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平常相遇

平常相遇

  • 在《社頭三姊妹》中,陳思宏將目光再次投向故鄉彰化,以一場即將發生的「瘋狂星期六」,在霧氣壟罩的鄉鎮裡建構出一部荒謬、瘋狂、群魔亂舞的民間歌劇。這不只是對彰化的回望,更是一場關於敘事、命名與文 …

  • 「體內的密室出現以來,它逐漸不只是一整體的空,而開始浮現出內在的不均質。於是這個空就像一小塊海洋,有浮游生物濃淡的變化,有人造的漂浮物,有高低層的生態。而不是像一小包成分被嚴格管控製造出來的 …

  • 睽違六年,連明偉重磅推出近三十萬字的長篇《槍強搶嗆》。採訪完後,一陣簡短的快問快答,道出他真實的心聲——出版完了,到現在有什麼感覺?「大概是擔心吧?因為很厚啊,想說都沒有人看吧。請大家支持! …

  • 原文刊載於2009年11月號/第301期【獨家特輯】 二十三年前,某夜夢見在整理滿牆的書架,不意書架突然倒塌,書堆如同亂石從頭上落下將我打醒。張開眼方知是夢,原來是一本睡前翻閱的《聯合文學》 …

  • 二〇一八年,黃裕邦帶著中譯詩集《天裂》在華語詩壇「出道」,該作不僅奪得美國LGBTQ文學獎——Lambda Literary Awards男同志詩歌組別首獎,其張狂的語言,挪用、挑釁文化符號 …

  • 然後在這時間洋流中漂行,情感、道德或那重疊的記憶裡漸逝的人影,曾經繁榮的故事多像這樣結束在大海某處,又在另個地方被健忘的人們拾獲。詩人半夢半醒地遊走,如此在詩句中反問:還有誰能聽見我們嗎?那 …

  • 與木下諄一的採訪約在迪化街的咖啡廳,假日午後,二樓的座位區都已客滿,排隊的顧客用不同的語言交談。翻開菜單,上頭以中英日三種語言介紹著台灣原產的咖啡和茶,在這裡談木下諄一剛出版的《日本人的台灣 …

  • 台北有家賣牛雜的叫「金春發」,是我住在台北時的最愛之一,那牛雜湯也不知是怎麼慢工出細活的,食來非常清甜回甘,店主自稱有百年歷史,有一回和友人前去品嚐,他忽然提問:「台灣人從前不是不吃牛肉嗎? …

  • 前一日還在臺東太麻里獵人學校參與「太平洋藝術節文學分享青年書寫工作坊」的沙力浪,採訪當天清晨五點便搭了最早一班的火車,搖搖晃晃地來到臺北受訪。對善於在山林走動的他來說,早起搭車往返並不是一件 …

  • 繼「客途三部曲」以後,張郅忻的最新長篇《秀梅》,以阿婆的故事為原型,六個灶下、二十一道食物,細膩而敏銳地重新詮釋阿婆的一生,在酸甜苦辣鹹的滋味裡,講述時代下的小人物面貌,精準刻畫出彼時女性面 …

  • 到達這個門口有密碼鎖的咖啡店時,伍軒宏老師已經在裡面就座。他身著黑色薄皮外套,回答問題時有學者的嚴謹,但語言中也流露一種直率,就像《尋隱劍》發生在一個古老的世界裡,年輕的主角要面對的現實與現 …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