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H-1B措施再變 新創業轉攻O-1 「拿綠卡管道更明確」

川普政府大動作調整H-1B簽證措施,不僅將費用提高到10萬美元,還改以技能與薪資作為抽籤依據,令美企新創陷入人才危機。業界警告,難以承擔成本與不確定性已開始凍結招聘,更擔心是否還有下一波衝擊,只能尋求替代方案,其中O-1簽證在新創圈特別受歡迎。
法律科技公司Alma專門提供新創簽證建議,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拉特(Aizada Marat)直言,公司已有員工因簽證受阻無法赴美,讓她不得不暫停計畫。創投人士指出,政策不確定性使新創難以進行長期投資與人力規畫,「大家都在擔心,是否還有下一波衝擊」。
以奧斯汀、亞特蘭大和丹佛等城市為例,軟體工程師平均年薪為13萬至15萬美元,再加上10萬美元簽證費的額外成本,聘用成本幾乎翻倍。相較之下,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更能承擔成本,差距恐進一步拉大。
多數創辦人表示,若H-1B簽證愈發稀缺且昂貴,他們不會增加僱用美國員工。馬拉特透露在LinkedIn發布職缺時,九成應徵者來自海外,美國本土人才往往缺乏所需的高階技能。
馬拉特強調,新創只能憑實力選才,因此將轉向其他簽證,其中O-1因允許具「傑出能力」者在美工作最長三年,特別受歡迎。
AI瀏覽器新創公司Composite受訪則稱受到新規影響較小,因為公司主要已仰賴O-1和EB-1簽證。Composite創辦人兼執行長Yang Fan Yun告訴商業內幕,這些簽證「提供更多彈性,並有更清晰的永久居留途徑(即綠卡)」。
另有創業者乾脆不再為員工申辦美國簽證,而是直接在海外聘用相同人才,以降低成本。Archy共同創辦人拉特(Jonathan Rat)就表示,未來新員工仍會被錄用,但只能留在海外工作。
業界警告,若H-1B制度持續收緊,美國可能錯失下一個OpenAI或Anthropic誕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