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機上廁所驚見一排字 飛往洛杉磯客機急返夏威夷

現在種下會開滿整個夏天 專家推薦五種花最適合

做「這三件事」防失智 專家:再造健腦生活型態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處長陳俊佑表示,存腦本防失智最好的方法是「再造健腦生活型態」,多動腦、多運動,還要維持社交圈。(本報資料照片)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處長陳俊佑表示,存腦本防失智最好的方法是「再造健腦生活型態」,多動腦、多運動,還要維持社交圈。(本報資料照片)

失智症不再無藥可醫,20年來首款「阿茲海默新藥」可清除腦部類澱粉沉積,幫助改善記憶、減緩病情進展。不過,新藥目前僅針對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患者,且價格高昂,估計藥費至少新台幣150萬元(約4.6萬美元),須經醫師評估並自費使用。失智症出現治療新曙光,專家認為,避免危險因子、延緩發病年齡的預防更重要。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處長陳俊佑表示,英國國際著名期刊「The Lancet」委員會於2020年發表了失智症預防措施,提出12個危險因素,包括低教育水平低、聽力障礙、高血壓、吸煙、肥胖、抑鬱、身體不活動、糖尿病、過量飲酒、創傷性腦損傷、空氣汙染、社會孤立,只要改善這些風險因素,可預防或延遲45%的腦退化。

2024年,「The Lancet」委員會又新增加了2個與失智症病例相關的風險因素: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晚年未治療的視力喪失。陳俊佑指出,年齡和基因是無法改變的風險因素,但透過健康飲食、定期運動、充足睡眠,做好這三件事可大幅降低罹患機率。

「忘東忘西是失智症的前兆嗎?」民眾經常有這個疑惑,陳俊佑說,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容易出現短暫記憶障礙,只要經由適當提醒,健忘的人幾乎能回想起。但失智症患者因大腦記憶受損,無法記得剛發生的事,同時影響到其他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等認知功能。

失智與健忘並無直接關係,但如果健忘變得頻繁且持續,導致無法完成日常活動,應盡快尋求醫療協助。陳俊佑強調,存腦本防失智最好的方法是「再造健腦生活型態」,可訓練大腦將學習的內容轉成記憶力、組織邏輯力,這部分可透過上課強化參與動機與建立生活自信,達到健腦的目的。

陳俊佑表示,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開設「活出健康、生活再造」大腦保健實作班,融合史丹佛大學「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南加州大學「生活型態再設計」與芬蘭FINGERS研究,確實能提升認知、肌力、整體健康,協助長者從日常生活中建立預防失智的正向行動。

「活出健康、生活再造」大腦保健實作班為12周的健腦課程,今年度將舉辦3梯次帶領人培訓,課程推廣至全國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或日間照顧中心。

培訓場次:

•台北場:5/17(六)、5/18(日)、5/24(六)

•宜蘭場:7/6(日)、7/13(日)、7/20(日)

•高雄場:7/19(六)、7/26(六)、8/2(六)

報名專線:02-2332-0992 分機103 吳社工

加州大學 糖尿病 高血壓

上一則

打罵方式「管教」 台衛福部:受虐兒過動、發展遲緩占2成

下一則

最熟悉的味道竟能抗衰老、救記憶 醫:每天都應吸一口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