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 川普冷漠 巴基斯坦不滿 學者:調停不太可能由美國主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分析,印度與巴基斯坦7日爆發衝突,可能成為美國川普政府處理複雜情勢能力與號召全球意願的試金石,迄今川普仍未積極介入,可能是時機仍不成熟。
巴基斯坦外長達爾並對川普和國際社會在此次衝突中反應冷淡表示不滿。他說,4月印控克什米爾發生武裝分子襲擊遊客案,巴國曾多次呼籲國際社會協助調查,卻未獲回應。
達爾說,「過去美國總統在印巴衝突中常扮演積極調停角色,幫助化解全面戰爭危機。但川普政府介入意願明顯不足」。不過他也說,「每屆政府風格不同」。
CNN指出,由於美方預期印巴仍會採取進一步升級措施,導致外交斡旋時機還不成熟。
由於川普第二任期已拋棄美國過去外交政策腳本,原本由美國領導的體系呈現真空,這讓接下來幾天美國如何回應印巴衝突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過去美國總統卡特協調以埃達成和平協議與柯林頓總統結束南斯拉夫戰爭,都需要數個月乃至數年緩慢建立信賴,並從低層次展開頻繁外交準備,但過去三個月川普並無在任何衝突中實施類似深入戰略的跡象。
倫敦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研究員威拉希衛西說,2000年、2008年、2019年時,美國在平息克什米爾危機發揮主導作用,如今卻不再有這種傾向,川普說不想當世界警察,「他可能比較同情印度總理莫迪而非巴基斯坦人」。
此外,這次印巴衝突,起因是印控克什米爾遭恐攻,讓華府認為印度有權自衛;自美國撤出阿富汗以來,華府對巴基斯坦施壓能力也減弱,巴國已完全恢復和北京的政治友誼,讓印巴各自擁有超強盟友。
威拉希衛西認為,阿聯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巴基斯坦的債權國,有能力出面調停,約束陷入嚴重經濟危機的巴國。但除非情況變得更糟,否則結束危機的國際努力不太可能由美國主導。
▼收聽一洲焦點播客版(Podcas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