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遇我先生 登记 领结婚证 (三)



2025年5月22日一生一遇我先生。登记 领结婚证(三)

1980年8月29日,是我和先生登记领结婚证的日子。今天写出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生不忘。因为从法律意义上讲,从那天开始,我们就真正走到了一起。

登记前几天,我公公老知识分子一丝不苟,提醒我和先生,结婚要先登记,先领结婚证,你们知道吗?我们笑了,我公公也笑了,怎么能不知道呢?多么好的老人家啊!                                            

那天下午,我先生专门请一小会儿假提前下班,从单位顶着大太阳骑自行车四十多分钟,赶到我上班办公室的玻璃窗外,正对着玻璃窗里边的我,我心领神会。我先生特绅士从来不进我办公室,从来都是通过玻璃窗来看我,这个玻璃窗承载着我和先生美好往事的回味。有时侯我先生说一两句话就走,有时侯塞我一个小面包就走。还有时侯我先生想多看我,又怕影响我工作,就这么又牵肠挂肚隔着窗户看着我。这一次我交接完工作,骑上自行车,像山楂树里那个景儿,所不同的是我们直奔街道办事处,办理登记结婚而去。这也确实是我和先生期盼已久的事。

当时办理结婚证的要求与现在不太一样,对男女青年结婚年龄的要求非常严格 。婚姻法规定的年龄只是最基本要求,还必须由男女双方工作单位开出证明信,是遵守国家晚婚政策,符合晚婚年龄才能办。我们开证明领导还表扬说,我们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个人问题放在第二位。不光我们,全单位同事都这样,越晚婚晚育越思想好,相反就不好。那时候大家都愿意当思想好,不愿意当思想不好。

街道办事处在大街旁边的一栋楼里,结婚登记办公室不大,人不多,让我们每人先交五毛钱。女职员一脸严肃,只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俩怎么认识的?我先生急忙回答,嫂子介绍的。她边办理边对准我们看一眼。啪!啪!盖上大印章,五分钟不到,两张结婚证办理完毕。发给我和先生一人一张。那本结婚证非常简洁,朴素,很轻,很小,薄薄的红纸打开后不足半张打印纸大,正面印着结婚证,背面印着勤俭节约,计划生育。上面用手写的我和我先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后面是仿宋体打印字,二人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一九八零年八月二十九日。这张纸管住我和先生一辈子。神奇。

移民加拿大,这张结婚证一直跟随我们步伐,很多次都是先生从箱底拿出来,从记忆挖出来,虽然红色有点儿不那么红,封面有点儿不那么新,整体还是那么轻那么小。却一如既往风雨兼程四十多年,至今超过16300天。厚重如钢铁,坚如磐石。不能不说,那个时候那本结婚证真好,现在的不能说不好,现在的结婚证又大,又厚,又豪华,花的钱肯定不止五毛钱。可是呢,真正管住婚姻的不是豪华结婚证。

登记结婚顺利完成,我和先生各回各家吃晚饭,和平常一样。当时的社会风气,登记,结婚是两回事,登记还不算结婚,不能住一起,就像男女生交朋友,不能住一起一样。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与我的结婚证颜色一致,只是我们的大红纸在结婚证上面印着“领导我们事业单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大阪书生 发表评论于
80年结婚?那个年代,有情怀,没点滴。80年上大学,同学里有大龄的,还是烟民。后来都不错,大多是二级巡视员副厅级退休。班里的女同学直接给我情书,有偏差没走到一块。后来去了美国,又回国继承家业,其他同学告诉我,说离了三次婚。当然不是我。那个年代,走到后面,不容易!
Armweak 发表评论于
八零年结婚,论年龄,这位“加拿大姥姥”应该是大姐姐。年轻时,漂亮不?要不,上张年轻时的玉照吧。:)俺对八十年代的什么都感兴趣。:):)
大洋彼岸洋插队 发表评论于
有幸瞻仰到朋友的大红结婚证,也联想到自己披露在回忆录忆海拾贝(27)《难忘成婚终身事》中的相关证件。是幸福?还是苦涩?算是一种让人见笑的经历吧!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好温馨美好的回忆。
登录后才可评论.