王鷗行與歐普拉的對談,在美國,每個作家的夢想就是出版的書被歐普拉讀書會選上,那根本等於中樂透,人生就要徹底翻盤。王鷗行與歐普拉的見面很有意義。歐普拉的節目淺顯易懂,王鷗行從小在勞工階級社會長大,他看見了人們會因為她的節目而去閱讀,他看見閱讀如何改變人生。

我現在到處演講,說文學的好話,推廣閱讀。我的任務與歐普拉一樣。只是,有時我可以在活動結束後,賣出五六本書,有時候,連一本都賣不出去。我是不是要改名為「劉普拉」呢?

第三周

這一週本來要去花蓮參加活動,但都因為台鐵停駛而改成線上或改期,忽然之間時間好像就變多了。我可以去運動、靜心插花、或是整理一下家裡。

之前參加了臼井靈氣的訓練,結束後要自我持續練習二十一天,才能替他人療癒。我連做了二十一天,白天與晚上都各做一次,終於畢業了。參加了每個月的線上問問題會議,小組裡有人並沒有完成二十一天的自我訓練就已經開始療癒他人了。她和大家尋求認可:「無所謂吧,心誠則靈,不是嗎?」畢竟是正面的心靈成長團體,大家都說:「是啊,沒關係的」,但我的心裡亮紅燈。

這些數字應該是有意義的吧。以前聽人說:背一個單字要使用過七次,才會真的記下。「馬拉松」指的是四十二公里一百九十五公尺,只有跑完這距離才能叫跑馬拉松。我雖然表面上是隨性射手座,但隱藏的摩羯座個性在這方面卻格外堅持。這種龜毛的標準,也套用到寫作:寫作的人必須也是閱讀者。看多了才知道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

於是有時活得很累。世界上很多事都不符合我的標準,但大家都這麼做,也就只好這樣了。我只能自己輕鬆一點,哎,好吧,反正都不干我的事。當個溫暖的人,也許比當個嚴格的人更重要吧。

撰文、攝影|劉思坊

臺灣臺北人,師大國文系及政大台文所畢業,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東亞文學博士。現住紐約。短篇小說曾得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玉山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躲貓貓》、短篇小說集《可憐的小東西》。平時熱衷寫書評,且擁有墊上皮拉提斯和芭蕾雕塑教師資格,喜歡讓大家愛上文學和運動。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