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華人卡車司機 未來還走得通嗎
聽新聞
test
0:00 /0:00

一紙「開卡車要說英語」的總統令,讓全美許多華人卡車司機一夜無眠。各種社群流傳著各種真真假假的訊息,有人擔心自己口語不流利,未來是否還能繼續開卡車。
▼收聽「紐約客談」:
這種焦慮,並非空穴來風。對許多來美不久、依靠卡車行業謀生的華人來說,卡車駕駛是一條門檻不高但收入穩定的謀生之路,是實現經濟獨立與家庭翻身的起點。學幾個月技術、考過筆試與車檢,就能上路養家。
不誇張地說,華人卡車司機,是美國少數族裔中極其勤奮的一群。他們常年奔波在州際高速,凌晨出發、日落未歸,默默支撐起全美物流網絡。很多人來自語言不通、資源有限的背景,卻在短時間內適應法律、補齊手續、學會開重車,靠雙手拚出一口飯吃、一家人的未來。
然而,如今政策一變,「語言」卻突然被推上檢驗專業的門檻,讓不少人心生擔憂。所幸,已有業界人士提醒,政策尚未明確實施,華人司機無需過度焦慮,只要身分合法、駕照合規即可安心上路。
不過,真正的問題恐怕不在於「考不考英文」,而是這項政策在執行時,是否會成為又一層對移民群體的結構性篩選?語言,是可以學習的工具,但若被用作篩除某一族群的武器,背後反映的就是排斥與敵意。
如果政策背後的真正用意是要清洗勞動市場裡的「英語非母語者」,那麼,不只華人,整個移民勞工階層都將陷入不安與反抗。但正因如此,愈是風聲鶴唳,愈要冷靜理性。華人社群需要的不只是抱怨與轉發,而是清楚知道該怎麼準備、該怎麼站穩——身分合法、證件帶齊、勇敢面對,也要適時發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