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程概述
2、ITTO
两个文件:干系人登记册、干系人参与计划
两个工具:干系人方格、干系人参与度评估矩阵。
2.1、干系人登记册
- 身份信息:姓名、组织职位、地点、联系方式,以及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
- 评估信息:主要需求、期望、影响项目成果的潜力,以及干系人最能影响或冲击项目生命周期阶段
- 干系人分类:用内部或外部,作用、影响、权力或利益,上级、下级、外围或横向,或者项目经理选择的其他分类模型进行分类的结果等。
2.2、干系人参与计划
2.3、干系人参与度评估矩阵
用于将干系人当前参与水平与期望参与水平进行比较。
④支持型:了解项目及其潜在影响,并且会支持项目工作及其成果。
⑤领导型:了解项目及其潜在影响,而且积极参与以确保项目取得成功。
2.4、识别干系人分类
2.4.1、权力利益方格
四个常用分类角度:
权力:职权级别
利益:对项目成果的关心程度
影响:对项目成果的影响能力
作用:改变项目计划或执行的能力
2.4.2、干系人立方体
权力、利益、影响
2.4.3、凸显模型
权力(职权级别或对项目成果的影响能力)、
紧迫性(因时间约束或干系人对项目成果有重大利益诉求而导致需立即加以关注)
合法性(参与的适当性),对干系人进行分类
2.4.4、影响方向
从项目经理角度出发
上级:执行组织或客户组织、发起人和指导委员会的高级高级管理层
下级:临时贡献知识或技能的团队或专家外围:项目团队外的干系人群体及代表,如供应商、政府部门、公众、最终用户和监管部门
横向:项目经理的同级人员,如其他项目经理或中层管理人员,他们与项目经理竞争稀缺项目资源或者合作共享资源或信息
2.4.5、优先级排序
如果项目有大量干系人、干系人社区的成员频繁变化,干系人和项目团队之间或干系人社区内部的关系复杂,可能有必要对干系人进行优先级排序
2.7、管理干系人参与
在管理干系人参与过程中,需要开展多项活动,
①在适当的项目阶段引导干系人参与,以便获取、确认或维持他们对项目成功的持续承诺;
②通过谈判和沟通的方式管理干系人期望;
③处理与干系人管理有关的任何风险或潜在关注点,预测干系人可能在未来引发的问题;
④澄清和解决已识别的问题等
2.8、监督干系人
●备选方案分析:在干系人参与效果没有达到期望要求时,应该开展备选方案分析,评估应对偏差的各种备选方案。
●根本原因分析:开展根本原因分析,确定干系人参与未达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干系人分析:确定干系人群体和个人在项目任何特定时间的状态。
3、关联干系人绩效域
论述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策略和管理干系人期望,以减少项目中干系人的负面影响,并提升他们的满意度
通过定期的干系人会议、透明的决策过程和及时的信息更新来实现有效的沟通策略。
管理干系人期望可以通过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和时间表,以及定期回顾和沟通项目进展来实现。
识别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并通过参与和谈判来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提升干系人的满意度。
4、例题-综合知识
项目经理和团队管理干系人的能力决定着项目的成败
识别所有干系人,而非在限定范围内
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涉及引导干系人参与的活动
有效引导干系人参与的关键是重视所有干系人并保持持续沟通(包括团队成员)
项目章程会列出关键干系人清单,还可能包含与干系人职责有关的信息。
规划干系人参与只输出 干系人参与计划
5、例题-案例分析
识别干系人分类、沟通方式、干系人绩效域实现目标
规划干系人参与过程的数据表现技术主要包括:干系人参与度评估矩阵 和 思维导图。
6、例题-论文
论信息系统项目干系人管理
项目干系人管理是对项目干系人需求、希望和期望的识别,并通过沟通上的管理来满足其需要、解决问题的过程。请以“论信息系统项目的干系人管理”为题进行论述:
问题内容: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项目的背景、项目规模、发起单位、目的、项目内容、组织结构、项目周期、交付的成果等),并说明你在其中承担的工作(项目背景要求本人真实经历,不得抄袭及杜撰)。
2、请结合你所叙述的信息系统项目,围绕以下要点论述你对信息系统项目干系人管理的认识:
(1)项目干系人管理的过程,各过程的执行要点
(2)利用干系人参与度评估矩阵分析,详细说明你所描述的项目中所有干系人,你是如何进行分类管理的。
3、请结合你所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论述你进行项目干系人管理的具体做法,并总结心得体会。
干系人与沟通管理
1)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你采用哪些沟通方法与干系人进行沟通的
2)说明沟通管理与干系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干系人管理是指对项目干系人需求、期望的识别,并通过沟通上的管理来满足其需要、解决其问题的过程。
干系人管理与沟通管理、需求管理紧密相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不同之处在于
干系人管理侧重于干系人期望、需求的管理,以调动干系人积极参与项目为目的,
沟通管理则侧重于信息的管理,以促进与干系人进行有效率有效果的沟通;
需求管理则是明确需求建立需求基线,同时确保产品与需求的一致性。
2)相同之处在于三者均以干系人登记册为基础进行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项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