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前段时间考研的体会。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我们的时间、精力、学习能力、得到的信息、资源金钱都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做成最好的选择,来提升我们成功的几率或降低我们失败的几率。
有效信息的收集与真实数据的分析
- 现在考研都有提面,提面真的很有效,很有必要;没有提面的学校尽量别报。
- 参与了提面踩国家线就很大机会被录取,有些学校的提面优秀就可以不用复试,这样踩线选手就稳了。有些学校提面简单还需要复试,如果学校招生比较多也大概率录取,复试多准备也问题不大。
- 如果没参与提面,如果是踩线选手,学校的A线是165,那么162、163、164的同学就没有书可以读了。
- 如果对自己的面试能力和英语能力有自信参与复杂的提面,这样提面优秀就只用专心准备联考笔试。不过听朋友说大多不用复试的提面面试环节不是很轻松或者友好。这里可以考虑大连理工大学的提面,环节轻松。有个人环节,也有组面环节。但都很轻松,认真参与就好了。大工的提面过了,笔试成绩踩国家线也可以进入复试,复试多准备,复试要自信,过程要顺畅。这样问题不大。加上大工招生很多,对低分选手很友好。
- 所以信息收集很重要,要去看各个学校的提面情况与招生人数以及招生的分数线。
- 笔者在复试时分析过过去几年的录取数据,发现只要认真复试就问题不大。但也发现了有人未被录取,查不到相关的信息。为了提升自己的录取几率,认真的准备了复试。把自己的总成绩提升了好几十名。无论怎么淘汰也不会轮到自己。毕竟院校也是希望多招参与过提面,并且对学校认同感强的学生,也不愿名额不满。今年和过去几年的数据大家有心可以去看下,就会发现很稳,选择大工很值得!
选择大于努力
- 我们在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情况下,做出一个好的选择。比如笔者选择了大工,笔者的笔试分数比较低,但稳稳录取了,当然笔者的复试成绩很好,总成绩还可以;但选择很重要,如果笔者选择了其他学校可能会被刷掉,听说某B区大学录取的调剂生最低笔试分数都是192,很夸张;所以选择好了学校提升自己成功的几率,降低自己失败的几率,如果分数低去参加调剂大概率会被刷掉,很卷。
- 相信很多参与调剂的同学分数比较高,备考也很努力,但最后结果很残酷,能调剂上岸也还好,就怕调剂也无法上岸,就很沮丧。很多调剂院校上课其实很不方便,这也是大问题。
- 上岸好的学校对自己的知识学习很有帮助,也有丰富的案例教学,校企资源,资深的教授、优秀的同学;也会带动自己进步。让自己收获满满。一旦选错了学校,对自己学习也有一定打击。之前一个朋友就说学校不好,老师也不管,上课念PPT,同学都是混日子的,躺等毕业证。这样挺违背初衷的。有的学校名气不错,但院校专业不行也头大,上课体验不好,收获较少。
经过这些事情我们发现信息与数据很重要,我们居于这些数据分析,最后做成一个好的选择。让自己更容易成功,让自己失败可能性更小。
- 在B站上看到一对情侣一起参加考研。一位参与提面,一位没参与。一位是MBA,一位是MPA,一位选择了较好的学校,一位直接复旦。最后结果就是提面+mba+较好学校=上岸。无提面+MPA+复旦=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