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輝達 執行長黃仁勳 專題演講,今天上午登場。黃仁勳宣示,歷史上,沒有任何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能長達五年公開其未來發展路線圖,並將計畫視為高度機密。然而,「我們意識到NVIDIA 已不僅是科技公司,更是基礎設施公司」。
他表示,整個世界已經根本改變。「從1993年我創立公司之初,當時我在判斷市場機會大小,得出NVIDIA的商機巨大,達到300億美元。從一個300億美元的晶片 產業,到價值約一兆美元的資料中心機會,再到現在規模將以兆美元計量的AI 工廠與AI 礎設施產業。這是我們將要迎向的令人振奮的未來」。
黃仁勳說,輝達來台灣已超過30年,多年來,大家見證了NVIDIA的成長,見證了輝達完成許多令人振奮的成就,並一路以來與他並肩合作。今天,他將談論產業現況與未來方向,發表令人期待且驚喜的新產品,開拓並創造全新的市場與成長機會,也會討論優秀的夥伴關係,以及如何共同發展這個生態系統。
黃仁勳表示,正如大家所知,我們正處於電腦生態系統的核心,這是全球最重要的產業之一。當新的市場必須被創造時,合乎邏輯的是,我們必須從這個電腦生態系統的中心開始創造它。他準備了一些大家可能無法預料的驚喜。他也會談到人工智慧 (AI)和機器人。
黃仁勳表示輝達起初是一家晶片公司,目標是創造全新的運算平台。2006年推出CUDA,徹底改變了運算的方式。十年後的2016年,意識到一種全新的運算方法已經到來,這種新方法需要從技術堆疊的每一層重新發明。處理器是新的,軟體堆疊是新的,系統理所當然也是新的。
因此,輝達發明了一套新系統。在2016年GTC大會宣布該系統的當天,「沒有人理解我在說什麼,也沒有人為我鼓掌」。這套系統名為 DGX-1,輝達把第一套系統捐給一個非營利組織 OpenAI,並開啟了AI革命。
幾年後,輝達意識到這種新型的軟體運作方式—現在稱為人工智慧—與傳統軟體運行方式完全不同。過去許多應用程式是在大型資料中心的少數處理器上運行,稱之為「超級存儲」。而這種新型應用則需大量處理器協同工作,為數百萬人提供查詢服務,資料中心架構因此根本不同。
輝達發現網路傳輸有兩種形式,一為南北向(North-South),用於控制存儲、管理控制點及對外連接;另一種則是東西向(East-West),是電腦彼此通訊以解決問題。輝達認定Mellanox是東西向高性能運算和大規模分散式處理領域中最佳的網路公司,此公司與NVIDIA密不可分且非常珍貴,於2019年被輝達收購。
輝達將整個資料中心轉換成一個運算單元。「你們可能聽過我說,現代電腦就是一整個資料中心。資料中心即是運算單元,不再僅是個人電腦 或是單台伺服器,而是整個資料中心在運行同一個工作。作業系統也將隨之改變。」
這段資料中心的轉型歷程已廣為人知。過去三年,大眾已見識到輝達正在構建的一些想法,以及如何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公司。歷史上,沒有任何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能長達五年公開其未來發展路線圖,並將計畫視為高度機密。然而,「我們意識到NVIDIA已不僅是科技公司,更是基礎設施公司」。
如何規劃基礎設施?土地、機櫃、電力,所有必要的基礎設施,全球各地如何融資?「如果不知道我要打造什麼,怎麼可能做到這些呢?因此,我們以相當詳盡的方式描述公司路線圖,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參考並開始建立資料庫」。
輝達現在是一家AI基礎設施公司,全球各地、各個產業及企業都會建構這樣的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其實類似第一次工業革命初期出現的電力系統,當時的喬治·西屋(Westinghouse)、西門子(Siemens)等人意識到電力將帶來全新基礎建設,這些設施成為社會基礎設施核心,這就是今日的電力網路。
「數十年後,我們這一代人認識到另一種新的基礎設施—資訊基礎設施。起初沒有人能理解,但後來我們發現它就是網際網路,連結著萬物。現在出現了全新的基礎設施,建立於前兩者之上,那就是智慧基礎設施。」
「我知道現在說智慧基礎設施可能讓人難以理解,但我保證十年後你會回頭看,會發現AI已融入一切,並且是所有地區、產業、國家與企業不可或缺的一環。AI 成為這個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這種基礎設施,就像網際網路和電力一樣,需要工廠,而這些工廠正是我們今日所打造的。」
黃仁勳表示,這不再是過去的資料中心,一個價值一兆美元,提供資訊與儲存功能,支援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和員工的資料中心。雖有淵源,但將發展出完全不同的新型態,與傳統資料中心截然分離。
這些AI資料中心實際上是AI工廠,將能量轉化為極具價值的產出。這些產出被稱為「代幣」。公司開始討論上季和上月他們產出多少代幣,未來不久,還會討論每小時產出多少代幣,就像所有工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