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思親
過幾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又到包粽子的時候。問姊妹倆:「想吃甜的豆沙粽還是鹹的肉粽?」妹妹笑嘻嘻地說:「都要吃。」姊姊想了想,問我:「端午節只是吃粽子嗎?其他中國節日除了吃也有別的紀念活動,比如中秋節吃月餅還要看月亮,元宵節吃湯圓還要賞花燈,春節就更熱鬧了:吃餃子、放花炮、收紅包……。」
我下意識地反駁,端午節可不光是吃粽子,也有很多活動的,在中國的南方要賽龍舟,我的家鄉在北方,端午節這天小孩手腕上要纏五彩絲線,胸前還要掛小粽子掛飾。孩子們嘻嘻哈哈問我那是什麼,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在姥爺家過端午節的事情。
那個時候姥爺早早就包好粽子,有紅棗餡、也有豆沙餡,我們小孩子一邊吃,一邊伸出手腕讓姥姥一圈一圈纏上各色的絲線。這些絲線必須彼此揉捻成一股,五顏六色,緊緊圍在手腕上很好看。按照習俗,端午之後下第一場雨的那天才可以剪開,這樣就能一年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想著想著不由思念起了我的姥爺。
我的姥爺出生在一九二四年,河北省的一個小山村。我不是非常了解他的童年生活,只知道作為家裡的長子,他剛能獨立,就翻過了太行山,到了山西謀生。在當時的中國,「謀生」的意義可不僅僅是「找工作」那麼簡單,更談不上是為了過上多好的生活;「謀生」僅僅就是為了基本的生存,那個年代的每一個人都因此而掙扎忍耐。
姥爺不曾具體地給我們歷數過他那部奮鬥史,但我斷斷續續知道,從他踏上山西的土地,當過小工、下過煤礦、做過幫廚,也在田裡勞動過。姥姥比姥爺小十歲,據說也是因為家道艱難,早早就到姥爺家做了童養媳。他們都很能幹,努力養活了一大家子八口人,包括我的媽媽和另外五個子女。
那個年代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打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他們普遍都勤勞節儉能吃苦,但生活常常是如此艱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以至於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幽默和歡笑,變得壓抑內斂,甚至脾氣暴躁。然而,我的姥爺卻始終保持了他那份獨有的對生活的樂觀、對子女的疼愛,以及對新鮮事物的興趣。
我媽媽是他第一個孩子,我也是他第一個孫輩,我小的時候,和他在一起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時光。他管我叫「柯察金」,我不知道為什麼,大概這是他當時知道的唯一的外國人名,他想要用特別的稱呼來表示對我的疼愛。
除了本職工作,為了補貼家用,他在荒山上開了一畝三分地。我小的時候他總是背著我上山,到了田裡,我們各有分工:他鋤地,料理蔬菜;我則採野花,撲蝴蝶。我清楚地記得,我時常喚他停下勞作,幫我抓蜻蜓逮蝴蝶,而他總是愉悅地答應,從田間走出來,走到我身邊,執行我的要求。
後來我上學了,只有到暑假和寒假才會回姥姥家住上一段時間。但每年過年前後,只要我住在姥姥家,我和其他孫輩的孩子,都會和他一起長時間地待在廚房裡,他在做,我們則在吃。
我還記得,在那餅乾糖果那麼匱乏的年代,他就像是個孩子們擁戴的魔術師。他能從油鍋裡變出酥脆的油排叉,一圈一圈青紅相間的甜餅,熱氣騰騰的油餅,這些我們不僅能當下狼吞虎嚥,還能拎上幾袋子回家做零食。
他不僅僅只是會這些傳統技藝,他還充滿了對我們這些貪吃小孩的疼愛,不斷用生活的智慧創造出美味的零食。寒冷的冬天,他會給我們烤紅薯、烤花生,甚至烤吃剩了的魚骨頭,烤得酥酥脆脆的,咬起來一點都不扎嘴。他說美國人都吃這個補鈣,而我們大家也都真的相信,吃得不亦樂乎。
我上高中的時候,家裡搬家,到處都一團忙亂,他專門住過來一個月給我做飯。他很樂於展示他的大師手藝,即使買一塊肉,也要部分切片,部分切絲,有的配豆芽炒,有的和豆角燉,每天都變出兩三個花樣來。
他還對家裡面的新鮮東西充滿了好奇心。有一天他發現了一瓶膠囊,那是剛剛興起的美容精華素,媽媽托人從國外捎來。他不認識上面的英文,以為是魚肝油之類的東西,就探究地嘗了一下,發現味道不對,趕緊放了回去,像做錯事的小孩子一樣,把這件事情隱瞞了起來。直到幾天後才對我們講起,一臉難為情的老頑童模樣,聽到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一九九六年,我離開山西到北京上大學,兩三個月後他說很想念我,要求和我父母一起到北京看我。來之前他問我有什麼需要,我說沒有,轉頭和父母說最好能有一個小書架,但又苦惱宿舍空間狹小,根本沒有放書架的地方。結果姥爺給我帶了一副他自己做的、可以折疊的長木板,還精心刷了一層淺藍色的油漆。
這幅長木板有二十公分寬,展開有兩米長,可以架在我床頭床尾的橫扛上,充作一個床上書架,又靈巧又不占地方。這是我大學生活收到最實用的禮物,我把所有的書籍和小物件比如鏡子、鬧鐘、針線盒等等,都整整齊齊擺在這個天藍色書架上,又美觀又方便。
他去世以後,我常常想起他,想起我上大學、研究所、甚至在國外讀博的時候,總想著要給他買一個提包,因為他每次出門都沒有正兒八經的提包,只有一個布袋子。他總是說他的布袋子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提包,連美國都生產不出來,他可以用它裝東西,熱了用它擦汗,累了用它當座墊,不需要的時候一折疊就可以裝進口袋裡。
每當我想起這些,我酸痛的心情就會暫時消失,而禁不住微微笑起來。他對這世界是這樣平凡,於我們家人而言又是這樣偉大,留給我們無盡的回憶和歡笑。想念您,帶給我端午記憶和童年歡樂的姥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