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1學者:美關稅政策自毀 未來是屬於中國的世紀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位關注和研究中國工業政策的學者陳凱欣(Kyle Chan),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稱,當中國正在高科技領域取得越來越多的突破時,美國卻在忙著用關稅等一系列錯誤的政策「自毀」;並認為,如果兩國按照現在的軌跡發展下去,那麼未來將是屬於中國的世紀。
環球時報報導,在文章中,陳凱欣首先談到了美國的問題,稱美國政府從亂加關稅沖擊美國企業的供應鏈,到砍掉政府的科研經費,再到針對美國高校和移民,對外國人才進行排斥,正在摧毀美國的國力和創新力的支柱。更別提美國先前推出的鼓勵清潔能源技術和半導體制造的政策也在被現政府撤回。
報導指出,陳凱欣談到了國的發展,稱中國走了一條與美國「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他舉例說,中國不僅已經在包括鋼鐵、造船、電池、太陽能、風電、新能源車、無人機、5G設備、高鐵等產業成為了世界領先,而且有預測認為到2030年時中國製造將占到全球製造業的45%,將近世界的近一半。
報導稱,除了上面這些中國已經取得的成就,陳凱欣表示中國也在高效地確保自己可以贏得未來,包括對於量子計算和機器人等尖端技術的大量投入,以及增加更多的公共科研預算。而且,陳凱欣表示,中國對未來的這些投資,也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據報導,他說,像今年初的DeepSeek這種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給美國帶來的衝擊,其實遠不止一例。他提到了中國的電動車品牌比亞迪,稱這個曾被美國電動車企業特斯拉嘲笑過的中國企業,去年在全球的銷量已經超過了特斯拉。比亞迪不僅在全球都在建廠,而且今年3月該公司的市場價值已經超過了福特、通用和大眾三家西方大車企的總和。即便是在半導體這個中國原本面臨瓶頸的領域,中國企業華為最近取得的突破,也展現出了中國在這一產業構建一個自立自強供應鏈的努力。
陳凱欣認為,中國已經在這些尖端且有重疊性的領域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不同領域的進步可以推動其他領域的連鎖提升。
報導說,陳凱欣身為一個美國學者,之所以會在他的文章中介紹了這麼多中國的發展成績,核心還是想呼喚美國糾正眼下包括關稅在內的一系列錯誤政策,真正關注和投資未來。他還認為,美國對於中國認知是相當過時的,仍然以為中國只是一個廉價的世界代工廠,但時代早已經變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