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海盜詐欺案頻傳 FBI急警告高齡屋主當心

聯邦調查局(FBI)緊急提醒屋主注意近期層出不窮的「產權詐欺」(title fraud),這是詐騙集團利用假文件,不當移轉他人房產所有權的方式;這種又被稱作「產權海盜」的詐欺案例逐漸增加,且受害對象多為長者。
FBI探員薇薇安·巴里奧斯(Vivian Barrios)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採訪時表示,「高齡族群(面臨更高風險),因為他們較可能擁有閒置空屋,且房貸可能已經繳清。」
FBI的網路犯罪投訴中心(Internet Crime Complaint Center)數據顯示,自2019年到2023年,全美共有5萬8141人通報產權詐欺相關案例,損失金額約13億元。
FBI的波士頓分部轄區涵蓋緬因州、麻州、新罕布夏州和羅德島州的所有地區,自2019年到2023年間共2301人通報產權詐欺損失逾6150萬元。
若細看各州情況,緬因州262人損失625萬3008元,麻州1576人損失4626萬9818元,新罕布夏州239人損失414萬4467元,羅德島州224人損失485萬2220元。
若遭遇產權海盜,報案時機非常重要,最好在24小時內報案,這樣拿回遭詐騙款項的機率較高。
麻州普利茅斯(Plymouth)居民葛萊姆斯(John Grimes)2019年買房,但他2024年9月接到當地律師薩拉夫(Alan Sharaf)的電話,通知他的房子要賣時倍感震驚,而他發現房子被產權海盜賣掉後,差點就要失去自己的房產。
葛萊姆斯向FBI提交一分詐欺報告,並在房產登記處註記免費的通知提醒服務,日後財產異動時,當局便會主動通知他。
薩拉夫表示,他當時正在查看疑似葛萊姆斯簽署的買賣契約,並想確定葛萊姆斯真的把房子賣給了該文件上所列的蒙特婁(Montreal)「買家」,這名買家已收到帳款,但他列出的電話無人接聽。
葛萊姆斯表示,若他沒有接到那通電話,恐怕為時已晚。
薩拉夫告訴葛萊姆斯,另一位律師會出現在契約登記處,提交葛萊姆斯的偽造交易紀錄,接著他的房子會被騙走。
葛萊姆斯表示,騙子可以主張奪取房產,前提是要纏訟數月並花費數萬元打官司。
葛萊姆斯說:「薩拉夫建議我檢查我的信用紀錄,聯繫FBI,我立即照做,接著繳交一堆詳細資料。銀行說,『看起來,你名下有一份契約,且已在登記處註記為銷售』,而當這筆銷售被註記為詐欺,騙子買家就消失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