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與川普兄弟情變調關鍵 巴農爆料:馬斯克想碰這件事

哈佛協助國際生轉學中 這些學校可能搶著收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 邀趙稀方談外文、中文寫作

聽新聞
test
0:00 /0:00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王偉(右至左)、趙稀方、監事長黃宗之在活動中合影。(洛杉磯華人作家協會提供)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王偉(右至左)、趙稀方、監事長黃宗之在活動中合影。(洛杉磯華人作家協會提供)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近日舉辦文學創作座談會,中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學者趙稀方教授分享「海外華人的外文與中文寫作及華人作家如何在多語言環境下表達自我,傳承中華文化」。

趙稀方為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現代文學研究室主任,從事海外華文文學和香港文學研究多年,著有《小說香港》、《歷史與理論》、《翻譯與現代中國》等十餘部學術作品,並擔任《文學評論》雜誌評委。

他表示,海外華文文學的研究領域、美國的新移民文學創作,是比較強的,尤其是洛杉磯的華文作家群。他將《又見棕櫚,又見棕櫚》作者於梨華的漢語寫作。與已故洛杉磯華裔作家黎錦揚的英文小說《花鼓歌》做對比,探討海外華文寫作與華人英語寫作的不同成果和原因。他認為,以黎錦揚為代表的華人英文寫作,在美國主流取得成功,原因在作品展示中國的特殊性,同時展示在美長大的華裔新一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性思考。

趙稀方表示,從前西方出版的中國相關作品,不外乎兩種人寫,一種是到過中國一、兩個星期或一些中國通,另一種是能用英文寫作的中國人;他們共同的特點,是熱衷展示中國的醜陋一面。

趙稀方說,華人作家對自身的認識,受外界對主體認識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帶到創作中,一種是自我貶損,一種是自我反抗。而中英文雙語寫作中,同一位作家用不同語言寫作,也同時呈現對自我文化的不同表達。當代華文文學創作,更趨多元和非族裔化,讓讀者看到更多不同角度。

他認為,西方和中國對華文文學研究存在長久隔離,原因是西方理論界對華文文學的研究,大多基於海外華人的英文創作;而中國國內的研究,著眼海外華人的中文寫作,希望未來這種現象能夠改變。

與會的洛杉磯華文作家對海外華文文學的創作現象,發表各自看法,並探討文學作品出版和發表平台趨勢。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王偉、監事長黃宗之,與十幾位文友參加座談。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近日舉辦文學創作座談會,中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知名學者趙稀方教授...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近日舉辦文學創作座談會,中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知名學者趙稀方教授分享海外華人的外文與中文寫作。(洛杉磯華人作家協會提供)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近日舉辦文學創作座談會,中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知名學者趙稀方教授...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近日舉辦文學創作座談會,中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知名學者趙稀方教授(前右二)分享海外華人的外文與中文寫作。(洛杉磯華人作家協會提供)

華人 洛杉磯 香港

上一則

肯定「哪吒2」 劉小任:中國特效仍有長路要走

下一則

華語電影特展「高舉燈籠:華語電影慶典」 李安將現身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